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青身心健康与安全 / 校园社区守望与互助 你我都是前哨小尖兵

 

undefined

 

幼童、学龄儿童、青少年都是人们眼中的幼苗,也是国家未来的潜力与希望。社会结构、风气随时代而变迁。我们观察到由于家庭或教育团体的失职或失能,在看不到的角落里,一群群受冷落的孩子,正处于一种无助的境况 - 长期照护的不足与缺乏。同时,外在的环境 - 广大流量的社群媒体漫天展开。防御力相对低弱的孩子在家长、老师无法看护周延的情况下,面对泛滥无尺度的影音讯息,往往难以招架得住。讯息纷杂、风险日增的环境中,身为孩子的守护者,如何在他们成长蜕变的过程里,予以适切的关注与引导,实为社会大众都应正视的问题。

过去几年,国、内外骇人的社会新闻事件我们时有耳闻:校园开枪扫射、捷运随机杀人、小灯泡惨遭断头、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不伦师生恋等,栽栽都酿成了悲剧、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在当今社会奇情异事此起彼落的氛围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意识到要让我们的儿童、青少年安全且快乐地成长,绝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十一月底英国合作伙伴Loxdale校长Anna远渡重洋来到ebs,除了对我们介绍他们学校丰富多元的课程外,也将英国近来为增进儿童福祉的safeguarding program,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上了一堂课。透过这一次的学习,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并省思己身。身为社会的一份子, 同时也是教育机构的一员,我们可以透过观察不同的案例,进一步去了解在校园、社区,甚或在整个大环境中,用更灵敏的触角去审视周围弱势或濒临威胁的生命。在这次研习中,校长举了几个例子,邀请我们投入探讨。当孩子因著各种因素向你抱怨、举发, 或求援时, 应该如何回应?

案例一:一名十几岁的女学生,向你倾诉受到教职员骚扰,并要求保密。你该答应她不告诉任何人吗? 

案例二:学生向教职员要line ID或邀请加入个人FB时,教职员可以答应吗? 

许多时候,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准则。基本上,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职人员应有一个共识: 彼此是互相支援的安全维护网,每个人都有权责去关注身边的孩子。当他们面临著风险或不友善的情形,不是一个人私自把问题消化完,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会确保当事人的安全、让相关人员知情,借由互助合作的方式去厘清实情,让个体得到必要的协助与关怀。 至于师、生间的互动尺度,需要拿捏好分寸。互传讯息、私下出游都应有所回避。

 

这次研习内容点出了许多儿少会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的剖析和引人省思的切入点整理如下:

1. 欺凌者 (Abuser) 的观点 -  他们为何要欺凌他人?

a. 欺凌他人的原因?

b. 如何克服内在的阻碍(如良心)?

c. 如何克服外在的阻碍(如他人阻止、社会目光)?

d. 如何面对受害者的抵抗?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先进文明社会节奏快速,儿童青少年的问题日益增多,中外皆然。如能同样有先见,用心、资源建构出适用于我们社会的儿少防护网,相信良善的风气会因此而兴盛,隐藏的风险与危机最终也能降低。研习当中的一句话至今仍萦绕于心:" Never do nothing!" 愿你我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无作为从来都不是我们的一个选项!

 

想认识ebs,让自己的英文在学习中进步,第一手得知最新最优的英语学习资源
你可以:

1. 立刻追踪「用英语走看天下」FB 粉丝专页
https://goo.gl/gCv4tz

2. 跟上ebs Instagram发掘更多有趣的英语知识!
"ebseducation"

https://goo.gl/m2TLhE

3. 扫描QR code,关注ebs line

Line QR code.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