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闻的头条是本国伟大的执政者大刀砍向国营企业的绩效奖金,标准的治标不治本特色再次展次台湾治国的特长,虽然稍用赛局理论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只会必然容易出现的结果,执政者觉得有所作为,至少可以说嘴踏出了第一步(时常挂在嘴边的改革旗织),媒体和在野者也可以算是得到了某部分的胜利意义(当然也可以接下去吵 不过应该会变得很鸡肋),但这种大刀砍的方式,难道不也只是财产重分配吗?体制内拿大部分资源的人还是拿大部分,去芜存菁的目的其实根本没有达成,只是分母变小了,而省下的钱,你以为政府会拿去还债吗?退税吗?别傻了,台湾政府还从来没作过这种事,举债额度不断攻顶,税不断加,你还会觉得这笔钱是真的省下来吗?只是从这群人的口袋移到另一群人的口袋而已。

其实念过经济学原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独占本身从来就不会自动平衡到最有效率的均衡点上(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平衡点),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就一般大学生念的主流理论)上,独占的订价会依MR=MC订价,而完全竞争市场则是依MC=AR订价,简单来说,独占对市场而言会有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供应量,因为一般人接受的催眠就是完全竞争市场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事实上也比较符合社会大众所谓的公平正义。但别忘了,独占市场是需要受到管制或是像欧美执行反托拉斯法,国内是采取管制的手段,而在民意的趋使下,国内的水、油、电价其实比起已开发国家,甚至开发中国家,其实都是非常便宜,生产要素已经算是非常低了,所以与其讨论国营事业员工年终奖金的多寡,其实应该先讨论国内外情势和订价的合理性,再来讨论国营事业的宗旨是否需要改变?才可以据以订定绩效标准。

以油价为例,许多先进国家其国内油价根本就不是依照合理利润+生产成本后而订价,甚至有些国家是依照这个加三倍来订价,这其中其实也有考量到邻近国家油价和国家政策的关系,但以企业内部而言,这些既定目标确定后,企业内部的绩效标准就比较好处理了,若管制的油价没有一定的准则,那内部绩效就会有很大的模糊空间,当没有办法将许多结果数据化,很多事实将无法真实呈现。

其次这一次砍奖金的逻辑也大有问题,简单的演变流程是

国际油价高涨 - 中油调涨(或降)油价 - 调涨(或降)幅度民众不满 - 爆国营企业奖金豊厚,爆国营企业亏钱 - 民众不满,立委要求国企检讨 - 中油说会国企,总统也说会改革
- 立委还是不爽 - 结果目前是砍员工的绩效奖金

如果我们把国企以一般公司视之并省略前面原物料波动的部分,流程就变成下面

企业大亏损,雇员红利多、薪水高 - 股东或政府要求检讨改进 - 企业表示会调整 - 董事会减员工奖金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应该会觉得很合理,但其实不然,民营企业会出现高红利、奖金的,通常是依业绩等跟外在环境有直接相关的,通常越内务的事,奖金的波动性会降低,所以为什么政府部门和国企都是固定那几个月,景气大好时,外面在拿数十个月时,还是那几个月,再加上死薪水和相关规定、工作性质就变成了固定的不能再固定了。另一方面,同时也是这类逻辑思考的疑虑之处,看起来在亏损时砍成本是很合理的事,但事实上,处于弱势的员工几本上是任人宰割,因为员工无法影响公司的走向和决策,通常所做的事也是依上级指示办理,但当公司决策错误时,第一个承担成本的却是基层员工,再加上台湾又是一个不给资遣费的企业文化,通常都是逼你受不了自动离职或是自以为可以得诺贝尔奖的无薪假制度。
也许社会本来就不公平,但如果因此而自满且不愿意走向公平,或是根本就是走错路,那社会的动荡会反应一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