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的读书笔记(33)——《中国人史纲》

来自专栏 Shawn的读书笔记5 人赞了文章

hello,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柏杨老先生的另一部名著——《中国人史纲》,关于柏杨先生的人生介绍,大家可以看一下前一期(《丑陋的中国人》那一期),因此,本期就不再提柏杨先生的生平了,直奔主题。

就我本人而言,我在初高中阶段,历史学的很好,经常考非常高的分数。然后,自以为对我国的历史了如指掌,结果发现是一塌糊涂。除了几个金光闪闪的帝王,几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他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好好恶补一下我国历史,就选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标题,起得非常恰当,因为这真的是一部史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部朝堂史纲,为什么要强调朝堂,是为了和后面一期要提到的《哈佛中国史》做对比。本书,记录的全是朝堂之上发生的事儿,即帝王将相的故事;而后者,也是书如其名,中国史,分析和介绍的更多是民间的事儿,将社会形态的变迁,经济模式的变化等等。

因为这部书的史纲性质,因此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柏杨先生绕开了古代帝王复杂的年号制度,选择用公元纪年来作为全书的叙事主线,使得大家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不客气地说,正是因为这部书上的图,我才知道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无定河就是卢沟桥事变的卢沟,也是因为这里的地图,我才知道「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在哪里。

当然,本期的目的不是为了讲地理,也不是为了讲历史,而是讲讲柏杨先生对我国历史的思考。因为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不仅任人打扮,也任人评头论足,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出发点读出不同的东西。正如马未都先生说的:「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所以我关注的是历史观,不是历史本身。

先简略地说说,柏杨先生对我国历史的划分:

大黄金时代,从春秋末期诸子百家一直到西汉末年,我国经历了历史上思想最爆炸的时代,但是随著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思想开始僵化。

大宦官时代,以及随后而来的大分裂时代,因为西汉末期和东汉一连出现一串少年天子,内廷和朝堂之争越发激烈,终于在东汉末年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分裂时代。柏杨先生认为这种分裂时代,直到唐朝一统天下为止,期间西晋短暂统一,但是出现一串智障天子,引来了五胡乱华,史称南北朝。

小黄金时代,相比大黄金时代,这个时间比较短,大概从唐太宗到唐明皇为止,随著安史之乱爆发,小黄金时代结束。

第二次宦官时代,以及随后的小分裂时代,从李隆基退位后,唐朝就开始连滚带爬地往下走,外有割据的节度使,内有掌握禁军的大内总管,双方斗阵最后来开了分裂时代,这时代叫做五代十国。

这个分裂时代直到,朱元璋定都南京为止,即整个宋朝,其实都是算是分裂时代的。多提一句,柏杨先生对于宋朝的态度最特别,他认为这是一个对外毫无建树,对内经济空前繁荣的特别朝代。

小分裂时代结束后,中国拉开了大黑暗时代,没错,很多人喜欢的明朝,在柏杨先生看来是中国的黑暗世纪,讽刺的是,大概也就是明朝,西方走出了中世纪黑暗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可是在柏杨先生看来我们是相反,走进了黑暗。这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皇帝罢工记录,以及第三次宦官时代

最后的黄金时代,即康乾盛世,这是在明朝灭亡后,有康熙带来了。柏杨先生的说法很中肯,说他之所以认为这是个黄金时代,仅仅是因为这个时代,国家终于能履行它基本的职能,而且随著不断地开疆拓土国家整体也是积极向上的。

随后,大黑暗时代反扑。虽然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暴君的家族,而且大部分皇帝都足够敬业,但是僵化的体制无法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全书,写到19世纪结束,至于后面一个世纪发生了什么,柏杨先生作为参与者,可能希望留给后人评说吧。

划分完了,说说柏杨先生的几个有趣发现:

首先,柏杨先生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念,那就是「瓶颈期」,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王朝要么很长要么很短?

柏杨先生说,大概每一个朝代建立的50-60年左右,会面临一个巨大的瓶颈,过得了就是国祚百年,过不去就完蛋。柏杨先生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开国的精英已经基本凋零殆尽,国家的统治阶层开始换届,统治能力受到考验;第二,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朝代产生强大的忠诚感。这个发现真的很有意思,秦朝二世而亡,汉朝文景之治,隋朝亡于杨广(二代),唐朝冒出来个武则天以一己之力渡过瓶颈,等等。

其次,柏杨先生说文化,特别是方块字,是维系中国一统的重要原因。他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证据——《楚辞》。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很清楚,春秋战国的楚国,并非周天子分封出来的诸侯国,而是自立为王的王国,因为一般诸侯国不敢「问鼎」。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楚辞》几乎是不加注释就看不懂的东西,而同一时代的《诗经》,现代人基本都能get到它在说什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楚辞》是来源于另一种语言,只是这种语言采用了方块字作为文字,久而久之这些方言,在文字相同的情况下被整合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五胡乱华时,入侵的少数民族没有灭掉汉族,而是最终灭掉了自己。

不止五胡乱华,后来所有入主中原的异族,绝大多数最终被汉文化同化,只有蒙元是例外,90多年前怎么来的,90多年后也怎么离开。正是基于方块字的文化,使得我们没有像欧洲一样分裂,而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三,诏狱系统。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发现,柏杨先生说,古代中国存在两套司法系统,一套就叫做司法系统,一般是处理民事和行政案件的,最多处理处理民告官;另一套系统叫诏狱系统,而诏狱系统定罪者不是法律,而是皇帝。

这个发现让我想起了之前读的《罗织经》,我说过《罗织经》中的小人,有信仰,小人信仰上司而君子信仰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正是因为存在一套强大的诏狱系统,才让来俊臣之流有了用武之地,「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

柏杨先生认为正是这套诏狱系统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文化中缺失法治思想,因为即使没有确凿的证据,走诏狱系统同样可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开启了厂卫制度,极大地强化了诏狱系统,柏杨先生才认为他开启了中国的大黑暗时代。

最后,儒生的堕落。读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朋友都知道,柏杨先生把很多问题归因到了儒家,因此,作为他寻找丑陋的基因的著作,儒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柏杨先生书中的主角之一。

在书中,柏杨先生重点地批评了儒家的「谥号」系统,并因此认为秦始皇是十分了不起的,因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的两个没有谥号的皇帝,另一个是他儿子嬴胡亥。因为秦始皇下令废除谥号。柏杨先生说,谥号存在的意义是规劝皇帝,避免死后留下恶名,而儒生们忘了我国历史上不缺乏「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皇帝,而且随后的发展表明,谥号系统慢慢演变成一种职业拍马屁。

除此之外,柏杨先生批评了儒家的「师承制度」,儒生的研究不能超过他师父教授给他的范围,否则是违法的。而且随后,出现了朱熹,彻底地对儒家原教义进行修正,以及朱棣将八股文列为科举唯一形式,彻底将曾经还有点变化的儒家思想封死。正是因为永乐帝采用了这种看上去很美但是没有实际内涵的文体,才让科举制度成为后世吐槽的重点。要知道,科举初创期,什么都考,宋朝还是要考议论文的。

最后的最后,柏杨先生认为儒家最大的过错是——崇古。上面提到的「师承」和「谥号」都只是崇古的表现形式。因为「儒」本身的起源就是司祭祀礼仪的官员,因此他们的崇古是有深厚的根源的。

在柏杨先生眼中,中国的儒生堕落的根源始于北宋,因为经济的空前发达,氏族势力的衰落,儒生成为了这个社会中地位最高,但是却最不创造价值的一群人。他们既不用担心和氏族抗衡争取权利,也不用担心性命之忧,因为终宋一朝不杀一个士人。所以他们可以领著高额的薪水,大谈特谈那些毫无用处的礼仪文化。随著后来厂卫制度,文字狱和八股文的大行其道,儒生彻底钻进了故纸堆,彻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历史需要辩证的看,一家之言不免有偏颇,就如同有人引用钱穆先生的观点批评柏杨先生,后者说,辽金皆是因为吸收了汉文化中的糟粕,才使得自己国力迅速衰减而被新的异族替代,前者恰恰相反,认为辽金都是吸取了精华。

因此,今天关于《中国人史纲》就说这么多,下一期,谈一谈另一部中国史名著《哈佛中国史》。下期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