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掠食性动物,需要防止猎物脱离,用勾状的爪子扣住猎物,再用牙齿进行尽可能长时间的撕扯,让猎物失血,失去逃脱能力。

对于大型食草动物,需要的是阻止天敌接近和尽可能快速脱离。它们最重要的武器不是角,而是后蹄,以蹬踏的方式使天敌受伤,并借助蹬踏的力量离开。而前蹄的作用就相当有限,比如马匹之间会出现的攻击方式,前蹄一旦抬起,会严重影响奔跑脱离。

显而易见的,适合战斗的,只能是肢端——总不能屁股撞吧,那就不是战斗而是挑逗了——身后靠蹄子,身前就靠脑袋了,攻击方式无非两种,头撞或者牙咬。

然而用牙齿撕扯的攻击方式不适合食草动物,因为撕咬需要较长的滞留时间才能造成足够的伤害,这是致命的。并且没有爪子的配合,很难准确咬到要害部位。

反过来,用角攻击也不适合掠食性动物,角要发挥效用的前提是对方有接近的意图,双方存在较大的相对速度。食草动物可以在接触瞬间把阻拦自己脱离的天敌挑开,顶翻扑向自己脖子的对手,增加逃脱的机会。

角的存在,一方面是增加撞击的攻击力,另一方面也是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包括头骨直接撞击引起的晕眩,以及挨一爪子伤害到脆弱的眼鼻。另外,也可以增加一定的威慑力。

如题主所说,角的攻击力并不足够强,然而对于食草动物而言,并不需要重伤杀死对手,更重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打断对手的攻击,为自己的脱离提供机会。

更重要的,食草动物保护种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集群奔袭,雄性个体开路,雌性跟随其后,利用善于长途奔跑的特长,甩开善于短距离冲刺的掠食者——当然很多时候代价是牺牲一些体弱的幼兽和老兽。角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掠食者包抄延缓兽群速度的危险,避免种群受到骚扰阻滞甚至溃散而被团灭。

由于有角的雄兽能更好的保护种群,容易被角吸引的雌鹿更有机会延续后代,所以也成为一种种内竞争的优势。当然,兽角在争夺配偶的过程中也存有优势,但是食肉动物同样有很多社会性动物,种内竞争并不能解释题主提出的问题。

想像一个画面: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角狼飞快地奔跑著,终于一寸寸接近了一头剑齿鹿。角狼没有像狮子一样扑上去撕咬,而是用角在剑齿鹿的屁股上一戳……一戳……一戳……

剑齿鹿终于烦了,回头一口叼住角狼的脖子,角狼拚命挣扎著,抽搐著,然而锋利的鹿齿已经切断了角狼的生机,它的动作越来越无力,终于,角狼的头缓缓垂下,鲜血顺著狼角蜿蜒而下,滋润著生机勃勃的草原。

涣散的狼眼大睁著,眼里倒映著草色,仿佛隐现出几许向往。剑齿鹿的鼻孔喷出一股灼热的血腥,拖著沉重的狼尸,穿过颤栗的角狼群长啸而去……

食草动物因为食物好找,「兽口」比较密集。容易形成极端的一夫多妻制(食肉动物虽然也有,但不会夸张到一只雄兽十几只雌兽),吃荤的密度低,找到一个老婆都很困难,何谈多个老婆呢。角是雄性相互竞争,获取多妻的武器。

角华而不实,因为它本身的作用就在于繁殖而不是生存。

顺便说一下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比如象海豹和海狮,也有极端的雌雄差距和多妻制。它们的情况很有趣,它们可以聚集到一个地方,除了繁殖什么都不干,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极端的密度。为什么它们能什么都不干呢?因为它们体内有很多脂肪,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并持续消耗。陆地动物不能这样。

为什么陆地动物不能储蓄很多脂肪呢?最显然的原因就是,水里的浮力可以平衡巨大的体重,在陆地上,太胖跑不快,要么追不上猎物,要么被别人追上吃掉。也可能有些别的原因,比如温度啦(在陆地上太胖会热昏),食物的热量啦(也许吃鱼比吃草更容易肥)。

在未来,需要物理学,计算机的建模和计算也许能试图解决一下。

那么,做为门外汉姑且猜测一下,专业人士看完笑一笑就可以了。

首先,不要观察什么鹿,羊,牛,况且马,驴都是没有角的。

要从低等的动物开始研究,先是恐龙时代,三角龙有角,剑龙有板甲和尾刺,但是草食的,霸王龙就是肉食的。

再往前,我发现在昆虫那里,天牛是草食的,螳螂是肉食的。

再往前,螃蟹是草食的,鲨鱼是肉食的。

而单细胞层面,似乎捕食者就是靠有力的口器进食的。

但我对于进化了解太少,物种了解也很少。希望专业人士能给出看法。

似乎角,厚皮,厚甲这些东西,对于捕食者完全是负担,所消耗的物质与能量完全没有相应的回报。

举个例子,玩个小黑,出个龙心,有毛用,还是蝴蝶,大炮给力。

补充:

刀剑是轻小的,盾牌是厚重的。

骑兵是灵活的,长城是厚重的。

做为防御的一方,往往在初始时有某种优势,毕竟作战地点的自己的地盘。为了利用这个地利优势,要提前建造的防御工事。但也失去了灵活性。

在生物身上,可能也有近似的策略优势吧。


动物世界说过这个事情,食草动物没有犬齿,也没有裂齿,即使食草动物咬了食肉动物,也不能对食肉动物造成根本的伤害。

而且,从长期的进化养成的习惯,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本能恐惧,动物世界有,两只鬣狗就会使一大群野牛躁动不安,其实,论战斗力,两只鬣狗连一只成年野牛也拿不下,但是野牛就是害怕鬣狗。

对食草动物来说,遇见食肉动物,就是逃跑,而不是互咬,食草动物的咬合力伤害不了食肉动物。

反而动物世界经常有,一只狮子捕食斑马,被斑马踢伤了颅骨,只能等死,因此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咬还不如踢。


食草动物生下来妈妈就告诉孩子,不许打架,不许顽皮,不许舞刀弄剑,要和为贵,要礼貌,要友善,要谦让。并身教言传的做给孩子看,所以在食草动物身上潜移默化地形成不抗争的形态。草原足够大,容得下食草食肉的兄弟姐妹。要是谁违规不听话,不要食肉动物帮忙,食草动物头头就先行处罚,甚至逼著送到食肉动物的嘴下。虽食草动物也长了牙,从小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只能磨个草。食肉动物来了只有害怕,任它宰割,别无它法。就是根子里没有反抗这意识。


你问错了,食草动物也会咬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并不是不会咬,只是我们不常见到它们用嘴撕咬。

自然界弱肉强食,面对食肉动物的进攻,稍微的懈怠就是生命的代价。在自卫,自救的时候,一但机会来了,食草动物立马撕咬,并不比食肉动物差。

善于用嘴的食草动物,逐渐趋向杂食动物,甚至某些已经开始杂食化了,未来从食草变成食肉都有可能。

一般食草动物用嘴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有角用角顶,一有机会,立马咬。

角马、野牛、羚羊等长有又长又尖的利角的食草类,角是它们强有力的进攻武器,常常能达到致食肉动物死地,顶死食肉动物的作用。

如果改用不厉害、没有锋利牙齿的嘴攻击,那是舍本逐末,但一有机会,它们会马上改用嘴。

例:这只插死狮子的野牛,满嘴是血,完全可以证明它嘴咬功夫不差于角。

例:狮子在攻击野牛的时候,被野牛抓住破绽,反咬住狮子的脖子,拖行狮子几十米。(注:下图太模糊,不能充分证明牛咬狮子,也有可能是狮子咬牛)

2、腿强用腿踢(抓),想赢还是要咬。

并不是所以的食草类都有角,袋鼠的前肢也长有利爪,斑马、野驴等的蹄子后踢更踢伤、踢死狮豹那是常有的事。

例:这里袋鼠与人摔跤打斗,前肢被控制,后脚难以踢起,在不敌的情况下,它马上改咬脖子。

例:鸵鸟是踢的高手,但在追逐的过程中,也只有用嘴啄的份。

3、天生嘴善于咬

并不是所有食草动物的牙齿都是平的,也不是所以食草的都有尖角,重蹄。很多食草动物也是牙尖嘴利的,善于嘴咬。

例:嘴咬是河马的主要攻击方式,这里就是咬鳄鱼。

例:河马身陷狮群,反击中,咬穿了一只狮子的喉咙。

例:下面三种,獐、麝、麂,都是食草鹿,因为没有犄角,长出了好似剑齿虎的牙齿,这牙好像是求偶用的,相当于犄角,也有攻防的作用。

例:骆驼也善于嘴咬,看看这犬齿、尖牙。看到这,你还认为食草的都是平齿吗?

例:下图骆驼咬死、咬伤人。这类事,每年都有发生。

食草的蛇、龟、果蝠,因为没有找到张嘴图,这里就空著。

4、对付弱小,嘴弱也敢上前咬

例:这里一只家驴,咬死了狐狸。

例:赛马咬向了黑背儿狼狗。

例:鸡吃老鼠,这是经常有的。

5、求偶、护犊,本能的嘴咬

动物在发情求偶,保护幼崽,有危险时,都会本能的用咬去攻击,自卫。

例:河马争夺地盘的打斗。

以前我看到过一张斗马图,两只马满嘴是血,身上道道伤口,非常血猩,可惜这次没找到。

最后,有养荷兰猪等宠物,相信它们的主人,对被咬的经历,都仍记忆犹新。


食草动物在被食肉动物猎捕时,为什么不用嘴咬它们,这可能是

1,食草动物从小培养性格有关,从生下来走路时,遍到小伙伴,玩耍斗殴,就喜欢用头和身体,后腿,碰撞踢打对方,遇到了危险时,也养成了这种性格

2,食草动物,牙齿都是平整,方圆的,只需将草或植物送进嘴里拉断吃到胃里就行,不需要太多嘶咬

3,食肉动物就不一样,它们一生下来,看惯它父母捕猎时的场面凶残,那怕遇到同伴欺负,也要用尖利的牙齿将对方咬得鲜血淋漓,弱者落败而去

4食肉动物,食肉,捕猎都需要锋利的牙齿,食肉动物门牙锋利如刀,再厚的皮都能一口咬裂,吃时也需要锋利的牙去撕咬

这就是环境不同,生长习性不同,性格也就不同了


角马野牛? 他们的嘴够大吗?他们的牙齿够锋利吗?他们的咬合力够吗?怎么这么稚嫩的提问者也有啊?再说了,及时锋利的牙齿,他们有那个胆吗?看看猎豹的牙齿锋利吧?敢于老虎和狮子对咬吗?老鼠见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造物主都有安排的,一切皆有定数的!为什么大衍之数是55呢?55的二倍就是110,110是地球上110种元素啊?元素的组成决定动植物的体能和结构,也就决定了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了!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类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要么吃别人,要么被吃,想不被吃,难啊!


智商低,有蹄子,有力量,头有角,个又大,不知道怎么组合使用,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团结,遇到危险除了本能的逃跑,就是一脸茫然没一点对策。偶尔团结一下确实威力强大但经验记不住。


简单说,智力不够,实战经验不足,基因里也没有反抗的基因,只有逃脱的方法。

想像一下,一个小朋友被另一个小朋友打,你问他为啥不还手,他会一脸茫然看著你,大概在想:什么?我还可以还手吗?怎么做?

等食草动物悟出反击的办法的时候,已经被吃的渣子都不剩了。

至于说拿嘴咬,不值得讨论。我讨论的是有效的反击办法。


这个应该是动物本能的驱使,食草动物

它虽然没有用嘴,但是会用它平时打架的角和腿来攻击敌人,而食肉动作打架几乎都会用嘴,所以都是生物本能的反应!


食肉动物是食草动物的天敌,以追捕食草动物为食,整个进化史的核心就是更加适应环境,很大一部分就是如何更高效的追捕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进化出一整套追捕策略,并稳定的遗传保留,包括熟悉食草动物天性优缺点等等。食草动物进化史就是逃离被天敌追捕和分食,对食肉动物同样异常熟悉并演化出一整套的逃离策略,如角马斑马等群居动物,遇到狮子等天敌会出现看视无规律群体性乱串,被追捕过程中对靠近的狮子乱踢等等,这是进化史上迷惑对手和攻击敌人的最佳方法,这种对敌策略对食草群体来说是最高效的最可能逃脱的。如果和天敌对咬,不好意思,狮子会抱住斑马角马等,一口咬死,因为一对一对咬,双方战力严重不对等,食草动物牙口天生不是用来攻击的,也没有狮子等天敌的灵敏行和柔韧性,长脖子更是软肋,跟天敌对战就是自杀,只要有机会逃离绝对不会肉搏,即使人类看起来撕咬能力很强的食草动物同样如此!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同样延续这一生存法则,个体的人遇到不可战胜的野兽等第一反应是跑,跑不掉在想其他方法,群体性的军队遇到很难战胜的敌人就是突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一条,走为上计,其次才是谋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