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王政复古这事确实不了解,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所谓王政复古是指日本幕府时期,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主要的有镰仓幕府后期后醍醐天皇夺取政权的活动。但是先后被镰仓幕府和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挫败。此后幕府势力步步做大。 到了江户时代后期,又一次爆发废除江户幕府、政权移交朝廷的政变,是明治维新的一个高潮。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朝廷发起的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

说白了其实就是说之前日本天皇被他手下的大臣给架空了,天皇不服,想把权力抢回来,结果几次行动都被大臣给粉碎了,权力没抢回来不说,大臣反而日益不把天皇放在眼里,一直到了江户后期,因为幕府腐败,贪婪,眼里只有家族的利益,个人的利益,而此时外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国内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就带著人把慕府推翻了,又没人能镇得住场子,因此干脆就把权力交还给了天皇!看明白了吧,其实这件事情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明冶维新,想起来了吧!!

事情的经过大体上就是这么回事,看上去似乎是回到了封建王朝,权力回归皇家所有,好象是开了历史的倒车,其实稍微认真了解过明冶维新的人都知道,明冶维新在政治上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以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和当时的英国是同一种制度,而当时的大英帝国是那些年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种制度也算是经过实践过的,当然最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次王政复古也好,明治维新也罢,日本从此进入了世界强权的圈子,并在随后的还百年时间里和霸东亚,直到1945年!由此可以推断王政复古促进了日本的发展,这绝对是一种进步而不是倒退!!


19世纪下半期,随著日本的战乱,幕府统治的弊端以及无能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了日本人民面前。因此,在朝廷和尊攘派的秘密策划下,朝廷于庆应三年十二月九日(1868年1月3日)发起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的政变,历史上称之为「王政复古」。它是一场天皇从幕府手中收回统治权、下令剥夺德川家的将军之职、废除幕府统治的运动。

幕府统治的瘫痪

自1853年「黑船事件」以来,幕府统治的弱点就逐渐暴露出来。随著《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天皇开始对幕府持有了发言权,后来随著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独断专行,孝明天皇也加入了攘夷的队伍中来,朝廷与幕府的矛盾愈加明显。到1863年长州藩炮击外国船只时,朝廷与幕府完全持两种态度。当长州藩迅速攻击了美国、法国、荷兰的商船和战舰后,朝廷发文表示赞扬,而幕府则批评长州藩的作为,这表明天皇与幕府的矛盾已经进一步激化了。直到孝明天皇极力推行公武合体运动,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幕府的第十四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茂之后,幕府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才得以缓和。

1866年,德川家茂和孝明天皇先后去世,再加上倒幕强藩之间的密切合作,朝廷与幕府之间的矛盾骤然激化。随之,英、法等列强也由辅佐幕府统治转向了倒幕政策,使得继任将军德川庆喜面临著四面楚歌的困境。另外,农民运动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在名古屋历来有伊势神宫天降神符的传说,据说在每年8月里的一天,谁在伊势神宫里拾到丰年的祥符,谁就会得到幸福。这一天,名古屋的人们会穿上华丽的衣服,男扮女装,唱著「还不好吗」的歌狂欢。人们可以任意向他人提出要求,而被要求者不能生气和拒绝,百姓可以进入到富商家里,强迫他摆出酒席或者给予银两,而富商不能拒绝,并要因为天降神符而感到高兴。伊势神宫天降神符的传说是如此的盛行,连孝明天皇在日本外忧内患的时期还曾专门去祈祷过。

1867年8月,当天降神符的那一天又来临的时候,全国都举行了狂欢,无论幕府和各藩如何严禁,都无法让这场狂欢停止下来,到了1868年春天,幕府的军事和警察机构完全陷入瘫痪。这其实是一次日本民众自发性的倒幕运动。

「奉还大政」的提出

人们开展反幕府运动的同时,高杉晋作领导的藩军第二次将幕府军彻底打败。德川庆喜认识到,在当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只有对幕藩体制进行大改革,才能保住统治地位。于是在1865年到1868年间,他联合法国在日本实施了大规模的幕政改革,史称「庆应改革」。

这次改革在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上都制定了有利于日本发展的措施,但无奈当时日本已经掀起了倒幕攘夷的高潮。随著庆喜推行改革,以长州藩为首的各倒幕派强烈要求对付列强和开放兵库港。1867年6月,萨摩、越前、土佐和宇和岛四藩还联合在京都举行了「四侯会议」,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倒幕。但「四侯会议」的失败,使各藩明白以「和平」方式实现倒幕是不可能的。于是,会后四藩共同签订了出兵讨幕的盟约,并积极进行军事上的准备,将武装倒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在各藩准备倒幕的同时,以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为首的士佐藩们也在筹划著夺取幕府统治的计划,即「奉还大政」计划。1867年7月23日,中冈盛太郎、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等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举行了「三棵树旗亭会议」,以《船中八策》为蓝本,缔结了「萨土盟约」,以实现「奉还大政」的目的。盟约明确指出要幕府将军辞职,把政权归还朝廷,这一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受到了富豪富商的支持。

宫廷政变的发生

「奉还大政」一经提出,迅速在日本政治界激起了强烈反应。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武力讨幕占了上风。于是,1867年11月1日,大久保利通与长州藩代表品川弥二郎和公卿岩仓具视在京都秘密商讨王政复古,并决定于1868年1月3日发动宫廷政变,强迫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另一方面,讨幕派也秘密商议从各藩抽调兵力组成联合军,准备以武力方式讨幕。

事情进展得相当顺利,3日清晨,朝廷先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解除德川氏亲藩会津和桑名两个藩的藩兵担任宫廷诸门警卫职务的命令,然后在西乡隆盛的指挥下,集结了萨、土、艺、尾、越五藩兵力,以守护皇宫的名义保卫朝廷,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发动了「王政复古」的政变。这次政变要求废除朝廷的摄政、关白制度以及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规定「当前暂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是要让由幕府统治了近300年的日本回复到神武天皇创业时候的状态,重新回到以往的幸福时光,所以叫作「王政复古」。但是,历史的车轮始终是向前运转的,而倒幕派也只不过是借口回复到人们想像中的幸福神武时代,进而呼吁众人支持倒幕的。倒幕派实施的「王政复古」政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建立了最初的天皇政权,确定了「一洗旧弊」、「百事一新」的施政方针。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王政复古」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宫廷政变。这次政变虽然粉碎了德川家族企图继续掌握实权的阴谋,宣布新成立的天皇政府是日本唯一合法的政府,但实际上,初期的天皇政府只不过是改良派、大名和公卿的松散联合,没有从根本上建立新政府的统治机构,也没有及时地明确统治思想,只是在形式上宣布了天皇具有统治权,没有更深一层地推翻幕府统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王政复古」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从日本的历史发展上来看,新政府的成立,仍标志著武力倒幕派取得了初步胜利。


回复王政是王道,壬道超然于政府和政党之外,是对各政党及政府的制约力量。如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象征,人民尊崇于王,服务于王,王室百般照顾人民,必然很难会受到政府的压榨和压迫。比如泰国壬室,日本天皇,英国王室。


王政复古是通往奴役的自由之路,至于是倒退还是进步,我持中肯意见


如果是个人爱好,我们没必要深究。但是涉及到政治,团体,以及群众影响那就有必要追究一下了!我们知道社会总是在进步,有谁愿意回到古代去做奴隶?穿越做小主?醒醒吧……


开倒车是不会被人民接受的,谁都做不到。


生活好了,专家蠢了!


这要区分怎么看,站在怎样的角度,用什么方法看,辩证的,变过来,变过去的看,说他是倒退靠谱,说他是进步需要,感觉是说了有没有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