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天的血压波动会呈「勺型」,且有「两峰一谷」:清晨、傍晚两个峰值,夜间低谷值,这与几个因素有关:

1、生物钟的正常生理反应;

2、人体相对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3、与醛固酮分泌有关;

4、运动量相对最大的两个时期。

另外,如果是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用的药物不当也会出现傍晚血压高的情况。比如,患者在早晨服用短效降压药不能使他全天血压达标,即使长期服药,在傍晚时血压也可能会偏高。

现在,很多人都强调清晨血压达标,这是因为如果服药后能将清晨血压控制在「安全线」以内,意味著全天24小时的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这样的降压方案才是真正有效的。但也不能忽略另一个血压高峰时期,就是在傍晚16-18点,只有全天血压达标,对高血压患者才能最大获益。

要了解傍晚血压情况,除了日常家庭监测外,患者可以定期去做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知晓白天血压情况,还可以监测夜间血压、以及早上即将清醒时刻的血压变化,这是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做不到的,我们只有了解全天的血压波动才能真正做到对症治疗。


这是个医生们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书本上没有的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类问题太多了。书本不是知识的句号,而是一篇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展的永无终点一本好书的开始。

你母亲55岁正是原发性高血压(往往有家属史)早期即以舒张正升高为主的高血压,首先明确一点和左冠廻旋支狭窄40%无关。

医生和高血压患者都知道每天血压的生理性变化即晨峰血压高最多见,原因归结于凌晨体内分泌各种激素最旺盛,尤其是肾上腺素,很容易理解它作用于心脏使心排血量增强、小动脉收缩当然血压会升高。奇怪的这种生理性血压波动现象在无意识的植物人身上确不存在,为什么?

确实至今没有人很好解释过这一晨峰了血压现象的机制。肾上腺素不仅凌晨分泌多,人处于应激反应或紧张状态下也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现象现。其实深夜睡眠时人的大脑皮层活动、肢体肌肉放松程度都达到静息的状态,当然血压、心率都会降到最低点,因为此时人的交感神经也处于「休眠」状态。凌晨似醒非醒时,大脑皮层活动也开始起动了,意识和潜意识中对将要面临新一天的开始活跃起来了,大部分激素分泌苏醒了,都是为了应付新的一天将要面对的一切作好准备。所以血压的晨峰现象出现了并被观察到了。其实好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这种体会,休息日和长假中、旅游时血压的晨峰现象消失了、淡化了。还会问为什么周六周日早上测的血压比平时低?这就是工作日早晨人的潜意识引起肾上腺素分泌活跃的现象。

那么有些人并非那样,往往下午血压比早上高,其实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甚多,比如:寒冷、睡眠、劳累、紧张、压力大、情绪激动、不悦、甚至讲话时间长了也会升高,因此工作中而对一大堆烦锁、头疼、忙得连上厕所也困难部门里的大小领导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下午和傍晚测出的血压会更高。你母亲年龄还没老到动脉硬化加重的程度,收缩压(高压)当然不一定高,估计她已退休或在家,如果她是一个急性子并追求完美的人,下午首先考虑并准备怎么烧好一家人一天中团聚在一起的那顿晚饭、有的还要接送和管好第三代,这是一天中她最紧张的时间段,血压升高完全可以理解。当然长时间下午血压升得较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根据结果分析、判断、或调整降压药物的应用。

2018.3.22


高血压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主要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功能的损坏,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血压一天会有很多次变化,运动,情绪波动或气温变化都会对血压变化有所影响,尤其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按时服药,随时测量及时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饮食清淡少吃盐,多吃点水果,蔬菜。

傍晚是血压的高峰期,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一天心情放松,建议服用长效的降压药,拜新同(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平稳血压。还可以服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坚持服药不要随意停药,血压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按医嘱加减服药量,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控制血脂,血黏度。


您好,一般在傍晚正常人也是血压会升高的,因为你母亲有心肌缺血,低压高导致心脏回血量大压力就大,在那一刻血压瞬间的升高。检查结果是左回旋支狭窄40-50%,还不是特别严重吧,但是在平时还是要坚持吃药,饭菜要以清淡为主,多锻炼等等来康复治疗,把堵塞控制住,不能再升了,如果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或许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尤其是老人,作为子女的我们更要照顾好,平时爱吃油腻食物的建议以后少吃,不喜欢出门走动的,还是需要多锻炼锻炼,让心肌有个刺激,能得到更好的预防,保持良好心态也是要的,某宝有卖,空闲可以学习 心肌梗死与心肌康复,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