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单身的人越来越多,离婚率也有增长的趋势,很多人甚至声称“一辈子不结婚”。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独身,是个人自由,也完全应该得到接受和理解。

但是,其实,不少不婚的人,并非完全拒绝婚姻,而是拒绝失去自我,被复杂的家庭关系绑架,充满痛苦和煎熬的婚姻。

如果可以像豆瓣评分9.6的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里,修一和英子这对相守65年的夫妻那般美满,谁又会拒绝呢?

在隐居田园般的生活中,这对老夫妻用小的细节、慢的日子、真的感情,给出了幸福婚姻的最完美答案。

01

互相包容

不抱怨,不厌烦

时光回到65年前,修一是个穷小子,裤子皱皱巴巴,脚穿一双草鞋。

英子是有着200年历史造酒坊的独生女,打扮低调朴实,不过,笑容却是相当的夺目灿烂。

结婚时,两人经济拮据,连婚礼都没有举办,整个过程只留下一张照片。

回想往事,英子笑着说,“不敢想象”。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婚后,他们对彼此关心、称赞、尊重、不抱怨,活脱脱是模范夫妻标本。

作为妻子,英子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建筑理念,即便在旁人看来,丈夫过分固执己见。

英子从来没反对过他,总是告诉他有想做的事就大胆去尝试。

并且,为了帮助丈夫实现心愿,英子默默努力,守住秘密,维护他的自尊心。

在饮食习惯上,英子也很照顾修一。

修一喜欢吃土豆,英子却最不喜欢,即便如此,英子还是会做各种美味的土豆料理。

你喜欢的,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会为你去做。

英子说,我的心愿就是听到他说好吃。

两人年龄加在一起都有177岁了,可还是会像一对小情侣一样手拉手。

在拍摄过程中,英子会突然少女心爆棚地问摄影组:“是不是觉得他长得还挺帅啊?”

修一也很尊重爱妻。

碰到意见分歧的时候,不管最后听谁的,两个人都会给彼此充分的表达空间。

在英子面前,修一总像个初入爱河的大男孩一样,他会在刚开花的树枝前,主动问她,“要拍照吗?”

公开对记者说:“她于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

老人家撒起狗粮来,真是齁甜得不要不要的。

纪录片导演伏原说,拍摄期间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几乎没有什么精彩片段。

但开始剪辑的时候,发现两个人细微的语言,意外的好。那种平淡的话语,实际上是非常珍贵的信息。

这正应了一句话:“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细水长流的朝夕陪伴。

02

共筑家园

用心过好每一天

津端修一先生是建筑师,他会自己动手盖房子,与妻子栽树、种菜,造出一座自家园林。

见证春夏秋冬,时间流淌。

日常生活里,这对老人上树摘果,下地挖菜。

在他们的细心经营下,院子里有70种蔬菜,50种果子。

本着日本人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修一给每种植物都做了黄色小牌,让自家后院的学院派风范丝毫不输植物园。

建筑大师高迪说,“所有的答案,都在伟大的自然界中”。

我们只知道从大自然索取,修一与英子却把生存空间回馈给了大自然。

院子里年岁久远的水缸,已经成了小鸟喝水的必经驿站。

两位老人居住的小木屋,有小津安二郎镜头里常出现的日本门廊。

透过宽敞明亮的窗户,能看到蓝天白云。

纸拉门外面,是静谧的庭院。

墙上挂着美丽的画,橱柜有序,床单洁白,东方庭院感十足的梦想之家。

整日在单元楼和格子间里如同困兽的我,瞬间被治愈。

不是只有华堂高屋才能让爱升华,只要志趣相投,一起用心过生活,哪里都可以筑造自己的幸福小屋。

03

紧密合作

互相护持一辈子

1975年,修一和英子买下了这片足足300平方米的土地时,还是一片贫瘠。

改造成现在这样枝繁叶茂的庭院,每天维护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可他们却偏偏还不雇人,修一90多岁,英子80多岁,始终保持着劳动热情,全靠自己!

自己制肥,施肥,循环利用大自然的宝藏。

自己手动测风向。

自己修门粘窗户。

上房顶,也自己来。

男人的活,英子奶奶很难插上手,但她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织布,这种上个世纪的手艺当然不能放下。

厨艺更是了不得,冰箱里,整齐排列着自己做的美食和酱料。

厨房里,每天的饭菜不重样。

盆盆碗碗超好看,桌布换得特别勤,随便怎么拍都觉得英子奶奶能做个大红的美食博主。

勒·柯布西耶说,“家应该是生活的百宝箱”。

修一和英子,用双手打造生活的百宝箱,换来丰厚的果实。

总之我要找到自己就能做到的事,虽说边琢磨边做很费时间,但总能得到想不到的启发,总之要自己做。”修一说。

为了共同的生活,彼此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不做旁观者,不推卸责任,一起承担家庭的负担,这应该是共识,应该当成理所当然的事。

04

有礼有节

齐心维护内外关系

两位老人对家人和邻人,也是有爱有礼。

孙女小时候,修一给她DIY木工玩具,从内到外一丝不苟。

孙女长大了,英子为她邮寄手工美食。她告诉孙女,尽量不要在外面吃饭。

全家人一起为某事加油努力时,有专门定制的家庭旗帜。

做什么事,都首先问,这样做,家人能安心吗?

一直坚定地相信,比起金钱,人更重要。

而对于外人,他们也一样爱护倍加。

修一先生会给菜场的小店主人们写信,说很好吃,加油,鼓励他们。

图文并茂,一天能写10封。

他说,他们是没有见过面仅凭着通信往来的朋友。

看到这里好羞愧,我在菜市场好像从来没好好和菜农打过招呼。

在拍摄期间,英子对摄影组成员照顾周全,片中的食物看起来分量都很大,是因为她同时也为工作人员做了饭。

这对老夫妻即使年近百岁,也不倚老卖老。

连衣着都不随随便便,马虎应付。

形象整洁,朴素而不失体面,是对世人的尊重,也是良好的社交礼仪。

哈佛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来自好的人际关系。

修一与英子看起来并不是所谓的社交狂热爱好者,但他们用自己严谨的生命态度与周围的人一起生活。

他们享受也奉献了人际关系真正的宝贵之处。

人和人之间信任互爱的关系,是需要培育的。

而爱情、友情、亲情……种种情感也是会互相影响的,真正珍视两个人关系的人,一定也会珍视自己和亲人、友人、邻人,甚至陌生人的关系。

05

回馈社会

爱,不只是两个人

1959年,令人闻风丧胆的“台风薇拉”夺去了4697人的生命,日本面临灾后重建工作。

作为日本住宅工团的首席建筑师,修一在高藏寺新村计划中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创想。

他的设计图理念先进,震惊同业。

可惜,当时经济发展主导一切,他的构想被否,导致高藏寺新村成了工业化既视感的街区,没有特色。

修一很不服,但不高兴的他并没有沉迷于抱怨之中,也没有闷闷不乐。

作为一个行动派,为了心中的建筑理想,让夷为平地的家园重获新生,他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实验工程。

他不仅买下院子,带着妻子女儿种树,还发起“高森山橡实作战”活动。号召当地每个人行动起来,参与到重建山林的事业中:“种下橡实,携手共育我们的森林吧”。

1972年,他们种了大约1万株橡树。

40年前高森山荒芜一片。如今,绿林满山,成为高藏寺的地标象征。

即使到了90岁高龄,修一对建筑理念的使命感也从未改变。他生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为一家精神病医院重新设计规划。

他拒绝收取费用,说只要活着,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他坚持要保持杂树,因为那是大自然的空调和肺,能让医院的患者领略季节变化,感受天人合一。

英子说,付出行动,是他一贯的作风。

65年的相伴,在修一的影响下,英子也形成了做事慢慢钻研的习惯。

他们希望,取之自然回馈自然的生命态度能够传承。

修一传承的是重建山林,而英子传承的态度,是好好吃东西。

他们认为,给后人留下更多肥沃的土壤,留给他们能够生产东西的土地更重要。两位老人的梦想,朴素隽永。

他们看似深居山林,却对社会责任与使命从不放弃。

要相濡以沫,也要为整片“江湖”奔忙。

梦想很远,我们携手前进,一起去看看。

- -

看这部纪录片,就像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一起经历人生的种种。

而人生,当然包括死亡。

有一天,修一先生拔完菜午睡,再没有醒来。

我忍不住流眼泪。

英子却忍住不哭。

她说,你等我,等我生命到尽头变成骨灰的时候,一起周游南太平洋。

制片人阿武野打破媒体规则的限制,坚持给已离世的修一一个时间很长的面部特写。

他想让观众看到,度过美丽人生的人,是以这种沉静的姿态去世。

正视死亡,才能更珍惜活着的现在。

送走先生之后,英子一个人面对空旷的房间。

她开始一个人施肥,一个人贴门窗。

一个人做两个人的饭。

料理和热茶一样不少,还有修一最爱吃的可乐饼。

一个人把种下的果实分装寄给大家,让别人吃上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东西。

分享,是莫大的幸福。

院子里四季变换,供小鸟喝水的水缸破了,英子站在夕阳的余晖下说,“没办法,就当寿命尽了吧”。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顾城说。

顺其自然。

风吹叶枯落

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

不紧不慢

人生果实

纪录片的旁白,由《小偷家族》里扮演奶奶的树木希林担当。制片人说,希林女士的旁白像念咒语一样。

念咒语,是《人生果实》最重要的感觉。

一段入世又出世的生命故事,画上了句号。

- -

修一和英子的故事,不会结束,因为他们的人生果实,历久弥香。

修一和英子的故事,已经结束,因为你下一秒的生活,是新的开始。

如何才能幸福?从环境到自己,从爱人到邻人,再到社会责任与使命,努力去做,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孜孜不倦。

相信,我们也会成为更好的人,会拥有美满的伴侣,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