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於掠食性動物,需要防止獵物脫離,用勾狀的爪子扣住獵物,再用牙齒進行儘可能長時間的撕扯,讓獵物失血,失去逃脫能力。

對於大型食草動物,需要的是阻止天敵接近和儘可能快速脫離。它們最重要的武器不是角,而是後蹄,以蹬踏的方式使天敵受傷,並藉助蹬踏的力量離開。而前蹄的作用就相當有限,比如馬匹之間會出現的攻擊方式,前蹄一旦抬起,會嚴重影響奔跑脫離。

顯而易見的,適合戰鬥的,只能是肢端——總不能屁股撞吧,那就不是戰鬥而是挑逗了——身後靠蹄子,身前就靠腦袋了,攻擊方式無非兩種,頭撞或者牙咬。

然而用牙齒撕扯的攻擊方式不適合食草動物,因為撕咬需要較長的滯留時間才能造成足夠的傷害,這是致命的。並且沒有爪子的配合,很難準確咬到要害部位。

反過來,用角攻擊也不適合掠食性動物,角要發揮效用的前提是對方有接近的意圖,雙方存在較大的相對速度。食草動物可以在接觸瞬間把阻攔自己脫離的天敵挑開,頂翻撲向自己脖子的對手,增加逃脫的機會。

角的存在,一方面是增加撞擊的攻擊力,另一方面也是減少頭部受傷的風險,包括頭骨直接撞擊引起的暈眩,以及挨一爪子傷害到脆弱的眼鼻。另外,也可以增加一定的威懾力。

如題主所說,角的攻擊力並不足夠強,然而對於食草動物而言,並不需要重傷殺死對手,更重要的是用最短的時間打斷對手的攻擊,為自己的脫離提供機會。

更重要的,食草動物保護種羣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集羣奔襲,雄性個體開路,雌性跟隨其後,利用善於長途奔跑的特長,甩開善於短距離衝刺的掠食者——當然很多時候代價是犧牲一些體弱的幼獸和老獸。角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掠食者包抄延緩獸羣速度的危險,避免種羣受到騷擾阻滯甚至潰散而被團滅。

由於有角的雄獸能更好的保護種羣,容易被角吸引的雌鹿更有機會延續後代,所以也成為一種種內競爭的優勢。當然,獸角在爭奪配偶的過程中也存有優勢,但是食肉動物同樣有很多社會性動物,種內競爭並不能解釋題主提出的問題。

想像一個畫面: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隻角狼飛快地奔跑著,終於一寸寸接近了一頭劍齒鹿。角狼沒有像獅子一樣撲上去撕咬,而是用角在劍齒鹿的屁股上一戳……一戳……一戳……

劍齒鹿終於煩了,回頭一口叼住角狼的脖子,角狼拚命掙扎著,抽搐著,然而鋒利的鹿齒已經切斷了角狼的生機,它的動作越來越無力,終於,角狼的頭緩緩垂下,鮮血順著狼角蜿蜒而下,滋潤著生機勃勃的草原。

渙散的狼眼大睜著,眼裡倒映著草色,彷彿隱現出幾許嚮往。劍齒鹿的鼻孔噴出一股灼熱的血腥,拖著沉重的狼屍,穿過顫慄的角狼羣長嘯而去……

食草動物因為食物好找,「獸口」比較密集。容易形成極端的一夫多妻制(食肉動物雖然也有,但不會誇張到一隻雄獸十幾隻雌獸),喫葷的密度低,找到一個老婆都很困難,何談多個老婆呢。角是雄性相互競爭,獲取多妻的武器。

角華而不實,因為它本身的作用就在於繁殖而不是生存。

順便說一下一些海洋哺乳動物,比如象海豹和海獅,也有極端的雌雄差距和多妻制。它們的情況很有趣,它們可以聚集到一個地方,除了繁殖什麼都不幹,這樣就提供了一個極端的密度。為什麼它們能什麼都不幹呢?因為它們體內有很多脂肪,可以長時間不喫東西並持續消耗。陸地動物不能這樣。

為什麼陸地動物不能儲蓄很多脂肪呢?最顯然的原因就是,水裡的浮力可以平衡巨大的體重,在陸地上,太胖跑不快,要麼追不上獵物,要麼被別人追上喫掉。也可能有些別的原因,比如溫度啦(在陸地上太胖會熱昏),食物的熱量啦(也許喫魚比喫草更容易肥)。

在未來,需要物理學,計算機的建模和計算也許能試圖解決一下。

那麼,做為門外漢姑且猜測一下,專業人士看完笑一笑就可以了。

首先,不要觀察什麼鹿,羊,牛,況且馬,驢都是沒有角的。

要從低等的動物開始研究,先是恐龍時代,三角龍有角,劍龍有板甲和尾刺,但是草食的,霸王龍就是肉食的。

再往前,我發現在昆蟲那裡,天牛是草食的,螳螂是肉食的。

再往前,螃蟹是草食的,鯊魚是肉食的。

而單細胞層面,似乎捕食者就是靠有力的口器進食的。

但我對於進化了解太少,物種瞭解也很少。希望專業人士能給出看法。

似乎角,厚皮,厚甲這些東西,對於捕食者完全是負擔,所消耗的物質與能量完全沒有相應的回報。

舉個例子,玩個小黑,出個龍心,有毛用,還是蝴蝶,大炮給力。

補充:

刀劍是輕小的,盾牌是厚重的。

騎兵是靈活的,長城是厚重的。

做為防禦的一方,往往在初始時有某種優勢,畢竟作戰地點的自己的地盤。為了利用這個地利優勢,要提前建造的防禦工事。但也失去了靈活性。

在生物身上,可能也有近似的策略優勢吧。


動物世界說過這個事情,食草動物沒有犬齒,也沒有裂齒,即使食草動物咬了食肉動物,也不能對食肉動物造成根本的傷害。

而且,從長期的進化養成的習慣,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本能恐懼,動物世界有,兩隻鬣狗就會使一大羣野牛躁動不安,其實,論戰鬥力,兩隻鬣狗連一隻成年野牛也拿不下,但是野牛就是害怕鬣狗。

對食草動物來說,遇見食肉動物,就是逃跑,而不是互咬,食草動物的咬合力傷害不了食肉動物。

反而動物世界經常有,一隻獅子捕食斑馬,被斑馬踢傷了顱骨,只能等死,因此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咬還不如踢。


食草動物生下來媽媽就告訴孩子,不許打架,不許頑皮,不許舞刀弄劍,要和為貴,要禮貌,要友善,要謙讓。並身教言傳的做給孩子看,所以在食草動物身上潛移默化地形成不抗爭的形態。草原足夠大,容得下食草食肉的兄弟姐妹。要是誰違規不聽話,不要食肉動物幫忙,食草動物頭頭就先行處罰,甚至逼著送到食肉動物的嘴下。雖食草動物也長了牙,從小就用實際行動告訴只能磨個草。食肉動物來了只有害怕,任它宰割,別無它法。就是根子裏沒有反抗這意識。


你問錯了,食草動物也會咬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並不是不會咬,只是我們不常見到它們用嘴撕咬。

自然界弱肉強食,面對食肉動物的進攻,稍微的懈怠就是生命的代價。在自衛,自救的時候,一但機會來了,食草動物立馬撕咬,並不比食肉動物差。

善於用嘴的食草動物,逐漸趨向雜食動物,甚至某些已經開始雜食化了,未來從食草變成食肉都有可能。

一般食草動物用嘴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有角用角頂,一有機會,立馬咬。

角馬、野牛、羚羊等長有又長又尖的利角的食草類,角是它們強有力的進攻武器,常常能達到致食肉動物死地,頂死食肉動物的作用。

如果改用不厲害、沒有鋒利牙齒的嘴攻擊,那是捨本逐末,但一有機會,它們會馬上改用嘴。

例:這隻插死獅子的野牛,滿嘴是血,完全可以證明它嘴咬功夫不差於角。

例:獅子在攻擊野牛的時候,被野牛抓住破綻,反咬住獅子的脖子,拖行獅子幾十米。(註:下圖太模糊,不能充分證明牛咬獅子,也有可能是獅子咬牛)

2、腿強用腿踢(抓),想贏還是要咬。

並不是所以的食草類都有角,袋鼠的前肢也長有利爪,斑馬、野驢等的蹄子後踢更踢傷、踢死獅豹那是常有的事。

例:這裡袋鼠與人摔跤打鬥,前肢被控制,後腳難以踢起,在不敵的情況下,它馬上改咬脖子。

例:鴕鳥是踢的高手,但在追逐的過程中,也只有用嘴啄的份。

3、天生嘴善於咬

並不是所有食草動物的牙齒都是平的,也不是所以食草的都有尖角,重蹄。很多食草動物也是牙尖嘴利的,善於嘴咬。

例:嘴咬是河馬的主要攻擊方式,這裡就是咬鱷魚。

例:河馬身陷獅羣,反擊中,咬穿了一隻獅子的喉嚨。

例:下面三種,獐、麝、麂,都是食草鹿,因為沒有犄角,長出了好似劍齒虎的牙齒,這牙好像是求偶用的,相當於犄角,也有攻防的作用。

例:駱駝也善於嘴咬,看看這犬齒、尖牙。看到這,你還認為食草的都是平齒嗎?

例:下圖駱駝咬死、咬傷人。這類事,每年都有發生。

食草的蛇、龜、果蝠,因為沒有找到張嘴圖,這裡就空著。

4、對付弱小,嘴弱也敢上前咬

例:這裡一隻家驢,咬死了狐狸。

例:賽馬咬向了黑背兒狼狗。

例:雞喫老鼠,這是經常有的。

5、求偶、護犢,本能的嘴咬

動物在發情求偶,保護幼崽,有危險時,都會本能的用咬去攻擊,自衛。

例:河馬爭奪地盤的打鬥。

以前我看到過一張鬥馬圖,兩隻馬滿嘴是血,身上道道傷口,非常血猩,可惜這次沒找到。

最後,有養荷蘭豬等寵物,相信它們的主人,對被咬的經歷,都仍記憶猶新。


食草動物在被食肉動物獵捕時,為什麼不用嘴咬它們,這可能是

1,食草動物從小培養性格有關,從生下來走路時,遍到小夥伴,玩耍鬥毆,就喜歡用頭和身體,後腿,碰撞踢打對方,遇到了危險時,也養成了這種性格

2,食草動物,牙齒都是平整,方圓的,只需將草或植物送進嘴裡拉斷喫到胃裡就行,不需要太多嘶咬

3,食肉動物就不一樣,它們一生下來,看慣它父母捕獵時的場面兇殘,那怕遇到同伴欺負,也要用尖利的牙齒將對方咬得鮮血淋漓,弱者落敗而去

4食肉動物,食肉,捕獵都需要鋒利的牙齒,食肉動物門牙鋒利如刀,再厚的皮都能一口咬裂,喫時也需要鋒利的牙去撕咬

這就是環境不同,生長習性不同,性格也就不同了


角馬野牛? 他們的嘴夠大嗎?他們的牙齒夠鋒利嗎?他們的咬合力夠嗎?怎麼這麼稚嫩的提問者也有啊?再說了,及時鋒利的牙齒,他們有那個膽嗎?看看獵豹的牙齒鋒利吧?敢於老虎和獅子對咬嗎?老鼠見貓,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造物主都有安排的,一切皆有定數的!為什麼大衍之數是55呢?55的二倍就是110,110是地球上110種元素啊?元素的組成決定動植物的體能和結構,也就決定了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了!人類社會也是一樣,人類歷史是喫人的歷史,要麼喫別人,要麼被喫,想不被喫,難啊!


智商低,有蹄子,有力量,頭有角,個又大,不知道怎麼組合使用,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團結,遇到危險除了本能的逃跑,就是一臉茫然沒一點對策。偶爾團結一下確實威力強大但經驗記不住。


簡單說,智力不夠,實戰經驗不足,基因裏也沒有反抗的基因,只有逃脫的方法。

想像一下,一個小朋友被另一個小朋友打,你問他為啥不還手,他會一臉茫然看著你,大概在想:什麼?我還可以還手嗎?怎麼做?

等食草動物悟出反擊的辦法的時候,已經被喫的渣子都不剩了。

至於說拿嘴咬,不值得討論。我討論的是有效的反擊辦法。


這個應該是動物本能的驅使,食草動物

它雖然沒有用嘴,但是會用它平時打架的角和腿來攻擊敵人,而食肉動作打架幾乎都會用嘴,所以都是生物本能的反應!


食肉動物是食草動物的天敵,以追捕食草動物為食,整個進化史的核心就是更加適應環境,很大一部分就是如何更高效的追捕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進化出一整套追捕策略,並穩定的遺傳保留,包括熟悉食草動物天性優缺點等等。食草動物進化史就是逃離被天敵追捕和分食,對食肉動物同樣異常熟悉並演化出一整套的逃離策略,如角馬斑馬等羣居動物,遇到獅子等天敵會出現看視無規律羣體性亂串,被追捕過程中對靠近的獅子亂踢等等,這是進化史上迷惑對手和攻擊敵人的最佳方法,這種對敵策略對食草羣體來說是最高效的最可能逃脫的。如果和天敵對咬,不好意思,獅子會抱住斑馬角馬等,一口咬死,因為一對一對咬,雙方戰力嚴重不對等,食草動物牙口天生不是用來攻擊的,也沒有獅子等天敵的靈敏行和柔韌性,長脖子更是軟肋,跟天敵對戰就是自殺,只要有機會逃離絕對不會肉搏,即使人類看起來撕咬能力很強的食草動物同樣如此!高度文明的人類社會同樣延續這一生存法則,個體的人遇到不可戰勝的野獸等第一反應是跑,跑不掉在想其他方法,羣體性的軍隊遇到很難戰勝的敵人就是突圍,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第一條,走為上計,其次纔是謀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