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晚,教育家书院赵继红老师在艺术楼灥湾给2016年入职的新教师们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培训。赵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的理论,并结合生动的案例,给大家讲解和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赵继红老师分享了自己听课的感受。王魏然、庞欢、贾骄阳几位新教师的课堂和设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这些课堂写没写目标,说没说目标,目标都在心中。

接下来,赵继红老师介绍了「目标」这个基本维度成为重心的由来。十一学校的关键词演变过程为「发现——唤醒——设计——真实——工具——目标」。经过治理结构的改革、课程改革,现今走向课堂改革,「目标」成为学校系统变革的重心。

关于教学目标的理论,赵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研读心得。「目标」是基于标准的学习,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至少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目标的设计。好的课程一定是目标清晰,教学任务特别适切。对于课堂和教师来说,教学目标是「我要带学生到哪里去」「我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到了哪里」,即目标、工具和评估。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则有马杰的ABCD法、格伦兰的内外结合法、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马扎诺的教育目标等不同理论,且特点和侧重各有不同。

然后,结合寒假课程封闭提交的案例,赵老师邀请新教师们对「目标」示例进行思考和点评。通过示例评析,利于新教师们更深入地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过程,大家更明确了好的课堂一定是实现了一个前提:师生有共同明确的目标。

最后,高一年级英语学科的张玲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围绕一节校本教材补充阅读的新闻材料,她进行了两次不同教学设计,一次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先阅读概括大意,再定位细节归纳,最后进行任务型写作。结果课堂中的师生「像一个火车头一样拉著后面每一节车厢,每一节都非常沉重」,学生因为不明确学习目标而被动,感觉艰难。重新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后,再根据目标搭建6步脚手架,每一步都配合有「阅读文本」、「小组讨论」等对应的工具。第一步的任务驱动,学生拿到任务后,很有主动性,一方面老师得到解放,可以进行个别化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也获得了同伴性学习的机会。

讲座后,各位新教师表示通过本次教学目标的培训让大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受益良多。(编辑:鲍晓梅)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