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时节养生提示

冬季的养生重点是“收藏”,到了小寒左右更是要重视“藏”的问题,人体处于严寒当中,受到寒冷的刺激,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的工作,只能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因此适当进补和适当休息就成了这个节气的首要任务。因此,冬天进补也是一门学问,除了吃,还能透过甚么方式帮助身体养生呢?

晒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而且有些人年复一年地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对待这种冬季特有的抑郁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不要老是爱赖在被窝中,适时的外出运动,晒晒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以及情绪上的平稳,让人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情绪中解脱,心情能得到舒展。更有养生人士认为冬季的阳光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部分——称为“光养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

少吃咸盐

夏季如果盐分摄入过多,人体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但冬季人体出汗较少,盐分如果增加就会累积在体内无法排出,这对于血压血脂过高的人来说是个“大忌”。另外咽炎的诱发因素多是炎、热、燥,冬季人体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复发病。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咽炎。还有也要避开又咸又干的食物,同样是咽喉的大敌。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寒冬时节很多孩子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可以用姜茶来熬煮水喝,饮用时若怕辣,可以加入黑糖缓和,这样也可以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另外冬季感冒会出现流黄鼻涕的情况,这说明身体内热过盛。白菜心水加一些绿豆水,同时饮用对于感冒、发热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睡个好午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时也是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午时(11点~13点)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