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人曹操都没称他们为张良,被曹操称为张良之人乃荀彧。

《三国演义》第十回:曹操破「青州兵」后,朝廷加为「镇东将军」。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颖川颖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

荀彧荐程昱,程昱又荐郭嘉,郭嘉乃荀彧与程昱共推服之人。郭嘉字奉孝,操征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

曹操虽没称郭嘉为「子房」,但这些谋士里最有本事,操最喜欢的还得数郭嘉,曹操有两次大哭郭嘉。

第一次是曹操夺了冀州,袁熙、袁尚兄弟远投沙漠,众人皆曰回师,怕刘备刘表袭许都,只有郭嘉知刘表暂不重用刘备不足虑,斩尽袁氏兄弟才是当务之急,操从其言。嘉水土不服留于易州养病。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此处曹操为泣!

等操回转易州时,郭嘉已病亡数日,停柩在公廨,曹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唯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郭嘉临死遗书曹操终定辽东。

第二次曹操赤壁大败之后,曹仁接操入南郡,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贾诩、郭嘉、荀攸和程昱四个人都是曹操身边的谋臣能士,我不给他们排名,因为比较起来还是有点难,要是说是最像是曹操的张良,张子房,我毫无疑问,荀彧,绝对是他,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贾诩,也许是我对他不怎么了解,我觉得他给曹操出谋划策方面有贡献但是不是特别出彩。所以说,我最先忽略的就是他,

再来说程昱,有贡献,有输出,但是就赤壁一战来说,他明明知道会有什么后果,选择的是明哲保身,却没能说服曹操,最后也落得个烧的狼狈不堪,落荒而逃。

郭嘉,我一直是觉得很可惜,真的是可惜,死得太早了,他死后,就连曹操对他的评价都是极高,三哭郭嘉,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也就不能做评价了,相信了解三国的大家都懂,不过多说了,最后主要人物来了。

荀彧(xún yù还是注个拼音吧!有时候我也会读错)(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我们来看,这里对他的评价,首席啊!这个荣誉不低了吧!我们再接著往下看。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先去投奔袁绍,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其实他并没有错,反而是给曹操做考虑,因为我们想啊,称王之后,势必会受到舆论的压力,反正实力是摆在那,要这样一个虚名干什么呢?我们再来看,拿好笔记本,重点来了。

战略家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看看,这些谋略,既符合曹操当时的现状,最重要的是都成功了,证明它好,对不对,而且,鬼才郭嘉都是被荀彧举荐给曹操的,

敲黑板,重点来了,因为荀彧在战略战术,政治上的贡献,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这可不是我乱说的啊!那是曹操自己讲的。

注:图片来源于网路


贾诩、郭嘉、荀攸和程昱谁才算是曹操真正的张良?先来了解一下,几位谋士都为曹操作出哪些什么贡献:

贾诩:

贾诩归降曹操后,首先在官渡之战中出谋划策,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

第二,公元211年,马超、韩遂西凉起兵抗击曹操,曹操采用贾诩的离间计,使马超韩遂生疑,使其内乱,最后战胜了他们。

第三,支持曹丕。使其没有废长立幼,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第四,劝诫曹操不要兴兵南征,应先治理好国家,曹操不听,果有赤壁之败。

郭嘉:

郭嘉的第一大功,就是官渡之战,为鼓舞曹操的信心,列出了曹袁的十胜十败之说。

第二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对吕,陈的判断非常精确。

第三伐袁绍时,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第四建安五年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第五郭嘉临死前遗书告知曹操:二袁与公孙康不能相容,急攻则助其联心,不伐则自图。 不久,公孙康果然将二袁人头送来求降。

荀攸:

荀攸一直是曹操帐前谋主,在曹操和袁绍对战中救刘延于白马设计斩颜良,使关羽一战成名,以辎重诱袁军斩文丑,荐徐晃烧袁绍辎重,劝曹操用许攸情报破乌巢斩淳于琼,让曹洪收降张郃。强强相争靠的就是谋略,通过荀攸使曹操战胜了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从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至余荀攸对吕布、张绣、袁绍诸子这些小势力使的谋略不提也罢。曹操曾赞赏荀攸: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攸也的确称的上是军师这样称号,南北朝辅佐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第一谋臣张衮,曾对人说:「乐毅为燕昭王出谋略,荀攸竭心辅佐曹操,能辅佐一代英主,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把荀攸和名将乐毅相提并论,可见荀攸军事上的谋略也出类拔萃。

程昱:

第一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第二献十年埋伏之计,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河上,伏兵十队,诱诏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诏矣。」操然其计。

第三用人肉充当军粮,曹操来到了兖州主持政事,曹操在当地听人家说他的名气,便把他请来做事。曹操和程昱长谈了一番之后,对他大加赞赏,并让他当了县令。由于曹操和吕布在兖州发生战争,并且这一仗曹操打得非常辛苦,再加上当时的兖州正好闹蝗灾,导致兖州粮食颗粒无收,因此曹操的军队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粮食。 曹操没办法只能向袁绍求助,但是袁绍却开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就是让曹操将自己的家属送到袁绍那里作为人质。程昱听说这件事之后,立马就来求见曹操,并且极力劝阻曹操不要答应袁绍的条件,并说眼前的困难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然后程昱便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为曹操筹集粮食,甚至不惜用人肉做成肉干来充当军粮,因此才有了程昱吃人一说。

看完上述为曹操某事的谋士,你认为谁才是曹操的张良呢


首先这四个人曹操都没称他们为张良过,唯一受到此赞许的只有荀彧。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程昱

先说程昱,一直独立领兵还为曹操镇守一方的人把他比作张良那种谋士不太合适吧

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当然如果没有程昱的劝建,那么曹操就要投降袁绍了,那自然也没有后来的曹魏了。

时昱使适还,引见,因言曰: " 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 " 太祖曰: " 然。 " 昱曰: " 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 " 太祖乃止。——三国志·程昱传


贾诩

贾诩的能力肯定不下于当中任何一人,但是他是半道上加入的,对曹操的贡献是没有那么大的。他的地位如此高,主要还是因为他保住了曹丕的太子之位。在官渡之战开始的时候袁绍派人来联络张绣对抗曹操,贾诩却劝张绣趁机归曹操这对曹操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贾诩传》


荀攸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因为为人太低调了只有好友钟繇知道。可惜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活捉了吕布。官渡时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后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纪》。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尽斩琼等。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


郭嘉

最后来说郭嘉,郭嘉在曹操阵营里做了这么几件事。

其实以我分析,郭嘉虽然略不如荀彧,谋不及荀攸,但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1.十胜十败

2.料死孙策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3.建议对二袁隔岸观火

袁绍爱二子,摩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4.算定刘表不会北上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首先「十胜十败论」,是出自《傅子》,这本书,不是完全不可信,但多为孤证,效果跟饱受争议的《赵云别传》差不多。而且内容多是马屁鸡汤文也就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料死孙策的事太玄乎了。郭嘉在曹操阵营中的作用类似于唐朝的杜如晦属于给主公下判断吃下定心丸的那种人,论奇谋其实是不如二荀的。你可以说对于曹操来说跟郭嘉关系更好更听郭嘉的话但硬说贡献大于二荀是完全的胡说八道。郭嘉论略不如荀彧论谋不如荀攸他最厉害的地方是在于看人的本事。


您说的这几个都不是。历史上曹操早有名言:荀彧是吾之子房也。荀彧才是曹操手下谋士之首。当然,实际上荀彧是身兼了张良、萧何两者的谋略。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略上的参谋,比临阵的机谋更加重要。

其余这几个谋士当然也很不错。贾诩最大的特点是擅长在任何条件下找到最优解,不过他主要是谋身重于谋事,加入曹操后反而没有那么多的出色表现。郭嘉因为年轻早死,被大家吹捧得过渡,主要有各种奇谋鬼算。荀攸在军事方面的谋略是独树一帜的。而程昱则兼带著文臣武将的能力,既能统御地方,又能把关守城。


很多人都认为郭嘉不死诸葛亮就不会出山,其他荀攸和程昱在曹操早期打天下时帮助比较打我,后来国家基本建成时对曹操帮助显得就小了,贾诩在曹操后期的时候得到了重用,在曹丕时他的儿子被封了侯,个人认为这四个人下场最好的时贾诩,贾诩的孙子后来是支持司马昭的。而且后来也被封了侯。


当然是郭嘉了。

郭嘉,字奉孝。可以说曹操最器重的谋士,曹操对他是言听计从,郭嘉亡故时,曹操一改枭雄本色,痛哭流涕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足以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郭嘉的一生非常短暂,但他却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北征袁绍,提出十胜十败的理论,本来力量悬殊的局面,硬是一举打败袁绍,就是官渡之战。

东征乌桓,俘虏敌军20万,自此北方已定。为曹氏集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曹操落败之时都会想起郭嘉,奉孝若在,我也不至于如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