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艺术的学问,人们往往对它所发挥的作用惊叹不已,而将其运用到送礼之中,也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带你从心理学这一角度,来看一看送礼应注意什么吧!

一:通过礼物可以看出送礼者的性情爱好

某人在过年过节时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他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作为回礼的参考。

天长日久,他渐渐意识到:从对方所送的礼物上可以观察此人的性情爱好。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给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是对茶具有爱好者。

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格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送礼者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都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也会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从而失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

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带有点趋炎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某些送礼者就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请记住:推销自我式的送礼将失去送礼的意义,只有赠送对方所需要的物品、并且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诚意,才是真正「送礼的艺术」

二:礼品价值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好坏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必定为了表达谢意而送礼。然而送礼却给许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扰。

有位朋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尴尬,因为许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的人,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常觉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可以不用勉强如此大礼。」
说穿了,那些人只不过是想「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送礼金额高低往往决定于对收礼者的印象。在节庆前夕,许多商场的礼品柜台前都会听到许多夫妻低声商讨「是否太失礼了」、「不值得送如此昂贵的东西」之类的话。反之,从收礼者的角度来看,若得到的远比预期的低,便会大感不悦,甚至比根本没有送礼来得更为气愤;可能责备对方「不识时务」、「没有礼貌」等有一种身份地位被贬低的愤怒。

三: 送TA家人喜欢的东西往往事半功倍

当美国电影ET上演在社会上造成轰动时,有位先生去拜访他的朋友,就买了一只ET的模型送给对方两个岁的孩子,结果小孩子们异常高兴,从那时起就称这位先生为「伯伯」,而且每次去都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欢迎。

有句话说「擒贼擒王」用来形容这种情形,或许不是十分的适当;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时送对方本人喜欢的东西还不如送其家人喜欢的东西,更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尤其重要的是,像这种针对家人的送礼方式,有时还会造成和对方之间的交情在质的方面产生变化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你和对方本人之间可能是因工作所产生的非正式交往,而送礼给其家人的好感,却能挣脱这种形式的交往,进而建立亲近度较高的私人方面的情谊。但值得留意的是:像这样情形的送礼,其送礼的内容多少应有点意外性,否则效果不会太长。比如过年时去访问对方,而给对方家人的孩子压岁钱这种情形,就会成为礼仪性的送礼,没有任何的意外性,当然也就不会令对方产生意外的惊喜了。

为避免「无功不受禄」的阻力,送礼时附加一个正常的理由,则不会有被拒的情况。

四: 人在困难时接受少量的资助会觉得格外感激

有位目前很活跃的油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一定还觉得非常庞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如上所述,在送礼时懂点送礼心理学,将会使你顺利地送出礼貌达成心愿。

(关注公众号:忠德心理),了解更多心理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