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過小米創始人劉德的一個課程,裡面提出了到哪裡去尋找有效的企業戰略戰術的問題。

劉德的方法論很簡單,去成功的軍事組織里找。為什麼不去商業案例去找?

1. 因為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看這些商業案例,你從中讀出了獨特啟示而所有競爭對手都沒有讀出來的概率是多少?所以會導致競爭趨同,拉不開差距。

2. 因為厲害關係不同,商業失敗是虧錢,有時候還不是自己的錢。 戰爭失敗是送命,大多數時候是包括自己的命。所以誰更有動力優化策略和戰術?誰更喜歡管用的方法而誰更喜歡華麗的辭藻?這就非常清楚了。

冷兵器時代最成功的軍事組織是什麼?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但成吉思汗沒有寫過一本兵書,整個蒙古帝國也沒有一本傳世兵書流傳下來,而蒙古帝國的騎兵卻能橫掃亞歐。他們的戰術智慧如何是傳承?一種可能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後輩們嚴格保守著這些戰術機密,只傳給嫡親後輩。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些戰術已經簡單樸實到不需要寫下來,跟著來一次就會了,就像沒人會去寫一本如何騎自行車的書一樣。

那究竟是哪一種可能呢?如果一本戰術書都沒留下來我們又將如何學習呢?

先回答後一個問題,蒙古人只管征服不愛寫書,而被征服的漢民族可是極愛書寫歷史的,所以蒙古人的戰法戰術可以從漢民族的歷史記錄里推導出來。然後回答第一個問題,根據敗者的歷史,發現蒙古騎兵的戰術確實是屬於簡單樸實到無須一本兵書來畫蛇添足。

1.蒙古騎兵把自己的機動性優化到了極致,每次出征每個戰士都有兩匹馬,一匹累了立刻換另一匹,連續行軍都能保持一天80公里到90公里的推進速度。

2.蒙古騎兵的軍糧主要是牛肉乾,馬奶,熱量奇高,干啃,冷喝就可以甚至不需下馬就能解決,所以隨軍輜重糧草也可以簡化到極致,就是每個士兵自己扛在身上。

3.迅速集結優勢兵力,以多打少,迅速結束戰鬥。

4.獎懲制度合理公平,總結為一句話:多搶多殺者多得。

看完了蒙古的例子,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如何識別專家?

為什麼要識別專家,其實我們是要看看遵循他的建議是否靠譜。在不具備專業能力的情況下我們除了押寶碰運氣之外還有什麼實用的評估方法沒有?

我總結了兩條:

1. 如果他不專業就會對他自己產生嚴重的後果,例如虧錢,或是送命。如果他在較長的職業生涯里活得滋潤無比,那麼必定專業上必有過人之處。 如蒙古騎兵,自己開業的針灸醫生,牙科醫生等等。

2. 他不靠兜售經驗掙錢,如電視購物里站台的各類專家,和股票節目里的薦股專家。不排除他們可能有真才實學,但由於他的謀生方式,導致他每天都在打磨自己的營銷技能而不是專業技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