柏拉圖的《理想國》,描繪了一個烏托邦。

他的出發點是:國家是大寫的人,而一個人的靈魂由三部分組成:智慧、意志、慾望。

智慧就是哲學、理性;意志就是永恆的事業、軍隊、勇敢的總稱;慾望就是勞動者、平民。奴隸不算人,只是會說話的工具。

所以,柏拉圖自稱哲學家生活在理念世界,普遍人生活在感官世界。

因此,在他的理想中,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搞哲學的,是公共智慧、知識、教育上的導師;國家的保衛者是軍人、武士;平民的慾望是需要被節制的。在他的角度看來,各階層各安其職就是最大的正義。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貴族制。此外還有什麼榮譽制、寡頭制、民主制、僭主制。

中國的「學而優則仕」則打通了階層流動,保證了社會良性發展,這是我們東方文化相對優秀的地方。


思想是時代的精華,理想國這種看似美好的烏托邦,實際上是殘酷的斯巴達:

在斯巴達城邦,那幾乎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度,孩子們7歲開始就要過集體生活,在冰冷的河水中洗澡,野蠻生長、訓練。

一切的財產,國家都鼓勵通過暴力的手段獲取;甚至婚姻也不例外,國家鼓勵搶親。

到了孩子出生後,丈夫才能與妻子經常見面。如果孩子不健康、不強壯,孩子就要被處死。

此外,雅典式民主,實際上是無節制的自由、無序、混亂。

雅典式的民主決策,是根據意見,而不是理性作出的,這直接導致蘇格拉底被處死,想想現在的選舉制···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理性去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後來共產主義,吸收了裡面積極的部分······


《王制要義》《人應該如何生活》值得一看,十卷本怎麼可能幾句話就概括了呢?


謝謝邀請,可以等幾天再回答嗎?我最近在準備面試和畢業論文~

先說一句話:這是一本「不理想」的書。


一個洞穴里的理想社會,階級永固,沒有流動,理想烏托邦的模型。


這個或許你自己親身體會過才能有一番感悟


《理想國》又稱《共和國》是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用對話體寫成,共十卷,它探討了哲學 ,政治 ,倫理道德 ,文藝 ,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問題。它是以理念論為基礎,從而建立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

書中的主角蘇格拉底 鄙視個人幸福,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和城邦整體。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篇的主要格式是蘇格拉底和其他人的對話,他們討論著自己的觀點,和對方的矛盾,互相反駁與磨合。試圖塑造一個完美的烏托邦。

(理解有限,咱還是中學生^O^)


智慧 勇敢 節制

正義

金銀銅鐵

分工論————國家的產生

能從生產、制度等角度思考國家的來源,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國家如何產生?柏拉圖混淆了社會與國家,原始社會就有了分工。馬克思給了答案,生產力不斷發展 ,產生剩餘產品,出現私有,階級對立,需要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國家。


什麼是正義?what?

正義是否有價值?why?

城邦與個人的正義取向?how?

推崇哲人王,統治階級共和制。

我覺得哲人說得對,可是更覺得凡人(含我)愚蠢。


最感人的一段是隱喻蘇格拉底的命運。


不怎麼想去翻書找論據回答你。我說的是我理解的,不是柏拉圖想表達的,我覺得顧名思義,一個理想的國家或者城邦需要些什麼,比如保衛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執法者和法律。每個人的思維境界不同,講了什麼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麼,所以不要再問這種問題了。說的不對請跟我杠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