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清廉的社会风气需要你我共同构筑。第一届“清风白山”廉洁美文有奖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现将其中的优秀稿件陆续选登,以飨广大读者,借此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临下班时,县纪委邱书记来到第二执纪监督室,说市里要召开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大会,让室主任包勉准备一份发言稿。他强调说:“你作为受表彰的代表在会上发言,是种荣誉。因此必须要精心准备,不能应付差事。所表达的内容一定要厚重。”

包勉面露难色地说:“您是知道的,我这人不擅于表达,还是让别人发言吧。”

“没得商量!”邱书记正色道:“你赶紧准备,后天就用。记住,要厚重。”

隔天早晨,与会同事乘大巴车赶往市里,邱书记看到包勉夹着一个厚厚的文件袋,不免心生疑惑:好家伙,这回真的挺厚重。该不会是办案的卷宗吧?

会议进行顺利,工作报告之后便是系统表彰环节,然后就是代表发言。第一个代表发言后,赢得台上台下热烈掌声。这种反响让邱书记心中忐忑,后悔没有事先看看包勉的准备材料——他代表的可是县纪委的荣誉啊!

轮到包勉发言了,只见他捧着厚重的文件袋走向发言席。站定后,他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袋说:“接到发言任务,我们领导让我精心准备,希望我表达的内容厚重些。我这个还算厚重吧?”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同志们,今天的表态发言我不讲工作上的事儿,而是修身律己的事儿。我认为做我们这行工作的,如果不严以律己,工作中难免会有失公允,难免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包勉打开文件袋,抽出厚厚的一摞复印纸,他边展示边说:“这是我的家谱,全名叫《润州包氏宗谱》。在这里,我要公开我的身世,我叫包勉,是宋朝包青天包拯第36代宗孙。”

包勉的话音刚落,与会人员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们包氏家族在宋朝时大多居住在合肥、真州一带,而我们这支族人是在明朝初期迁徙到润州的,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我户口上的籍贯填的就镇江。作为包家子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多的则是自省、自律、自警,不能给祖先抹黑。这部家谱里印有先祖包拯手书的祖训,他老人家训诫道:‘凡后世子孙仕宦,若有贪奸犯科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者,非吾子孙。’这份祖训虽然传承了900多年,依然有着无比的威力,在我们家族中影响极深。”停顿一下又接着说:“当然,也有冒犯祖训并为此付出代价的族人,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名老党员、老复员军人、老生产队长,上世纪‘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因贪污了集体的一斤半粮食,被撤了职,开除了党籍。为此,他悔恨不已,后半生再不敢称自己是包拯的后代。即便他晚年重新入了党,也是愧不敢称。一时的贪念,造成了半生的悔恨。错误成本太大了。”

说到这,包勉提高了声音:“同志们,我是一名党员干部,一举一动都要对得起党和人民;我是一名包家子孙,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列祖列宗。洁身自律,一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必修课。不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父亲曾查问过这部家谱的费用,我告诉他,我没有动用单位的纸张和油墨,是在打印店自己花钱复印的。就是这个文件袋,也是自己购买的。父亲为此而欣慰。他嘱咐我时刻不要忘记:咱家姓包!”

台上台下响起热烈而长久的掌声,而且是自觉起立。包勉鞠躬致谢,他知道,这种礼遇不仅是对他发言的认可,更是对他家族的崇敬。(李泽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