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不能被称为皇帝。他只是「皇」,而不是「帝」。

今天就和大家来讨论一下几个君主称呼之间的区别。

咱们看历史书,接触到的君主称呼有很多种,常见到的有三种:王、皇、帝。 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古代的君王掌握著三种权力:治权、神权和法权。

治权,就是治理地方,征伐不臣;

神权,就是与神交流,祭祀祈祷;

法权,就是制定法律,维护制度。

上古的金文中,最初的「王」字就像是一把锋刃向下的大斧,代表著武力和执行,就是以武力来治理地方,维护统治。 拥有这个治权的君主就被称为「王」。

后来,「王」的字形逐渐演化,变成三横一竖。这三横代表著天、地、人,而竖则代表著上下贯通。王,就成为沟通神、君、民的受封者。

如果在这个「王」上面加上个「白」字,就相当于戴上了祭祀天神的冠冕,拥有了与交流的权力,就是神权,「王」就成为了「皇」。

而帝呢?掌握著法权,是制定和维护法律的君主。

在咱们中国的上古时代,有三皇五帝。 三皇就是伏羲、女娲和神农; 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在三皇时代,这三皇都掌管著神权,负责祭祀,占卜,历法,与天神交流,他们是代天神以化万民,所以就被称为「皇」。

而这五帝呢,他们都是受众民推举成为了首领,品德崇高,功劳巨大,他们负责制定法规和制度,掌握著法权,就是「帝」。

颛顼看到神与人之间交流频繁,还互相通婚,认为这样破坏了两界间的规则,藐视了他的权威,于是命令他的两个儿子破坏了人与神互相沟通的天梯,从此,人神之间就不能直接交流了。

到了夏商周时代,历代君主并不制定法律法规负责制定法律法规的是相,这些君主没有法权,所以就不能称之为「帝」。

同时,这些君主们也不能与神灵交流,负责祭祀的有专门的祭司,这些君主们也没有神权,所以他们也不能被称为「皇」。

但夏商周掌握著维护统治、治理国家和征伐不臣的权力,他们拥有治权,是天神和广大百姓的连通者,所以就是「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自己祭祀天地,封禅泰山,将神权收归于君主,所以秦始皇是「皇」;

而秦始皇又制定法律法规,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他还拥有法权,所以秦始皇又是「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时拥有治权、神权和法权的君主,这些权力合起来他就成为了「皇帝」,

刘邦建汉,分封功臣和诸亲,让他们到各地去代替自己治理民众,拥有军队以征伐敌人,屏藩中央,这些藩国的君主拥有治权,他们就是「王」。

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为什么我们把英国的君主称为「王」,而把日本的君主称为「皇」。

日本人信奉的那个玩意儿是天照大神,历任天皇据说是天照大神那货的后代,他们拥有神权,可以祭祀天照,与神交流,所以日本天皇就是「皇」。 但天皇并不是老百姓推举出来的,君主不能制定法律法规,并不拥有法权,就不能称为「帝」。

所以,日本天皇只能是「皇」,不能被称为「皇帝」。

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历届的最高统治者都拥有治权、法权和神权,三权合一,是真正的「皇帝」,拥有的权力比「天皇」要大得多。

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国民信奉上帝,历届英国国王,能治理国家和民众,能率兵攻伐,拥有治权(以前),就被称为「王」。但英国国王不是万民推举,也无权制定法律法规(制定法律法规的是首相),英国国王就不能被称为「帝」。而英国国王也没有神权,神权是属于罗马教皇的,没有神权,所以也不能称为「皇」。

所以英国的君主是「王」,不是「皇帝」。

而法国的君主呢,在以前时候和英国一样,有治权而没有神权和法权,也是「王」,比如说路易十六,就是国王。

但法国到了拿破仑时代,拿破仑要称孤道寡,罗马教皇就来给他加冕,拿破却一把将皇冠抢过来,自已给戴到头上了,再不尿罗马教皇那一套了,拿破仑就成为了「皇」。拿破仑还受万民拥戴,他曾经制定过《法国民法典》(又被称为《拿破仑民法典》),拥有了法权,所以他也是「帝」。

这样拿破仑就成了法国的「皇帝」。

咱们玩的那个扑克牌,里面有几张花牌:K、Q、J。

K就是King,「国王」的意思。

Q就是Queen,女王或者王后的意思。

King和Queen这是一套。他们统治的国家称为kingdom(王国)。

「皇」和「皇后」在英文中则是另外一套组合。「皇帝」是Emperor(法文是Empereur,西班牙文是Emperador) ,女皇或者皇后是Empress,他们所统治的国家称为empire(帝国)。


我国的皇帝又称之为「天子」,顾名思义就是上天的孩子,并且是嫡长子。而日本的皇帝称之为「天皇」?「天皇」这个词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似乎是天上的皇帝,这怎么看都是在占我们中国皇帝的便宜啊。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皇帝能够忍受得了日本的如此行为呢?

其实不然,天皇之称虽然在字面上似乎要高于「天子」,但是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上来看却不然。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有「三皇」,他们分别是天皇、地皇和泰皇。而天皇之名就是源自于此的,另外小编要说明一点,这里的「三皇」与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其实是一致的,有些朋友看到这里的三皇称呼与我们所熟悉的有所不同,其实这里的「天皇」指的就是伏羲。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称帝之时李斯就曾像秦始皇这样进谏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就可看出在古人眼中,「三皇」排名中以泰皇最为贵,天皇是显然不及泰皇的。而秦始皇呢也并没有完全采纳李斯的建议,没有用「泰皇」的称号,而是直接将「三皇五帝」进行统一,称之为「皇帝」,别称为「天子」。从以上史书记载中我们就可看出其实「天皇」之名是远不及「天子」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人的皇帝愿意叫「天皇」呢?

其实说来日本皇帝也是不愿意叫「天皇」的,但是迫于我大中华的威严而才不得不改名叫做「天皇」。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古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非常的强大的,周边的国家通常都会是我们的藩属国,而日本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隋炀帝」时期作为我们藩属国的日本竟然在一则国书中这样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什么意思呢?从字面理解就是:日出之地的天子写信问候日落之地的天子,身体还好吧。一个藩属国的皇帝也敢自称天子?也敢于自己平起平坐?我们知道我国皇帝的名讳是不能撞的,我国历史上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发生的惨案不在少数。隋炀帝自然也不是好脾气的皇帝,看了这封信后大怒,对属下说道:「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我们都知道「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道理,日本人自然也不笨,见到把隋炀帝惹生气了于是赶紧将「天子」的名号改成了「天皇」,这才平息了隋炀帝的怒火。而中国皇帝称「天子」,日本皇帝称「天皇」的规矩也一直立了起来。

通过以上的介绍不知各位对「天皇」和「天子」之称有没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呢

据云源自唐高宗和武后时的「天皇丨天后」——唐高宗生称天皇,死谥天皇大帝,是李唐崇信道教的结果,也是桓武天皇的效法对象。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挑选了这个称号,是为避开帝字,避免顶撞中原天子的名分。——按:刘邦称他爹太公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蔡邕语「不称帝,非天子也」。天皇原称「大王」或「治天下大王」。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句,但《隋书》记载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通常认为如果真出现「天皇」二字,隋帝不可能接受国书。《日本书纪》谓隋使裴世清国书作「皇帝问倭皇」,《圣德太子传历》解「天子赐诸侯王书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礼」,可作有意避开「皇帝」连称的佐证。天皇始祖是天照大神大家都知道,她是伊邪那岐洗脸时从左眼生出的,天照大神的儿子是天忍穗耳命,天忍穗耳命生天火明命和迩迩艺命(又称琼琼杵尊,尊和命虽然读音一样,但一般认为尊是比命高贵的神号,神、明神、权现则是更高贵的神号),迩迩艺命被天照大神派到人间统治日本的故事被称为「天孙降临」。「天孙」二字,可以视作日本与中华接触之后,针对「天子」二字所做的自我矮化。

今日日本到底是不是帝国,是一个暧昧不清的课题。帝国一般有藩属王,如旧中华及旧日本时的朝鲜李王便是;被明朝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是天皇之臣,但他的身份与藩王不太一样,而是更类似曹操(事实上,曹操、诸葛亮正是幕府政治的开创者);依据日本现行贵族制度,堂上家里面最高等是公爵,皇族可位至亲王但英国王族也有亲王,日本刻意模仿英国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基本算自视为与UK对等的国家了;可是,不管怎样,人家有「天皇」,不服不行。

然而,欧美国家却很客气地称日本君主为「Imperor」。唯南北朝鲜拒绝承认「天皇」称号,毕竟自视小中华嘛,咸称天皇为「日王」。在古代,天皇之称属于性质恶劣的僭越,主要也就是关起门在家里爽,要是明成祖知道足利义满同时是天皇之臣,非把天皇剁了;如果中国现在有皇帝,中国人绝难承认「天皇」。但是,如今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连满洲夷人的皇帝也没有了,《老子》曰「天道无亲」,《论语·季氏》曰「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万章上》有「孔子曰 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日本天皇已然是中华世界也是这个地球上硕果仅存的皇室。当然,天皇道统有二,一是奉天承运,二是天孙贵胄,其中只有前者跟中华皇帝一致。

题主可能知道,但估计有人不知道 帝国/皇帝意味著什么,觉得跟国王啊总统啊一样一样的。关于总统和国王有什么区别,某些国家的人确实懒得了解,我曾有个英语老师讲到华盛顿说我们觉得合众国不需要一个国王所以做了总统时,呵呵道「没看粗来总统和国王有啥不同」。闲话少扯,要说的是皇帝和国王的区别,领土是不是广阔、是不是有属国并不是最重要的。简单地讲,帝国没有边界,世界上可以有无数个国王(题主提到的泰国国王英国女王西班牙国王等),但只有一个合法皇帝(天子)!大陆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东瀛人说「八纮一宇」,就是这个意思。即使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但凡同时称皇帝的,一定把烹敌国头目、抚敌国百姓当作终生乃至世世代代之追求;再或者,两个皇帝相见、或致书,必至少有一方降格称臣。可能有人要说了,拿破仑时期著名的「三皇会战」怎么解释?首先,西方有很多词翻译为中文的「皇帝」,但它们彼此是有等差的。如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帝称号「奥古斯都」最具「天子」的神权意味,「凯撒」一词被皇帝兼领或授予副皇帝,「Imperator」也叫皇帝,含义却是(军事)统帅;东罗马时代的皇帝称号「巴西琉斯」是希腊语执政官或国王的意思,「Autokrator」是对「Imperator」的直译,此外还有「Kosmokrator」、「Chronokrator」等多个具神权色彩的皇帝称号;俄国早先的沙皇,直译为「凯撒」(副皇帝);再如也参加了三皇会战的奥皇弗朗茨I,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凯撒」。拿破仑Ⅰ由执政升任所谓「法国人的皇帝·Imperator」后,弗朗茨Ⅱ气不忿,把奥地利大公国、波西米亚王国等整合为奥地利帝国,自任「奥地利皇帝·凯撒」,隔年拿破仑Ⅰ就来把神罗踩了个稀烂,勒令弗朗茨Ⅱ放弃神罗皇帝称号(注意,拿破仑的做法也符合「世间只能有一个合法皇帝」的原则,至于奥皇,呵呵呵呵)。拿破仑称的皇帝以及彼得Ⅰ之后的「全罗斯人皇帝」都是「Imperator」,中文叫「英白拉多」,是「大将军丨统帅」意思。所以三皇会战是两个大将军和一个凯撒混斗,诸皇帝的称号不能与东亚皇帝/天子完全对等。其次,当时的欧洲已基本迈入民族国家,不再是只有一个文明中心区的时代,这三皇都是各自民族国家的皇帝,已不具备或很少具备「八纮一宇」的帝国情怀,有皇帝之名,而毫无其实。拟之中土,原本周天子叫「王」,天底下只能有一个王,等于后世「皇帝」,这时楚国因为爵位太低(子爵)跑出来称王,别人就把它看成疯子,周王或其他霸主成天想著教训楚国,事实上楚国也会因为诸如周厉王太猛等原因而自去其号(俄国与之类似,虽然自称皇帝,可早先西欧通常把它看成蛮夷之地的小丑);战国中期发生一个重大事件「徐州相王」,突然间都称起王来了,三皇会战时期的玩法,就好比欧洲版的「徐州相王」,由于之前只有楚国僭号称王,现在大家都会玩了,本是僭号的楚威王居然十分震怒,「寝不寐 食不饱」,次年就率领大军征讨徐州相王的罪魁祸首齐国,这又一次佐证了「世间只能有一个合法皇帝/王」的原则,并且可以看出此时楚国的目标是取代周天子;这个事件之后,还发生过「秦齐互帝」事件,就是秦昭襄王和齐湣王觉得能耐大,跟喽啰们一样称王没劲儿,两国约定称帝,然碍于形势,此事不了了之;秦王政一统后,说「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其议帝号」,说大家都称过王了,再称王逼格太低,你们说我叫啥好,大臣们的话就很有意思,说什么呢,说古代的五帝也没啥了不起的,听说泰皇最牛逼,您老以后就叫泰皇吧,可见「帝」这个字已经很贵,以至于想弃用的话还得专门找个理由批判一番,而且最终失败了,秦王政说「去泰 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

古代日本人可能把史记里李斯等大臣的话仔细分析过,说五帝不如天皇地皇泰皇高贵,咱就用「天皇」吧。又及,天皇称号,在去掉「帝」示弱的同时,也用「天」字暗暗占了「西皇帝」的便宜。旧日本在明治维新至终战这段时间自称大日本帝国,设立帝国大学及其他类似机构,历史上也有个别天皇自称「皇帝」,可并没有将「皇帝」二字一直连称下去,这也是该国另一暧昧之处。因为帝国没有边界,世间只能有一个合法皇帝,国王可以说是某一族某一国之国王,皇帝却不可以说是某一族某一国之皇帝,在东方在西方皆是如此(三皇会战,属于类东周战国的革命年代,一旦安定下来还是只能有一个皇帝,或者全部被革除天命)。一般国家元首的印玺都会有国名国号,然日本御玺上就四个字「天皇御玺」,便是力证。中国哪朝皇帝名义上不是富有四海呢,可当日本也这样想的时候,居然被几个没有皇帝的国家胖揍一顿,休说四海,连北方四岛和普天间也被提走。罗马皇帝拥有的罗马理论上没有边界,唐朝皇帝所在的大唐理论上也没有边界,然而日本却是有确切边界的民族国家,因此,当我们说出「日本天皇」四个字时,已经是矮化;我们没有必要像南北朝鲜一样,非要把人家用汉字写就的「天皇」念成「日王」。只是,我们在念到《论语》里「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的时候,东望扶桑,内心到底是鄙夷呢还是钦羡呢,那可就见仁见智了。至于题主说这个称谓要不要修正。过去明朝皇帝不知情;清朝皇帝与日本天皇(有时甚至自称皇帝)打交道的时候,肯定很想把对方摁死,但毕竟国力不济,反而被日本支持的炮党干翻了。未来,除非某地出现了更有力的皇帝,才能根据「世间只能有一个合法皇帝」的原则,讨平之,当然谁讨灭谁尚难说;伊斯兰国自封了个哈里发叫易卜拉欣,也算皇帝同级别,不过西方叫它state这明显比empire矮两个级别可见被「夷狄遇之」了,而且他似乎只想做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对待异教徒的世界,就像当年神罗看沙皇一样,压根不屑一顾,对天皇陛下的名位不会有什么干扰;至于中国,就算人家过去有臣服表态,那也是历史了,现在这边连皇帝都没有,大义名分不再,自然失去干涉对方天皇名位的资格,别说人自称天皇,就是再叫法皇、泰皇、皇帝,也只有跟著叫的份,除非~~学一学逗逼的南北朝鲜。


这两天,日本天皇新的「年号」出来了,曰「令和」,相信大家关于日本天皇名称的由来,可能不甚了解,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而关于「天皇」一词最早的记载源于689年日本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而中国开始称日本元首为天皇约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间。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都会强调「君权神授」以保证自身统治的正统性。而在日本,也强调君权神授,关于日本天皇名称的由来,传说它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后裔,因此,这也成为了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但是他的名称并不像我们古代的王朝一样,天皇都是来自同一家族,具有稳定性。而在日本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这就是它大概的由来。

而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其实他就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与中国又有所不同的是,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皇帝几千年来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但是,在日本,天皇掌权的时间并不长,具体来说就是在在不同的阶段天皇所掌握的权力是不同的,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他的大概历程。

在镰仓幕府建立之前,此时的天皇应该是日本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的权力也是最高的,就是日本的皇帝。然而,在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之后,日本历史上依次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天皇权力被架空了长达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注意:这个时候的天皇是无实权的,就是一傀儡。

然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67年,在12月9日,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倒幕运动」发生,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而同时,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这时候,日本朝廷、日本天皇(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握政权。而在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一条由天皇操纵并主导政权的,向著封建军国主义国家进发的道路。开始对外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时候,天皇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后,建立了新的国家体制——议会民主制。也就是说,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天皇了。但是,由于日本天皇由来已久,为了顺从民意,就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此时的天皇已经与平民无异了,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而已。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因此,在德川幕府统治之前后,二战之前,这时候的天皇才是正儿八经实打实的皇帝,也就是最高统治者。而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和二战以后,他只是国家的象征而已,并无实权。

关于天皇和我国古代天子的区别,说白了就是掌握权力问题。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天子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一直以来都具有生杀予夺大权,也就是说,我国古代天子的权力具有稳定性。而日本天皇与此不同的是,他的统治具有阶段性,天皇所掌握的权力随著时间的推移一直在改变。这就是天皇和我国古代天子最大的区别。

最后,关于日本天皇的夫人,也就是他的正妻,这和我国古代一样,统称为皇后。并不是叫所谓的「天后」。而自平安时代的一条天皇以后,因权臣使然,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而自一条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在册立皇后时大多先册为中宫,之后立第二位皇后时,便将此前的中宫升为名义上地位较高的皇后,而新册的第二位皇后仍称中宫。

(图为现代日本天皇和夫人)

【文/王不二】


感谢邀请。

日本的「天皇」是统治者的称谓,与「皇帝」的称呼没有差别。

首先为大家介绍「日本天皇」这一称呼的来源。

最早日本君主称为「大王」

公元1世纪,日本岛上诸多小国林立,有100个左右;彼此间的兼并一直持续到3世纪,还剩下约30个国邦(邪马台、对马国、壹支国、投马国、奴国等)存在,首领称「王」或「君」;到了4世纪,诸邦形成联盟(当时中国称之为倭国),首领改称为:「大王」、「大君」、「治天下大王」。

图一:根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

后来才有了「天皇」的说法

最早称「天皇」者

673年正月,在壬申之乱*中获得胜利的大海人皇子即位,他向往中国文化(制订并实施律令制),崇尚中国道教的北斗信仰(死后谥为「天渟中原瀛真人」),在同时期自称天皇的唐高宗的影响下,选用「天皇」成为其称谓,这就是日本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

(注:壬申之乱是围绕皇位继承权发生的为期一个月的战争,发生于672年6月,最终大海人皇子战胜其侄大友皇子,后者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自杀。)

图二:壬申之乱中大海人皇子挂放头盔的石头(兜挂石)

不过,其后还有「天皇」与「皇帝」称号并用的情况,如43代元明(奈良时代第一任天皇,也是位女天皇)、45代圣武、46代孝谦(后又出任第48代天皇,女天皇)、50代桓武等。此外在日本民间,也曾经称呼「天皇」为「君上」或「大君」。

神话色彩与「君权神授」

根据日本神话书籍《日本书纪》描述,天皇乃是太阳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此理论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

根据《日本国史略》:

「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

由此,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皇室从来没有出现过家族更迭。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时期,「万世一系」这4个字才被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中。

外交场合使用「天皇」的历史并不长

中国称日本元首为日本天皇大约是在清末的同治时期。

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致外国首脑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中,仍使用的是「皇帝」称号;直到了1936年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军国主义口号后,就开始完全对外使用「天皇」称号。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时期第二次出使隋朝的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但是中国文献对此并无任何记载,不排除是天武天皇欲加强其名衔正当性而杜撰的可能。

(注:第33代天皇推古,是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592年-628年在位。)

补充:天皇的妻子称皇后,儿子称亲王,女儿称内亲王。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日本天皇是日本皇帝,和我国古代天子区别在与在日本漫长的天皇历史中日本天皇都处于日本统治集团的傀儡位置,自身并没有什么实权,对于日本国家的管理官员的任命日本天皇都没有权利参与。

只有到了近现代日本天皇在明治维新之后才接管国家的大权日本天皇权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多。而我国古代天子不同他是集中掌握著国家的行政军事等大权,天子命令天下臣服。

日本天皇从日本的神话传说的神武天皇到现在明仁天皇共传承125代,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我国古代天子不同姓氏变换的很多从大秦帝国的赢姓到大清国的爱新觉罗,一共经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多个朝代我国古代天子都很频繁的更替。

天皇的夫人叫皇后,因为在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外的外交军事条约文件上日本还是称皇帝到1936年以后才一律称天皇,所以天皇和皇帝只是称谓不同。


日本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在日本历史上真正能掌控权力的天皇很少,具有代表的大化天皇、明治天皇,大化年间日本有识之士学习大唐文化,进行「大化改新」,杀死权臣苏我入鹿,天皇真正掌握了权力;明治年间,西方文化进入日本,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进行了「明治维新」,推翻了在日本延绵已久的幕府统治,天皇真正掌权,从而使日本在近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

日本的天皇与我国古代的天子是有区别的。在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在日本民众中已经神化了,主要是一种象征;而在我国古代,皇权是神圣不容侵犯的,所有皇帝都不允许有任何人威胁自己的统治,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打压相权,为的是自己的统治能够更加集中。

「天皇」一词源于道教,是道教中三清四御之一的「天皇大帝」,全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源于中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在唐朝的高宗时期,高宗李治经常头昏目眩,这使他很难处理朝政,这时候,皇后武则天开始插手政治,她不断的打击异己,培植个人势力,以至于李治曾有废后的想法。后来,李治的病情加重,双目失明,难以处理政务,朝中事物皆由武则天掌握,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得到实权,便建议李治使用「天皇」称号,而自己则称「天后」,天皇天后并称为「二圣」。而在日本人们对于天皇的夫人称为皇后(日本125代天皇明仁的皇后是美智子)


日本皇室是精神的统治者,在日本人心中是天照大神的儿子,如果安倍晋三想废除天皇制,指望他也统治不了日本,日本人不服,他算个什么东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