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儒家之经典。

有很多现代大小儒已经深得其精、其髓,这个自然不必多言。只是他们自以为的东西早已在历史的光芒下显得暗然无光,因为腐木千年,不必再说什么了吧?

幸亏是于丹,不然《论语》的味道会被弄得更加不堪。还都以为自己才得夫子之真传,不知现在这个时代《论语》只不过需要个旗,卖了几千年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没人买了还不知道为什么?学者几乎个个都恨于丹,其实假如不是于丹讲了《论语》,在百姓理解那不过就是本不相干的旧书,还以为烧尽的煤灰能照亮世界?

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可总有人把「百花齐放」当成了一家独大。信息化时代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死抱那些个僵死东西你以为就是传统啊?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先知先觉者,任何一个领域都永远是改革者挺立潮头。

于丹的《论语》好,好就好在能被广大百姓所理解,且一改老夫子的样子而生动活泼。而那些个抵制们自以为的「正味」谁懂?谁知道?平台都上不去你以为广大群众会认识你是谁?自以为是而已。人贵有自知之名,可信息化的今天就有人不自知也不知人,抱死那个千年的牌位,毕竟从古到今也不是一个两个。

一家之言。


谢邀

于丹讲《论语》确实讲得不怎么样。比如说讲君子之道。什么是君子,于丹都没讲清楚。君子有两种解释,一种指的是君王。一种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如何行,行出君子的方向并没有讲出来。下面我来说一下。

做为当官的怎样行出君子呢?(子产是个当官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显得谦逊,他事奉君主谨慎,恭敬,他养育百姓有恩惠,实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做为普通百姓怎样行出君子呢?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道有四个方面,我一个都没做好,我作为一个好儿子,根据仁道原则,也可以说根据中道原则(应该)侍奉自己的父亲,我没有做到。(孔子三岁就死了父亲)

作为一个好大臣,我用一种中庸之道,去行做大臣的本分把这个君臣关系处好,这我也没做好,因为《史记》写孔子「温温然无所试」。他总是想出来做事,但没人用他。

孔子有哥哥,因为孔子有侄女。这是孔子谦虚,我们看到《论语》里孔子给自己哥哥的女儿选男朋友,选丈夫。

这是谦虚,《论语》中说过,朋友死了,棺材没处放,孔子说放在我家,这个事儿不小。

以上者两句话讲出了做官的与普通百姓行出君子的方向。当然还有很多的细节要具体事情具体说。总之,做君子目的是让天下太平。

下面看一下梁宏达怎样评价于丹的。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89680003147f1f883fa8", "vname": "", "vid": "v02019190000bh65cqppjc2op5d135eg", "thumb_width": 480, "src_thumb_uri": "189680003147f1f883fa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89680003147f1f883fa8",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38.0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1050082}, "normal": {"duration": 338.0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8160697}}, "md5": "90e29bad82930ce4734f5a51f9571a6e", "duration": 338.08, "file_sign": "90e29bad82930ce4734f5a51f9571a6e", "thumb_uri": "189680003147f1f883fa8", "vu": "v02019190000bh65cqppjc2op5d135eg"} --}


《论语》梁启超称之为「国人思想总源泉。」自古是帝王将相,往来鸿儒的必修课。我没看过于丹讲《论语》节目,更没看过于丹的任何出版物。就我个人对《论语》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

自两汉,唐宋而来,注解《论语》的不下几十家。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本子,是朱熹的《四书集注》和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近代钱穆的《四书释义》也很好,但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最好不读。把儒学和禅学纠缠在一起,自以为出神入化,其实我觉得南怀瑾治学上很不严谨。儒释道,毕竟有本质不同。不能似是而非的旁征博引。别人以为南怀瑾学贯中西,精研古今,我觉得南怀瑾是歪门邪道,侮圣人之言。

对于世俗之论,我有几点儿要说清楚:

第一,有一种论调,说不是于丹普及,谁知道《论语》?我的反驳,于丹没出生之前,知道《论语》的也不少吧?换言之,《论语》的兴衰,岂是一个区区于丹,左右得了的。以始皇帝之暴而焚天下书,《论语》不也没毁吗?说于丹,几个人知道她是干嘛的?反正我真不知道这个人是干嘛的。

第二,说什么言论自由,解释自由。搞物理,数学需要精确。难道认为搞文学,经学就可以自己臆测,随便儿怎么解释都可以吗?如果,谁都能解释得似是而非,看似有理。那孔子还说什么「放郑声」?还说什么「恶郑声之乱雅乐」?每个人都能解释了,还有什么不能的?孔子的语录并不高深,但是不高深不意味著就能随便儿一个什么人,随便儿的解释就行的。

第三,于丹也好,张丹,或者别的什么丹也罢。讲《论语》也好;讲《道德经》也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师承,或者德性博厚,或者切实有得于心而身体力行。就别借圣人之学,假君子之道,据一己之见,侮辱圣言,误导众人了。

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你们索隐行怪,不就是为了金钱,知名度,和商业利益嘛!

一个财迷心窍,哗众取宠,假借圣人之经,忽悠没有根基的大众,赚取商业利益的人,自诩为「《论语》专家」众人推奉为「国学大师」给我的感觉专家如今这么便宜?大师如今这么贱?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国学大师?就像乱世多宰相一样,其实不如治世一县令。

大师熄久,阿猫阿狗都能以大师自诩了。唉,世道人心,不忍闻问啊!


我是远方我来回答。要回答如题所示的这个问题,至少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论语精读过,二是看过于丹讲论语的节目,如果缺了其中一条,那他的回答是胡乱猜测的,完全是凭自己的主观来臆测的,不管讲的再怎么好,那也回答不正确。不知道这样说大家认不认可?

先不说于丹的治学水平怎么样,也不说论语的精髓在哪里,就我个人而言,学习论语只限于上学的时候课本上那点摘选,最近每天学习一点论语,已经学完庸也篇,已经学到第七篇述而篇,我学习论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看看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很多地方不求甚解,走马观花似地看看就行了,因为需要看的书太多,不能只是局限于论语这一本,而且我学习论语是抱著一种批判的心理去读的。

再来说说于丹,于丹很出名,曾经很火,电视上一直在播放这些人的视频,于是青少年耳濡目染觉得他们很有文化,可能就是当代国学里面最有学问的人,曾经我问过一个高中生,觉得那本书最好,他说易中天的,当时我很羞愧,因为那时候我不知道易中天是谁,思付著我太孤陋寡闻了,连易中天都不知道是谁,当然后来我知道了,易中天是和于丹一样的一位在电视上讲书的人,同样我也没怎么认真看过于丹讲的什么,因为当时对国学这些经典都很抵触,认为他们都是封建毒瘤,都是老掉牙的,都是过时的,都是不合时宜的一些东西。

现在读了论语,觉得论语是一本中华道德标准书,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孔子和他的第子在哪里讲,谁谁谁比较好,谁谁谁比较差,我们应该怎么去处世,我们应该怎么去遵守礼法,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仁,如何做到信。即便现在我们是一个没有学过论语的人,但是很多评判社会规则的标准都是论语里面的,所以即便你很讨厌论语,但是你必须承认,你接受的论语的熏陶不在少数,因为看到朱熹等人评注论语,那份虔诚让人很是吃惊,就像虔诚的佛教徒在哪里仰望释祖一样,所以既然是在中华文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并长大的人,不可能不受到孔子的影响。

再来说说于丹,其实她将论语,面对的是大众,大众就是最为普通的民众,她讲的对不对,讲的好不好,讲的精彩不精彩,那是要让观众来说的,就我瞟了两眼的功夫,我就觉得还是不错的,给大众讲讲孔孟之道,让老百姓普及一下中华的经典,很好的事情,至于是否治学严谨,她是否出书捞钱,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有些人骂于丹,他就比于丹强了吗?比于丹学问高了吗?比于丹讲的好了吗?其实很多都是在人家出名以后的一种嫉妒心理,包括现在我对于大家喝倒彩也是很激动,毕竟大家都是看不得别人好。不管是中国文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论语里面有精华,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就在于营造了一群吃苦耐劳的,忍辱负重的人民,所以放眼全世界,最为勤奋的人都是华人,为什么呢?与孔子不无关系,毕竟孔子有那么多徒子徒孙,且备受各朝各代统治阶级所推崇,所以我们的奴性很强,也造就了我们的勤奋和顽强。

所以如标题所问,大家就是对于丹的羡慕嫉妒恨,看著人家出名,看著人家赚钱,看著人家学术水平一般却比自己好,那就是要嫉妒一把。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谢谢邀请。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有著广泛的涉猎和了解。从儒家孔孟之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到黄老之学的《老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兴趣广泛,无所不包。多年之前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论语心得》之后,一战成名之后,获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于丹乘著人气高涨的东风一鼓作气,接著又讲了庄子的专题。随后,就成了央视文化访谈节目的常客,讲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于昆曲的,大概是《于丹 游园惊梦》讲的是昆曲之美。总之,于丹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鼓吹者,对这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以于丹的文化修养,当然也会明白这个道理。于丹从大红大紫,几乎成为中国传文化的代言人,到逐渐为人所诟病甚至反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自身学养。

于丹是大学教授,但她的专业不是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而是现代传媒学。于丹讲传统文化,从学术上来说,就是业余爱好。因此,于丹讲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是博而不精。因此,虽然她既能讲《论语》也能讲《庄子》,还能讲《昆曲》但她的讲解,都是不会面,有漏洞,有缺陷的。因此,她的讲解,只能算是一种现代心灵鸡汤,与传统文化的学术解读是有差距的。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有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它是尊重的和敬畏的,因此,大家都希望它能够被正确解读。如果它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可以指出来。使它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但不能曲解它。因为曲解之后会产生反作用,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误读。于丹的论语解读中,这样的问题是很多的。

如果说于丹把《论语》熬成现代心灵鸡汤,对于传统文化浅尝辄止,不想深究的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也没有太多负作用。但她在许多时候,会暴露出明显的错误。举个例子。央视《文明之旅》节目有一期聊得是传统文化中《大学》的话题,请的嘉宾是于丹。于丹对大学的解释当然是不错,对「三纲八目」的介绍也是符合原意的,这一点中国人大都明白。但她有一段话说的就很不靠谱。她说,《大学》在古代是小学生一上学就开始学的,是很浅显的学问。她的这段话是有来处的,不是她自己信口说出的。其来处在《四书集注》,在《大学章句》的开篇之前,朱熹引用 了程子的话: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自己又说:「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于丹把程颐的「初学入德之门」的「初学」当成「初次上学」理解了。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古代小孩子上学最初阶段叫「启蒙」,也就是启发蒙昧。这一阶段大概两三年时间,俗语叫「读书识字」。这一阶段的所学的教材也不是《大学》,而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是认读的教材,而写字的教材是「上大人,孔乙己」等。这些教材里边,有做人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比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孝顺父母(香九龄,能温席),友爱兄弟(融四岁,能让梨)等等。这些基本知识学会了,也认识许多字之后,就进入人格和品德培养的阶段。这叫「入德」,也就是立身之德,沿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进行道德和修养的人格完善。

于丹的这个错误,如果放在古代,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知道她说错了。可是放在现代,人们上学的程序和古代不一样了。所以,即使她讲错了,也对现实不产生太大影响。不会引起人们很大的反感,但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人,自然不会喜欢她了。

于丹是现代传媒学的教授,她是懂得现代传播规律的,她的成名,不在于她学识的渊博,(她是博而不渊)而在于她对现代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在利用央视出名之后,她能够立刻把知名度转换成现实利益,并迅速提现。完成价值转换。这大概是于丹引人忌妒的最重要原因。于丹的出名,靠的是副业,而她的发财,靠的还是专业。当我们看到许多明星戏子们向社会提供了垃圾产品之后,居然能够获得上亿收入的时候,看看于丹得的那点,其实不算什么。于丹的学术上是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她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所做的贡献,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她的错误引起人们的讨论,本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动。

易经上有句话说: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句话与于丹的情况还是相符的。于丹利用现代传煤手段,爆得大名,成了传统文化的专家,而且还是万金油似的万能专家,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她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是,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代人就说过「辛苦遭逢起一经」,一个人苦读一辈子,能通一经就不错了。那有能够全通的专家。样样通,最后只能是样样不通。

于丹在北大被轰事件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于丹对昆曲的理解,确实比较不错。我是很喜欢,也深受启发的。但是,于丹对昆曲的理解是一种美学解读。类似于文学评论。当北大举行昆曲演唱会的时候,于丹做为嘉宾被邀。在演唱完毕,演员谢幕之时,于丹被邀上台讲话。这虽然与主办方的安排有关。但于丹自己也有责任。当北大的学子们能够坐在剧场里听完演唱会之后,他们绝对不需要于丹告诉他们,昆曲美在哪里。他们更想看的是表演艺术家们,比如蔡正仁、杨凤一、史红梅、魏春荣等等,看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于丹上台之后,遭遇了被轰的尴尬。这也反映出了于丹盛名之下的浮燥。

总之,从于丹开始讲《论语》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现在,也并不讨厌她。她对传统文化多方面的涉猎,以及她讲话时引经据典而表现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都让我很佩服。但她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是可以批评的。


当今社会,这样的「猪脑!」话题,除了读了几日书当他认识几个英文蚓言,便偏见了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或级别地位高了则目中无人!简直就是一个读枉书的走狗,叛徒、或汉奸、伪君子之黑社会的奸贼!他们常常抱著西方战犯臭脚的里念,没多大出息,一则是盲目拼人的喷子!和反祖宗反民族,反中医学、忘恩负义的「方骗子!」狗奴,尚未明确他们的「变态!」行为,他们一不学无术!天天举著科学的牌子,一心想污蔑咱们中国名人史!打压中国人就没科学了,只有「儒家!」,被论为一个迷信的人种,因此,他们不知他们的「卑贱素质!」低,这样「踩著别的肩膀上高峰!」之小人的宗旨,股一肚子的烂肠烂肚臭不要脸,畜生都不如,加上「人心隔肚皮!」,想遮遮掩掩,难为他们说得出口,……不论那一个时代,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低智时期,也则抱著部手机不学无术的现代人!说你什么都是假的!!意想「颠覆历史!」,抹黑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忠告小人败类!这个「异想天开!」的白日梦,比起实力「硬功夫仔!」,你们差距得太远啦,……这个恐怕早就决定了一个人生的规律!哪怕没有你们的尚不知量力的想像啊,……就算你是一个见材谋利、见义思迁的小人!相信你用尽你的缺德才学、来断章取义!那怕一遍遍的歪理学说,恐怕是陆文龙看相,「不衰找衰!」,根本没见得一点正义能量词,哪又说明了什么?明显地表露了一个失去教养的西化小人,尽你「丧权辱国」愚昧良心,如此变态!好让人家得知所有名人在他们小人的眼里,也象他小人那么卑贱了!对吗?再也没见得有「名人美德!」了,……当时美国言语学家!因才学不知深浅,曾探访于丹,面对面想狡辩,你们是否料到出现那场面情景嘛!当于丹老师一开口,便将对方的精神打住,而且崩溃了,一场权威的辨识度!一下8便将对方失魂丧智,可怜的一副眼脸下垂,垂头丧智的表情!这样的场合,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呀!我相信史无前列,咱们中国人不说谁的智慧如何!那就是「于丹!」老师才有如此风范,一个这样杰出的人出现,相信那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光明人物代表之一,……


我刚看了你的问题,我特意去看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说句实话,开头就说错了。

天何言哉,……她说用朴素的,温暖的,生活去影响弟子。

我个人觉得这就是错误的。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说过什么吗?四季而分,万物生生不息。其实也是说,我们要像天一样学会懂得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这个和管理,做人一样的。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看论语首先自己一定要懂「道」或「佛」

佛是修心,道是观物,儒是外用。

但是他们的根本的东西是一回事儿。

就是首先做自己。

所以如果你看的任何经典书翻译的白话文,他如果没说让你做自己,这个几乎可以肯定是假的,尽量不要看,会害自己。

至于于丹这人如何,不好意思,我还真没关注过。

我建议你最好不要看朱熹翻译的,还有所有翻译白话文的儒家经典,中庸,大学,论语,自己悟,不要看他们的,看了会害自己。

什么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这是坑人的翻译。

中庸的意思是,做自己,也要学会懂得自己平庸。特立独行而不骄傲自满。其实这样理解儒家思想你会不会感觉很通畅,不矛盾。

大家非常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我觉得我个人解释的中庸虽然意思很相近,但是却根本没有解释其根本的内在,比如何为做自己,这个其实非常大的牵扯到佛学问题和道学问题,因为我现在只看了佛学(越看越不信佛教,但是越看越觉得佛学非常的爽,神清气爽)。道学我还没有仔细看,虽然看了一丁点,但是理解和悟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儒家我准备学好了佛学和道学再看大学中庸论语。因为孔子的东西必须要自己懂了道和佛,才能更好的应用。

虽然佛学,道学,儒学,可能就是一句话概括,但是其内在的学问就非常大,就像一加一为何可以不等于二,为何非要等于二?一样的道理。

在此感谢大家,可惜既然没人争辩和交流,唉,只能靠自己了。


有人说于丹品德有问题。有人说于丹财迷心窍。有人说于丹哗众取宠,有人说,于丹是个骗子……我只想问,事实在哪里?依据在哪里?如果真的像上述所说的那样,于丹早就进监狱了!舆论是一种导向,也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负能量的舆论能让人生毁于一旦!文人相轻也是一种博弈,崭露头角者会被同行的嫉妒者扼杀在摇篮里。你要创新,他就说你无中生有。你要正能量,他就说你讲大理论玩玄乎套。你要谦虚谨慎,他就说你才疏学浅。你要低调做人,他就说你没有本事。所以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要让舆论左右你的正确认知!因为事实和时间胜于雄辩,于丹能够现在仍然从事他现在的工作,说明他已经赢得了胜利!我承认于丹讲的好,深入浅出,由表及里,通俗易懂,有感染力,也有震撼力,讲的很正能量!我喜欢正能量,也喜欢正能量的传播,传播正能量是有阻力的,也是有危险的。崔永元传播社会正能量付出了无尽的代价,是,也有人说他不好吗?不是也有人想杀他吗?理论工作者能把正能量的理论传播天下,我就认为他尽职尽责了!


我的观察:

1、于丹的准确定位应该是重启国学的启蒙者。一是国学虽然产于我国,并兴时二千多年,但是,几乎中断了半个世纪。二是最后一位国学大师才去世几年,但是,他的后半生传播国学很有限,有限的几乎到可怜的地步。三是于丹对《论语》的讲解水平,只能用还可以来评价,距离优良、优秀确实有差距。四是于丹讲《论语》确实是不遗余力,对掀起国学热的大贡献不容抹杀。

2、于丹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方面,确实得加强。毕竟己是名人,而且从事的是国学及其宣讲,与一般人不能拉等号了。

3、反对于丹的人是几个方面的。一是反国学的。你讲的好坏,他都反对。讲的越好,他反对的越猛。二是同道中持不同观点的人,或者是纠正于丹之人的正常争论和校正,属于学术问题。三是嫉妒的。后悔自己怎么没想到于丹的运作思路,这种人往往是马后炮。于丹一出名,他不悦了,生嫉妒了。四是吹毛求疵的。

4、我希望国学热健康成长。一是更多人研究国学,尤其是优秀者越多越好。二是摒弃糟粕,吸取精华,有所创新完善,切莫囫囵吞枣。三是争取尽快有一个完整的新国学。并用新国学普惠大众。争取新国学漂洋过海。


冒昧说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于丹是否是国学大师,我不敢妄论。但是,姑且把她看成扫盲班的老师,还是可以的嘛?《论语》扫盲班的老师。

你看,除了初中、高中学的一点《论语》中的小篇章之外,平常人(非专业研究者,非国学爱好者),有多少知道《论语》、熟读《论语》、精通《论语》的?

出了一个于丹,出来一个于丹,用她的语言,给大家讲《论语》,讲她理解的《论语》,对于广大识字分子了解一点《论语》,哪怕是一鳞半爪,总好过对《论语》一字不识、一点不了解不关心吧?

就像建国之初,全国文盲众多,无数的人一字不识。那时候,有多少老师,自己只是比那些文盲多认识一些字,然后就担当了扫盲班的老师,给文盲扫盲,教他们认字。

我好像都曾经看到过我母亲有一张扫盲班的结业证似的。她因为幼年丧母,没读几年书。后来,父亲任教的高中开了扫盲班,她也顺便听了些课。因此得到了一张结业证。

她这一辈子,一直都喜欢看小说看杂志,现在也喜欢看头条。八十九十年代流行看小说的时候她也是古今中外的书都看的。

这个习惯,让她跟她平常一起打牌的那些一字不识的老人们比,多少是有了一点点不同。至少她知道有个安娜.卡列尼娜。至于列夫.托尔斯泰,其人如何,她才不关心呢。

我想,这个功劳,多少要归功于她当年识的那些字,归功于扫盲班的老师。

于丹刚刚出道时,我们单位专门组织了走近于丹.学习论语的专门活动,把她的书作为教材,给单位两三千青年员工进行国学教育,也算国学扫盲运动吧。

当然,比于丹有学问的专家多,比于丹学问精深的专家也多。可是,要能让一家之言流行开来,不仅要求肚子里有货,他还得能写啊,还得更能演啊!

你看,我案头放两本王力老师的诗词格律的专著,可是放著就是放著,一直都没有读完。我多少还是个歪中文专业的人,都看得打脑壳。你让非专业人士去读《论语》,怎么读下去?

于丹也许不是国学专家,谈不上大师,但至少可以算是一个好演员吧?传播国学的好演员?

至于你要求于丹文德相符、文如其人、文德相配,这就有点勉强了。多少人台上冠冕堂皇、台下乌七八糟呢!

所以,骂于丹的人,可能有跟风骂的,有肚子里有货鄙视她没货穷显摆的,有鄙视她说得比做得好看的,有眼红她挣大钱的,有恨她误读误国的吧?

可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你也来讲呀,或者,来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