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都是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称某氏,大户人家的小姐会被按照排行尊称,如张大小姐、李二小姐这般;女子成亲以后,会在父姓前面冠以夫姓称呼,如为岳飞刻上「精忠报国」的岳母,娘家姓姚,则称其为岳门姚氏,岳姚氏。若是遇上父姓相同、夫姓也相同的,这女子就算重名了。

即使是嫁入皇室的贵女们,也几乎都是称呼「姓氏+位分」,有封号的直接称呼封号,所以不同朝代中姓氏相同、位分相同的后妃很容易引发乌龙。

西汉窦太后、东汉窦太后,咋一看都是汉朝的窦太后,都会认为是一家子,毕竟古代后宫女子都肩负著光大家族的使命,得势之后都要安排母族女子入宫,继续家族的荣耀,但是西汉与东汉的窦太后并非一脉相承,纯粹是巧合。

西汉的窦太后,即汉文帝刘恒之妻窦氏,影视剧中的窦漪房,汉武帝刘彻的奶奶,大约是汉高祖初期生人,降生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一户贫苦农家。

在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窦氏入宫侍奉时为太后的吕雉,恰逢吕雉要向各诸侯国派遣宫人以示皇家恩典,实则充当吕太后的眼线,监视各诸侯王的一举一动,以防诸侯王犯上作乱,威胁她们母子的江山。

窦氏就在这批被派遣的宫人名单上,且她要去的地方就是位于汉朝北陲、实力最弱还屡受匈奴侵扰的代国。其实窦氏在出宫前曾请求管事宦官将自己分配到离家乡清河郡最近的赵国,无奈未能奏效,窦氏满腹抱怨的去往代国,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窦氏到达代国后,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生下了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窦氏虽为宠姬,又生育两子,但本是与后位无缘的,因为刘恒的原配妻子代王后生下了四个儿子,无论尊卑还是论长幼,都轮不到刘启继位,可是造化弄人,代王后与其四子在刘恒登基前后相继去世了。于是本著立长的原则,刘启捡了一个大馅饼,被立为太子,窦氏被册封为皇后,汉景帝刘启登基后,尊奉窦氏为皇太后。

窦太后一生历经三朝,拥戴汉武帝、辅佐汉景帝、教导汉武帝,可谓是对西汉政治影响深远的女人!

比起西汉的窦太后,东汉窦太后的知名度就比较低了,其实东汉共有两位窦太后,她们倒真的是同宗同源。

章德窦太后,汉章帝刘炟之妻,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出身显赫世家,其曾祖父是大司空窦融,其母乃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女沘阳公主,

长大后的窦氏与妹妹一起入宫伴驾,次年被封为皇后,妹妹仅为贵人,宠冠后宫。

窦皇后膝下无子,通过谗言诽谤废掉了原来的太子刘庆,扶持养子刘肇为太子,但刘肇亲生母亲梁贵人仍在世,窦皇后担心刘肇日后以梁氏为母族,为了稳固窦氏家族的外戚势力便诬陷梁贵人父亲,使其获罪被杀,梁贵人也郁郁而终,自此窦皇后在后宫中一手遮天,圣宠不衰。

汉章帝去世后,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尊奉窦氏为皇太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大肆封赏窦氏子弟,一时间窦氏荣耀无比。

窦氏去世后,刘肇的亲姨母就为梁贵人枉死鸣冤,痛指窦太后恶行,朝臣也复议降其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刘肇承蒙窦氏养育十余年,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有恩德不忍离析,有仁义不忍亏待」否决了降尊之请,将窦氏以太后之礼与汉章帝合葬。

东汉的第二位窦太后,是汉桓帝的第三任皇后,汉桓帝后宫充盈、艳福不浅,可惜三位皇后都非他的良人,第一位梁皇后是当时把持朝政的梁太后之妹,汉桓帝为了巴结梁家立得梁皇后,梁太后去世了就把梁皇后废黜了;第二任邓皇后是汉桓帝宠幸的女人,可惜膝下无子,不久就遭到厌弃被废黜,幽闭而亡;第三任就是窦皇后,当时汉桓帝中意的皇后人选另有其人,只不过那女子身份卑微,朝臣阻拦,汉桓帝无奈选了窦皇后,因此窦皇后并不受宠,也没有子嗣。

汉桓帝去世后,窦皇后与其父迎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窦氏为皇太后。

汉桓帝的桓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是章德窦皇后之父窦融的嫡系后代,东汉初年窦氏的门庭在章德窦皇后年少时就已经没落了,章德窦皇后是靠自己的实力获得宠爱,登上后位,也让窦家再次辉煌,可以说桓思窦皇后之所以能登上后位,完全是靠章德窦皇后奠定的窦家门楣!


西汉窦太后窦漪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5年。

东汉姓窦的太后有两位:第一位是窦太后是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她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也是东汉开国帝刘秀的曾外孙女,父亲窦勋,母亲沘阳公主。在丈夫汉章帝刘炟驾崩后,临朝摄政,成为东汉第一个摄政太后,开启外戚专权之风。

东汉第二位窦太后是章德窦皇后的侄孙女,名字叫窦妙,在165年,汉桓帝二废皇后之后进宫,封为贵人,同年立为皇后。

窦妙善于隐忍,对汉桓帝的各种作死行为都不干涉,终于熬死了汉桓帝,拥立汉灵帝继位,成为摄政太后临朝称制。

这三人生卒年间相距两百多年,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嘛,能有什么关系呢?

请听有书君一一道来。

一切先要从西汉窦太后说起,这位窦太后不简单,她家境贫寒,从小入宫做宫女,阴差阳错进入代王宫,更是走运的取代了原代王妃母子,在代王刘恒继位后,做了皇后,儿子成了太子。

丈夫死后儿子继位窦漪房成了皇太后,儿子死了孙子继位又成了太皇太后,一个出身寒微的贫家女因为风云机遇而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上演了一出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

某种程度上,西汉的窦太后名气较大,在现代影视剧中出镜也较多,从《汉武大帝》到《美人心计》,都有窦漪房的身影。

言归正传,到底这位窦太后与后面的那两位近亲窦太后有什么关系呢?

她们的关系缘于西汉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

窦漪房的小弟弟窦广国,是东汉章德窦后的曾祖父窦融的七世祖——这仨都是一个窦氏家族,是有据可考的。

说到这里,有书君不得不赞叹窦氏家族自窦漪房后,一跃而起,长盛不衰,跨越几个朝代,还能成为名门望族,让几代皇帝都与之联姻——不是刘家人非要恋窦家人,是窦家人太厉害。

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汉窦太后,没有她,窦广国还在给人当仆役呢,更不用说后来的这些出色子孙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往往不受重视。这种轻视作用到称谓上,就常表现为对女子称姓、称氏而不称全名。但这样称呼就容易出现一种让人尴尬的情况:同样的称呼其实是指不同人。两汉的几位窦太后,就遭遇了这份尴尬。

西汉的窦太后,即孝文皇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孝文窦太后姓窦,据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记载,窦太后名猗房。窦猗房大概出生于西汉建立初年,具体年月不详。但她的出身很明确,她来自贫苦农家,是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惠帝时期,窦猗房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后宫,服侍吕太后。后来,吕太后打算将一批宫人送给诸侯王,窦猗房正在其中。本来窦猗房拜托负责此事的宦官把自己分去前往更近自己家乡的赵国,结果宦官忘了此事,就把她分去了远在西北的代国。

上命难违,窦猗房只能动身前往代国。结果到达之后,她却成了一行五人中最受代王刘恒喜爱的妾室。窦猗房很快就为刘恒生下了长女,即后来的馆陶公主。之后窦猗房又为刘恒生下了刘启和刘武。

由于刘恒的正室和正室所生的四个儿子都早死,所以在刘恒登基后,刘启被封为太子。之后,刘恒的生母薄太后劝说刘恒,「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即立窦猗房为皇后。由此,窦猗房从一介农家女子,成为了一代皇后。

而在西汉,窦太后共有两位。一位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德皇后,一位是汉桓帝的皇后桓思皇后。

章德皇后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其曾祖为东汉初年的大军阀、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的窦融,其父为成息侯窦勋,其母为沘阳公主。不幸的是,窦勋离世后窦家逐渐没落。建初二年(77),窦氏与妹妹才通过层层选拔,一同入宫。凭借过人的美貌和学识,入宫第二年,她就被加封为皇后。

章和二年(88),汉章帝去世。梁贵人所生,窦皇后所养的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作为养母,窦皇后在晋升为太后之后,垂帘听政。窦家也随著窦太后的得势起死回生,逐渐成为专权外戚。

桓思皇后本名窦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是大将军窦武的长女。而窦武正是窦融的后代,章德窦皇后是窦妙的奶奶辈长辈。不同于章德皇后的识大体、有才华,窦妙更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大小姐,残忍、善妒。

窦妙能入宫,能坐上皇后之位,靠的不是汉桓帝的喜爱,而是自己的家世。她用一年就得到了后宫其他人要奋斗终身都不一定能获得的地位,但却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宠爱。仅仅入宫两年,窦妙就变成了皇太后。五年以后,即熹平元年(172),窦妙离世,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纵观历史,「窦太后」其实有很多。汉朝的这三位,西汉窦太后与东汉的两位并无关系。而东汉两位窦太后,虽出自一家,但差了几辈,并无交集。


谢悟空邀。先感谢读者 ·炖好一锅汤 朋友的指正,这个问答是我不认真不查书搞错了,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有关系,东汉窦太后是西汉窦太后弟弟窦广国的后裔。

西汉窦太后

西汉窦太后是清河郡观津人,她家境贫寒,从小入宫做宫女,阴差阳错进入代王宫,更是走运的取代了原代王妃母子,在代王刘恒继位后,和儿子刘启一起升级,一个做了皇后,一个成了太子。

丈夫死后儿子继位成了皇太后,儿子死了孙子继位又成了太皇太后,一个出身寒微的贫家女因为风云机遇而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上演一出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

窦太后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窦建,字长君,一个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建早死,儿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传三代,在汉武帝时期除爵。窦广国封章武侯,也是传了三代,孙子窦常有罪除爵。

东汉窦太后

东汉有两位窦太后,这两位窦太后是本家,都是扶风郡平陵人。

第一位窦太后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她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也是东汉开国帝刘秀的曾外孙女,父亲窦勋,母亲沘阳公主。

窦融字周公,他的七世祖就是西汉孝文皇后窦太后的小弟弟窦广国,窦融的高祖父窦某,在汉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扶风平陵,遂在平陵繁衍生息。

公元77年和妹妹一起入宫,第二年,姐姐被立为皇后,妹妹被封为贵人,更是在丈夫汉章帝刘炟驾崩后,临朝摄政,成为东汉第一个摄政太后,开启外戚专权之风。

第二位窦太后是章德窦皇后的侄孙女,名字叫窦妙,在165年,汉桓帝二废皇后之后进宫,封为贵人,同年立为皇后。

窦妙善于隐忍,对汉桓帝的各种作死行为都不干涉,终于熬死了汉桓帝,拥立汉灵帝继位,成为摄政太后临朝称制。

猴格说

西汉文帝窦后的小弟弟窦广国,是东汉章德窦后的曾祖父窦融的七世祖,她们都是一个窦氏家族。

不仅如此,窦融的玄孙窦章的子孙更是发扬光大,窦章的第十三世孙女是唐高祖太穆皇后,也就是李世民的生母,还有,唐玄宗的生母昭成皇后窦氏是窦章的第十六世孙女,也就是说,西汉的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就是这一堆窦的老祖先。

就是这样。再次感谢读者炖好一锅汤朋友的纠错,谢谢指正!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没有关系。西汉窦太后本来是不太成功的宫女,赵地人,需要遣返原籍,阴差阳错到了代地,偏偏刘恒又好这一口。后面刘恒又狗屎运当了皇帝,窦太后才走上历史舞台。

东汉两窦都是陕西人,是东汉马、窦、梁、何四大外戚集团之一,不过还算比较守规矩,在外戚中表现算不错了。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往往不受重视。这种轻视作用到称谓上,就常表现为对女子称姓、称氏而不称全名。但这样称呼就容易出现一种让人尴尬的情况:同样的称呼其实是指不同人。两汉的几位窦太后,就遭遇了这份尴尬。

西汉的窦太后,即孝文皇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孝文窦太后姓窦,据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记载,窦太后名猗房。窦猗房大概出生于西汉建立初年,具体年月不详。但她的出身很明确,她来自贫苦农家,是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惠帝时期,窦猗房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后宫,服侍吕太后。后来,吕太后打算将一批宫人送给诸侯王,窦猗房正在其中。本来窦猗房拜托负责此事的宦官把自己分去前往更近自己家乡的赵国,结果宦官忘了此事,就把她分去了远在西北的代国。

上命难违,窦猗房只能动身前往代国。结果到达之后,她却成了一行五人中最受代王刘恒喜爱的妾室。窦猗房很快就为刘恒生下了长女,即后来的馆陶公主。之后窦猗房又为刘恒生下了刘启和刘武。

由于刘恒的正室和正室所生的四个儿子都早死,所以在刘恒登基后,刘启被封为太子。之后,刘恒的生母薄太后劝说刘恒,「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即立窦猗房为皇后。由此,窦猗房从一介农家女子,成为了一代皇后。

而在西汉,窦太后共有两位。一位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德皇后,一位是汉桓帝的皇后桓思皇后。

章德皇后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其曾祖为东汉初年的大军阀、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的窦融,其父为成息侯窦勋,其母为沘阳公主。不幸的是,窦勋离世后窦家逐渐没落。建初二年(77),窦氏与妹妹才通过层层选拔,一同入宫。凭借过人的美貌和学识,入宫第二年,她就被加封为皇后。

章和二年(88),汉章帝去世。梁贵人所生,窦皇后所养的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作为养母,窦皇后在晋升为太后之后,垂帘听政。窦家也随著窦太后的得势起死回生,逐渐成为专权外戚。

桓思皇后本名窦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是大将军窦武的长女。而窦武正是窦融的后代,章德窦皇后是窦妙的奶奶辈长辈。不同于章德皇后的识大体、有才华,窦妙更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大小姐,残忍、善妒。

窦妙能入宫,能坐上皇后之位,靠的不是汉桓帝的喜爱,而是自己的家世。她用一年就得到了后宫其他人要奋斗终身都不一定能获得的地位,但却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宠爱。仅仅入宫两年,窦妙就变成了皇太后。五年以后,即熹平元年(172),窦妙离世,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纵观历史,「窦太后」其实有很多。汉朝的这三位,西汉窦太后与东汉的两位并无关系。而东汉两位窦太后,虽出自一家,但差了几辈,并无交集。


唐也有窦皇后,李渊老婆,李世民母亲,咸阳武功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