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点关注喔!

无私奉献和损人不利己我认为没有太大关联性。

孔子批评子贡赎奴,并不是说他赎奴的行为不对,相反,赎奴其实是在做好事。孔子批评的是子贡赎奴以后不肯领取政府对于做了好事的人的奖励。

子贡无私奉献是美德,别人也会称赞他的行为,但是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好的。由于他开了不领取政府奖励的先河,在他之后想要去赎奴做好事的人就会很尴尬。

领了奖励吧,总会有闲言碎语,会被说成是为了领奖励而去做好事,总有股居心叵测的意味。结果好事反而变成了不道德的事。

不领奖励吧,不是人人家里都很有这个闲钱去做好事,并且能做到这么无私奉献的。因此也就打消了做好事的积极性。

从而就导致政府的奖励政策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作用,奖金发不出去,想去做好事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变成谁也不愿去做好事了,大家由积极参与者变成了看客,这个好事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所以孔子批评子贡不应该这么做,虽然短期看起来是无私奉献了,但是长期看来对后世的社会影响是很不好的。

至于损人不利己,其实子贡这么做应该是损了后来人而利了自己,因为他由此可以得到别人的称赞,其实也是形成了一种自我满足感。

所以说,做好事也不能光从眼前出发,也要顾及长远的利益,如果从他人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那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好事。

用理性看世界,走在逆袭的路上。我是睿小芝,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噢

谢邀:

这个故事大概听过,有些忘记了……!

我今天从人性的角度谈谈「道德榜样」和「自我救赎」之间的差距……;

人性本是「自私」和「贪婪」的……,可儒家提出的是「人性善论」……,这种提法有以下后果:

1、「道德榜样」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人感觉有些人的人格是完美的……,容易让人忽视「道德救赎」的功能……;

2、「道德榜样」容易形成「道德绑架」……!

3、「道德榜样」容易让人忽视信仰对人性的「救赎」功能……!

4、「道德榜样」容易让人忽视「法律」、法治、规则……,等对人性的束缚和塑造功能,容易让人忽视「人性是及其容易堕落的……!」

5、夸大「道德榜样」的作用,容易让人忽视瓶登、直邮、公平的社会规则的制定……;

6、「道德模范」提倡「俭以养德」,但社会更需要「厚物养德」……;

7、承认「人性本恶」……,是对自我人性的最好「自省」……;

8、「人性善论」,容易让我们忽视自我的「救赎」作用,会对「道德榜样」产生「迷信」……,并以他的「人格」代替社会的「道德标准」……!

9、「道德标杆」容易出催生出不公平和不瓶登的规则和制度……!

……

最后,引用胡适说过的一段话:一个肮脏的社会,如果有好的信仰、规则和法律……,也会慢慢地变好的!而一个天天「道德」挂在嘴边的社会,最后必变得肮脏的……!

「道德榜样」是有正能量的,但不应夸大他对道德的改造作用……!

(即兴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描述里面自己都已经描述的很清楚了啊!本来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就这个故事还有另外的看法。

孔子批评子贡,更多的原因是子贡违背了礼,打破了赎奴领钱的这个制度!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打破制度,就会有人因为那个原因打破制度!孔子明白只有礼乐大兴,人们遵守制度,国家才能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说规矩有时候并不是为了约束你,因为普通人触犯戒律的可能并不会太大;相反,规矩有时候反而会保护你,让你免受意外的伤害。

制度完善了,人们也都自觉遵守了,社会难道不会发展的更好么?


孔子这种行为体现了儒家戏弄下民的卑劣行径。平常以品德教人,当人遵从,又是一套道理。总之其目的就是折磨人心,臣惟君命,子惟父命,学生惟师命。炼成无主见没骨气的脾性,好治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两国交战,借口信手拈来。之所以在老师玩弄学生的前提下,学生永远赶不上老师,学生永远做得不对?

不要狂喷!纵观独儒治理的两千年中国史,儒家出尔反尔奸诈小人有几何?


《吕氏春秋》记载了两个有关孔子的经典故事。一是子路拯溺,二是子贡赎奴。

子路从河中救起一小孩,其父「拜之以牛」,即赠给子路一头牛以表谢意!子路对此欣然接受。孔子知道后,大加赞赏子路,并高兴的说:今后将有更多的人见义勇为!

子贡按国家政策,自己垫钱赎奴回来后,却不去官方领取应得的补偿,表面看似高尚,却挨了孔子的批评!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最终会导致无人去赎奴,为何?孔子说:人们会以子贡的做法为标杆来参照自己,如果按政策去做,显得看重那份奖赏,照子贡那样做,自动放弃领赏心里会堵得慌!照此下去,谁还会主动去赎奴呢?

其实这故事本身已表明孔子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孔子是从根本上强调:在人类社会中,坚守哪些有利于张扬仁爱美德,有利于巩固、重塑人伦道德的政策与规则的重要性!

今天很多人已然明白,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它说明,有些时候所谓「无私奉献」,貌似高尚,实则并不利于人性的净化与优化!


道德与社会问题。道德是这个社会时序判断的依据和行为准则。人对道德的理解在与社会实践中,也是不断感悟的,孔子批评自贡赌农奴,自贡是站在单独道德自我角度理解道德自己是对的,老师孔子是站在社会治理宣传角度,当然是更高级的社会批评,站在良知正义的轻重主次角度是对的。。。批评救人要牛,本事来讲要牛有点过,不就是顺手吗,但深层考虑这个人不想活了行为是多么的轻浮,要他一头牛会让他心痛,毕竟是一头牛,他会深思,这都干的什么事,白白一头牛,孔子子路当真是圣人,站在良知正义角度没有违背作用与事物的轻重舍得存其义。。。。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其实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法存于外德藏于内,感谢中国有这些圣人对事物精辟的见解。特别是道德的见解


孔子因人施教不是用死教条主义限制他人的思想。宣扬先进事迹提倡社会新风气,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无私奉献去除私欲贪念,人人有责,对人有利既是对己有利,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子路无心之举,子贡有心而为却又不始终如一破坏了法律的规则,子贡让法律变成了自律不可取。子贡看似尊法实则让法律失去了公信力,人人以此而行则形同无法。


这故事很有深意。孔子说得是对的,一个人的能力毕尽是有限的,关健要激发大家一同做,这样才会有效果。以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后来许多人的行为,我也认为是不可取的。救人受奖的问题,我认为孔子也是对的,因为能给救人的人心里有平衡感,认为救得值。这样就会有很多人遇到这种事都会积及施救。给社会造成非常好的道德观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