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周国平的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个文科生人手一本。

这是周国平的成名作,也是一部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30年后,周国平再次

推出新作《中国人缺少什么?》

在这本书里,

周国平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严复和王国维,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剖析

,从中梳理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历程和其中的得失,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面镜子。

一条生活馆为你推荐

《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

● ● ●

严复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严复,图片来自网路

严复被誉为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他翻译发表的英国人

赫胥黎的名作《天演论》

让他星光熠熠,名满天下。他引入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给当时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严复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社会进步和文明兴盛的秘密是在哲学中。

中国在引进政治制度的同时,应该把这些哲学也引进来。

引进什么样的哲学可以让暮气沉沉的中国醒来呢?

他把目光投向了英国。

工业革命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变他都看在眼里,他想选择一条路,这条路能够让救亡图存的中国人走下去,

甚至像英国人一样跑起来

严复意识到,自由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政治和中国政治的根本相异之点。

他决定引入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代表——英国哲学,翻译了包括《天演论》在内的8部西学名著,成为中国引入英国哲学的第一人。 

然而,

严复力荐的自由主义理论无人理睬

,他翻译的《天演论》却因为鼓吹和传播了社会进化论,

让国人只记住了八个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个被简单化实用化的进化论成了严复的主导思想,迎合著当时如饥似渴的国人。

● ● ●

王国维

《天演论》狂热中的孤独星光

王国维,图片来自网路

就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8个大字席卷中国的时候,

有一个清醒的声音响起,批评严复这条路选错了。

他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认为,严复翻译的主要方式是意译,遇到不理解或者不符合自己需要的辞汇时,经常自由发挥。比如把「神经」翻译成「涅伏」。

王国维认为与其创造生僻的新词,不如直接使用日文辞汇来减少误解,两人针对这个问题有过几次争论。严复以中西文化不同,翻译不能直接套用来回应。

更严重的是,严复在引进英国哲学时是用实用眼光去寻求真理的。

他指出严复研究的不是纯粹的哲学,用今天的话来讲,是被阉割的哲学。

严复把英国哲学仅仅当作了求富强的工具,其他一概视而不见。

即使看见了,也会硬把它们塞进求富强这个套路中去。

在王国维的心目中,

最纯粹的哲学在德国,可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

孤独而又执著的王国维不仅系统地研究了叔本华、尼采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著作,而且

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康德的晦涩之作《纯粹理性批判》读了4遍

王国维认为中国之所以在技术层面上落后于西方,并不是因为所谓西学主干学科的差距,而是

中国缺少西方的纯粹哲学

但在清末混沌的国土上,严复的光芒掩盖了一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演变成「丛林法则」。状如萤火的王国维微弱的闪了几下,便熄灭了。

中国人缺少什么?

王国维认为最缺的是

精神文明

,另一种是除王国维以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缺的是

物质文明

,即富强,以及为实现富强所必需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武器。

两种答案,哪个才是正确的?

怎么活?或者说,怎样处世做人,应当用什么态度与别人相处?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百多年前严复和王国维思考的问题,更是

当下中国人的思考的核心问题

当金钱、权利、物质等无法给出答案时,你需要一个

能够从本源启迪人生的老师

,一部给你

解惑答疑、提高人生认知

的经典著作。

也许,这本《中国人缺少什么?》可以帮上忙。

这本书语言

平实流畅,旁征博引

,没有大部头著作的艰涩之感,是一本

好读好懂

的学术著作。

书中还附有

思维导图

,方便你快速了解全书内容和框架。

 

点这

里,看看你究竟缺少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