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並不會有大區別,韓非早就看透本質。可也還是改不了君臣俗套。儒家就是你看到的了?有多少儒家的東西被篡改,斷章取義。成了統治階級的手段都是一樣的,換湯不換藥的??


秦朝二世而亡,如果只有法家可用,中國文明大概率已經滅亡了。


法家是君主專制、以吏為師、帝王秘術,儒家是天下為公、以德治國、選賢舉能。明白二者的區別就能看懂歷史。


樓上正解,我們一直是外儒內法。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法家註定不會被重視。


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和帝王術相互矛盾。所以戰時法家的時候可以大大促進生產力以及戰力,參考類似秦國以法滅六國,劉邦約法三章之類的。儒家在和平年代是統治階層的統御工具。如果一直推崇法家,很早之前治國體制就可能變了。


你難道不知道法家讓秦始皇死了全家斷子絕孫嗎?怎麼推崇?


歷史發展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純粹的法家之所以絕跡存在客觀的原因。

儒家就像黃金,有價值但作用有限,得到人們普遍認可,才能發揮一般等價物的作用;法家則像貨幣,面值由政府書寫,實際價值與政府的公信力息息相關。

儒家和法家發揮作用的形式不一樣,儒學是價值觀,是客觀存在的東西,用儒學治國就像推廣宗教一樣是價值觀的輸出,在這點上推崇儒家的東方和推崇宗教的西方本質上其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東方君權高於神權,而西方則相反;而法治是方法論,沒有永恆經典的法律,只有合時宜的治法。

儒學的內在邏輯是成立的,儒學治國是引導式管理,告知所有人該做什麼,如果人人儒雅向善,這樣的社會肯定是好的,只是這樣的結果很難實現而已,因為趨利是人的天性;法治的內在邏輯也是成立的,法家治國是約束式管理,告知所有人不該做什麼,如果人人遵紀守法,這樣的社會也是好的,而且這樣的結果容易實現,因為不守法要受懲罰,而避凶也是人的天性,這是法家的優勢。

法家有優勢卻被儒家碾成渣是因為它也有劣勢,而且是致命的劣勢。

一、法家治國對法律的要求很高,合理的法律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提升的是管理效率而不是管理質量,一旦法律制定的不合理,法治不但無法糾正錯誤,而且會放大錯誤。法家沒有可以依賴的成法,法令不能像儒學經典那樣以不變應萬變,合理的法律要因時而異,這要求法律要不斷的進行調整,而且是合理的調整,這有幾個政權能做到?

二、法家治國對製法者的要求很高,法律是人制定的,商君書《算地》篇有云:「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能編寫合理法律的人不但要精通法理,還要觀俗察國,熟悉民生,用了解到的事實作為制定法律的依據,能做到這點還不夠,社會發展不會停止,客觀事實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法律的制定除了立足於時勢,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這有幾個人能做到?

三、法家治國對君主的要求很高,這個無法用一句話列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筆者寫的商君書讀書筆記之-說「君」一文,那樣的要求有幾個君主能做到?

四、法家治國對統治階層要求很高,商君書《修權》篇有云:「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法家治國要求整個管理層輔助執法,共同立信,以保證法律的權威和公信力,這有幾個政權能做到?

五、法家治國對行政人員要求很高,再好的法律沒有執行到位也發揮不了作用,商鞅變法發布的第一道法令是《墾草令》,《墾草令》第一條是:無宿治,政務不過夜,這有幾個政權能做到!

六、法家治國對普法要求很高,商鞅變法的做法是設置覆蓋全國通曉法令的法官,主管各地法令並向民眾公示,官吏民眾對法律有疑問而向法官詢問的,法官要明確答覆並記錄在案,如果法官不宣告,等民眾犯了相應的罪,由法官承受相應的懲罰,嚴於執法的前提是「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要知道那可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這有幾個政權能做到?

以上是法治的難,難而去做,哪怕做得不完美,效果是明顯的,從秦自滅國邊緣一朝變法,歷經六代法治,最終統一中國的史實就能看出。

啰嗦一大堆,下面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猜如果一直推崇法家並堅持下去,中國民族最起碼已經統一銀河系了,何至於時不時的被外族鞭笞,甚至淪落到三番兩次差點滅族,因為那樣的社會效率實在是太恐怖了,但這只是意淫罷了,商鞅變法能成功並延續了一百多年有很多巧合的因素在其中,那種條件可遇不可求。

很多人覺得法家思想就是嚴法苛政,我覺得這種認知太過膚淺,法家思想唯一不變的原則只是依法而治,在這前提下,製法、執法、治法、知法都要求與時俱進,所謂「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才是法家的真諦,過去的已經過去,只希望我等後輩能善用先人的文化遺產,光復中華榮耀,體面地行走在世界各地,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自豪。


良幣還是會被劣幣驅除


儒家尚未形成之時就有法的存在了,如周的禮法制度本身就是法,我們崇儒,但用法,法被人類所有群體都使用,無需推崇都在用,只是形式,作用有所不同而已。

以法為主,則無特權,以儒為主有特權和等級,試問強權會以法為主嗎?


民眾的法律思想和意識也會好一點 畢竟是文化積澱 況且可能文化 不會那麼散漫悠然自得 而是嚴謹的理性科學價值觀 法律肯定是最完善的最強的 估計民主社會應該會進入的更早一些, 因為法令的實施已經很強了,像國外法律至上的民眾思想就很棒,但是西方的所謂民主實質上是暴民政治。我認為我們的法律定會領先世界,思想也會深入人心,社會高效運轉。


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

您的問題本身有問題。問題是我們並沒有一直推崇真的儒家。真的儒家,那也是天下無敵了。


只要意識形態不改變,儒法還是狼狽為奸,相互配合,只不過調整一些人情觀念,家族的重要性有所改觀,再一個螺絲上的緊不緊罷了。而隨著生產的發展,法治比人治更適合資本主義,不過意識形態也就隨之變化,不是儒家的那些主張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