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子學,儘管去研究就行了,千萬不要以這種語氣去評論對理想國的研究。

光是理想國對西方社會制度的影響就是無法估量了,更別提其作者的光芒。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是一句高中課本上的老話,相信你並未讀懂。在此我只舉其中一個意思:各個民族的文化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認識世界的視角,永遠以中國人的身份去看世界是可悲的。

但出生在何處不是我們能改變了,閱讀其他民族的書籍或許能稍微抵消一下這種悲傷。

正如西方人大部分認為自然界是可以任由人類改造玩弄的死物,非洲一些部落卻認為萬物有靈,尊敬自然,並且想與之和諧共處。而西方人並不是從非洲學到的尊敬自然,是在生態惡化的慘痛教訓中學會的。即使如此,至今仍有被利益驅使的民族死不悔改。


因為他們的內容截然不同,面對的人群以及潛在的解讀所可能造成的實在影響截然不同


本質上還是西方現代文明佔據當今世界的主導地位,而理想國又對西方文明產生過重要影響,因此現在變得比較著名。就像很少有人研究非洲、南美洲哲學一樣。

其實就我個人來講,讀理想國的震撼遠比孔孟和老莊要大,而且我個人感覺孔孟老莊其實可以解讀的空間非常大(靈活性非常大,這一點看春秋左傳就可以了),最終變成了歷朝歷代政治類著作被捧上神壇(孔孟),太多的附加值反而顯得原著沒那麼震撼了。


理想國需要研究,師夷長技以制夷。論語老莊也一樣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加個限定,即:普通讀者。

最後再說一句:我們有很優秀的西文譯者,卻不一定有同樣優秀的古文譯者。


瞧你這話說的,好像我們沒有好好研究老子莊子一樣。


為什麼……而不是……?這種提問本身就蘊含著價值判斷。一旦形成價值判斷,你可能會忽視問題本來的面目而去追尋那些「認同、附和你的觀點」。就好像盧卡奇(契)有一本書叫《存在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看書名就知道他要論證什麼。

老子莊子值不值得我們研究?當然值得。但這不是說我們研究這個就必然要放棄那個,《老子》《莊子》的晦澀程度不亞於語言障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可能是「正誤」,也可能是「反誤」。當然,無限的解讀可能,這亦是一種魅力所在。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晚年喜讀《莊子》,其「向死而生」的思想有部分受《莊子》啟發。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個德國人要冒著有語言隔閡去研究他國的早期人類哲學專著?研究德國古典哲學不好嗎?

我們應該允許人發笑,即使是所有人都在哭的時候;我們亦應該允許人哭,即使是所有人都在笑的時候。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黑白、好壞、二元對立都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側面,諸多闡釋之一種。


研究理想國,與研究不研究老子莊子有毛線關係。我門還可以費很大力氣穿過語言和歷史文化的阻礙去研究薄伽梵歌奧義書佛經聖經古蘭經,有什麼好奇怪的。


在大學裡,尤其上了研究生以後,學生開始進入二級學科的專攻,我國的哲學二級學科有八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中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技哲學。

所以,題主為什麼要說不好好研究老莊呢?

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的專家,不是沒有研究老莊的人。

難道中國哲學的教授們是靠古希臘哲學吃飯的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