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藝術的學問,人們往往對它所發揮的作用驚嘆不已,而將其運用到送禮之中,也同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帶你從心理學這一角度,來看一看送禮應注意什麼吧!

一:通過禮物可以看出送禮者的性情愛好

某人在過年過節時經常會收到一些禮物,而他每回總是將這些禮物與送禮者的名字記下來,為的是作為回禮的參考。

天長日久,他漸漸意識到:從對方所送的禮物上可以觀察此人的性情愛好。如果對方送陳年美酒給你,其實即表示送者也對美酒有所偏好;若贈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則送者必是對茶具有愛好者。

如此說來,每個人對禮品的選擇,經常在無意識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價格頗為高昂,也會產生「這也是自己所喜愛的」這種心理而不去在乎其價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送禮者自己對於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評價如何好,都無法保證受禮者真正喜歡。即使是為討好對方歡心而精心選購的禮物,有時也會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禮物本身原本就帶有把自我一部分強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從而失去支配對方回禮時的選擇性。

送禮品給有權勢、或具有社會地位的人,往往帶有點趨炎附勢的意味,此種心理壓力往往帶給送禮者一些壓迫感。某些送禮者就故意利用此種心理壓力,使受禮者產生「不好意思」的感覺,於是無法忽略送禮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請記住:推銷自我式的送禮將失去送禮的意義,只有贈送對方所需要的物品、並且要能真正表達自己的誠意,纔是真正「送禮的藝術」

二:禮品價值高低取決於雙方的地位和關係好壞

受到別人的照顧或恩惠時,必定為了表達謝意而送禮。然而送禮卻給許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擾。

有位朋友非常喜歡幫助別人,但卻對那些受惠者送來的禮物深感尷尬,因為許多人的家庭並不富裕的人,卻送來非常昂貴的禮品,自己只是舉手之勞,常覺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嘆息地說:「其實可以不用勉強如此大禮。」
說穿了,那些人只不過是想「打腫臉充胖子」而已。

送禮金額高低往往決定於對收禮者的印象。在節慶前夕,許多商場的禮品櫃檯前都會聽到許多夫妻低聲商討「是否太失禮了」、「不值得送如此昂貴的東西」之類的話。反之,從收禮者的角度來看,若得到的遠比預期的低,便會大感不悅,甚至比根本沒有送禮來得更為氣憤;可能責備對方「不識時務」、「沒有禮貌」等有一種身份地位被貶低的憤怒。

三: 送TA家人喜歡的東西往往事半功倍

當美國電影ET上演在社會上造成轟動時,有位先生去拜訪他的朋友,就買了一隻ET的模型送給對方兩個歲的孩子,結果小孩子們異常高興,從那時起就稱這位先生為「伯伯」,而且每次去都受到他們一家人的歡迎。

有句話說「擒賊擒王」用來形容這種情形,或許不是十分的適當;但事實就是如此,有時送對方本人喜歡的東西還不如送其家人喜歡的東西,更能加強對方對你的好感。

尤其重要的是,像這種針對家人的送禮方式,有時還會造成和對方之間的交情在質的方面產生變化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你和對方本人之間可能是因工作所產生的非正式交往,而送禮給其家人的好感,卻能掙脫這種形式的交往,進而建立親近度較高的私人方面的情誼。但值得留意的是:像這樣情形的送禮,其送禮的內容多少應有點意外性,否則效果不會太長。比如過年時去訪問對方,而給對方家人的孩子壓歲錢這種情形,就會成為禮儀性的送禮,沒有任何的意外性,當然也就不會令對方產生意外的驚喜了。

為避免「無功不受祿」的阻力,送禮時附加一個正常的理由,則不會有被拒的情況。

四: 人在困難時接受少量的資助會覺得格外感激

有位目前很活躍的油畫畫家,曾透露他在年輕時代過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經常三餐不繼。有一次,他把一幅連自己都沒信心的畫拿到畫商那兒,畫商看了半天,付給他一筆當時他認為很多的錢。就畫家來說,畫商並非買了這幅畫,而是給了他前途。此後他終於成功熬出了頭。

那筆金額是否很高呢?其實不見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畫家對這筆款項一定還覺得非常龐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使人產生長久的感恩之情。對畫家來說,畫商的錢的確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這位現在已成名的畫家若有滿意的作品,一定會交給那位畫商,並且以普通價錢成交。

如上所述,在送禮時懂點送禮心理學,將會使你順利地送出禮貌達成心願。

(關注公眾號:忠德心理),瞭解更多心理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