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霍乱弧菌的特点进行基本的了解,这类传染病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其引起的暴发流行导致大量人群罹难有关。

霍乱弧菌属革兰阴性菌,无芽胞和荚膜,菌体长 1.5~2.0μm,宽 0.3~0.4μm,弯曲 呈弧形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其长度为菌体的 4~5 倍。该菌运动活泼,在暗 视野悬液中可见穿梭运动,可用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培养需氧,耐碱不耐酸,OI和 O139群霍乱弧菌属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温度以 37°C 为适宜,钠离子可刺激生长,适合繁殖的 pH 为 6.0~9.2,最适宜 pH 为 7.2~7.4。OI 群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繁殖速度快。

霍乱弧菌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但在新鲜蔬菜、牛奶和鲜肉中能生存数天。霍乱弧菌经干燥 2 小时或加热 55°C10 分钟即可死亡,煮沸即可死亡。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而水源 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海洋甲壳类生物表面可长期粘附爱尔托生物型弧菌,当生食、半 生食被霍乱弧菌所污染的海产品后可导致霍乱。男女老幼对本病均易感,病后可获得一 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在老疫区,儿童发病率一般较成人高;而在新感 染区,则成人发病率较儿童高。营养不良、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等皆可成为感染的诱 发因素。

正常胃酸可杀死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 4 分钟。当因胃大部切 除致胃酸低下、大量饮水或过量进食致胃酸稀释或入侵弧菌数量很多(正常人食入霍乱 弧菌量超过 108~109)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抵挡霍乱弧菌的入侵。未被杀 灭的弧菌进入小肠,通过肠黏膜对霍乱弧菌的化学趋化吸引作用、鞭毛活动及弧菌粘蛋 白溶解酶和粘附素等的作用,使霍乱弧菌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 胞表面,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但不侵入细胞内,随著霍乱弧菌的大 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是机体水和电解质从肠腺大量分泌,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重要致 病物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1、经水传播:常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成次较广泛的流行或爆发多与水体被污染有关。因为:(1)水,特别是江河水、沟渠水、池塘水、浅井水和港湾水等极易受到粪便污物等的污染,如洗涤病人衣物、倾倒吐泻物,船上渔民排泄物直接下水以及通过河道运粪等。因此,流行期间,在病人附近的水源中常可查到病原体。(2)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埃尔托生物型尤其如此,有些菌株还可以在水中越冬。所以一次污染后有可能使水体较长时间保持传播能力。(3)水栖动物被污染后,霍乱弧菌有可能在其体内存活更久,继续污染水体。(4)我国广大农村的改水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加以夏秋季节有人经常饮用生水,用生水嗽口、洗刷食具、浸洗生冷食品(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都可增加经水感染的机会。

  经水传播的特点是常呈现爆发,病人多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及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可断续出现散发病例。

  2、经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一般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经轻型病人、带菌者等污染而引起食物型传播甚至爆发的,有时也相当突出。

  流行区内食物的生产、运输、加工、贮存和销售中都有可能被染菌的水或被病人、带菌者直接污染,流行区的水产品,如虾、蟹、螺、鱼和蛏的传播作用较大,此外,流行区的生冷食品,半流体的食物、鱼、肉、蔬菜、乳制品等亦易被污染。在这些食物中霍乱弧菌可保存数小时到数天,甚至1~2周,条件适宜时还可以繁殖。食品受疫水污染时亦可形成食物型爆发。

  经食物传播的可能性常与烹调、制作及食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因生食、半生食、盐腌生食等食用方法不当而受染者较多,熟食冷吃者也可受染。

  经食物传播发生病例的数量与食品供应方式(集中或分散)、食用方式(如流行期间办婚丧事聚餐、宴会)有关,如集中供应被污染食品或多人同时食用时可以引起食物型爆发,染菌的食物运销外地时还可引起远程传播。

因聚餐而引起食物型爆发是目前国内有些地区霍乱流行的重要形式之一。

  3、经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接触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物品而构成的传播,特别是经手的污染更为突出。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并可在小范围内引起续发感染。

  4、经苍蝇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已多次证实苍蝇可以带菌,夏秋季节苍蝇活动频繁,易将病菌带到食物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