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这是个有名的「三人成虎」的故事,主角是大名鼎鼎的魏惠王魏䓨,这个终生为我们的语文课本不懈地创造素材的人。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魏王还是个数学爱好者:

魏王知道,街上有老虎是极小概率事件,设先验概率P(W0)=5%

魏王又想,对于「言市有虎」的人来说,欺君是杀头之罪,万不敢讲假话,但你说你大舅你二舅就都是你舅么?会不会看cosplay看花眼了呢,会不会有人画了一张老虎藏在树丛里骗人呢?

这里我们设报告人看得真确的可能性为80%,即P(T)=80%,P(F)=20%

那到底有没有老虎?魏王是相信科学的,他进行了一系列计算:

先从第一个人开始,报告人说有老虎,那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确实有老虎,而且他看准了,这个概率是P(W0,T)=5%×80%=0.04;

另一种是没老虎,看花眼了,概率为P(W0,F)=95%×20%=0.19;

根据贝叶斯公式,街上有老虎的概率为:

P(W0,T)/(P(W0,T)+P(W0,F))=0.04/0.23=17.4%。

区区17.4%的概率,魏王显然是不信的,于是庞葱问「信之否」的时候果断说「否」。

现在第二个人来报告了,这里注意,由于第一个人已经汇报过了,第二个人来的时候街上有老虎的先验概率P(W1)=17.4%

这时根据贝叶斯理论,街上有老虎的概率为

P(W1,T)/(P(W1,T)+P(W1,F))=0.139/0.304=45.7%

也就是所谓的「五五开」了,魏王表达意见说「寡人疑之」。

现在第三个人来报告了,由于前两个人的汇报,第三个人来的时候街上有老虎的先验概率P(W2)=45.7%

那么街上有老虎的概率为

P(W2,T)/(P(W2,T)+P(W2,F))=0.366/0.474=77.2%

近八成概率是真有老虎了,魏王果断拍板「寡人信之矣!」

由此可见,魏王不仅深谙贝氏定理,而且能熟练运用到齐家治国的实践中来,不愧为战国时代最优秀的嫁衣制造商。而庞葱则形而上学的固守孤立的概率论,说什么"夫市之无虎明矣",反而把魏王批判一番。其行径自然令魏王所不齿,下场亦可得见: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封面图侵删,转载请说明出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