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沿海的倭寇成了明朝的重大隐患,“正统、弘治间屡屡入寇”,这些倭寇在明朝沿海烧杀抢掠,“大掠宁波沿海诸郡邑”,倭寇的侵扰让明朝一时十分头疼。直到嘉靖年间,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大破倭寇后,困扰明朝长达两百多年的倭寇才算基本肃清。

倭寇

为了减少来自海上的威胁,明朝断绝了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嘉靖七年明朝罢宁波市舶司,“倭自知衅重,无由得言贡市。我边海亦真实戒严,无敢通倭者”。而之后,双方则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冲突,从倭寇侵扰到发生正规军冲突。

日本战国末期,丰臣秀吉从乱世中脱颖而出,统一了日本,此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很快王京(汉城,今首尔)被攻占,几乎都快打到了鸭绿江畔。明朝决定派兵入朝参战,终于在李如松的率领下,入朝明军击败了日军,历时七年,日本“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丰臣秀吉

从此之后,明朝更是加强了对日本的贸易封锁,明朝“恐贡市往来,导之入寇”,双方之间的正规贸易已经完全被禁止了。但是,双方民间的贸易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产生了大爆发——“自(万历)三十六年至长崎岛,明商不上二十人,今不及十年,且二三千人。”短短十年,民间商人从二十人上升到两三千人,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那他们又是如何突破海禁的呢?

原来,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国内政局动荡,德川家康上位,控制了日本国内诸藩,在取得控制权之后,德川家康志在休养生息,所以日本对明朝有着强烈的贸易需求。需求解决之后,日本和明朝的商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跳板。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釜山与日本对马岛开市,日本可以与朝鲜半岛进行自由贸易,而与此同时,明朝也是允许与朝鲜之间进行贸易的,所以“自朝鲜之役,我来彼往,俱从朝鲜之釜山径渡。”明朝和日本的商人均经过釜山进行贸易,虽然比之前的海路来往路途遥远,但是这是官方允许的路线,避免了走私的风险。

明朝商船

至此,双方形成了一种“官市不通,私事不止”的局面,虽然官方明面禁止了两国的交易,但是私下的民间贸易却没有断绝,反而形成了一种“私市之商,方舟连舰”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明朝和日本两国之间,虽然明朝禁止了对日本的贸易,但是有了朝鲜的帮助,民间贸易反而蒸蒸日上。

朝鲜半岛

参考文献:《海外遗民竟不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