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申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拉开了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的帷幕。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的规划建议著眼于科学发展的路径,激活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未来,需要深入探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哲学问题,从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理解「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

  首先,以历史思维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思维把社会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强调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和内在逻辑。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要认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挑战」、「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认识到深化改革是具有新的历史形式的「伟大斗争」,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历史新起点上的难题,以忧患意识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其次,以战略思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战略思维是对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和关系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致力于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占据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形成战略定力。我们应著眼于未来中国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思考,从战略角度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从战略思维高度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战略追求、以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战略定力。战略思维要体现于超前意识,要有预见性,以发展的眼光来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以辩证思维破解改革进程中的诸多矛盾。辩证思维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要看到「问题清单」,认识到转型升级比想像更困难;要遵循发展规律,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要面向问题,化解矛盾,提升实践本领;既要抓住重点,又要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翁淮南)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