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儒家之經典。

有很多現代大小儒已經深得其精、其髓,這個自然不必多言。只是他們自以為的東西早已在歷史的光芒下顯得闇然無光,因為腐木千年,不必再說什麼了吧?

幸虧是于丹,不然《論語》的味道會被弄得更加不堪。還都以為自己才得夫子之真傳,不知現在這個時代《論語》只不過需要個旗,賣了幾千年的東西為什麼現在沒人買了還不知道為什麼?學者幾乎個個都恨于丹,其實假如不是于丹講了《論語》,在百姓理解那不過就是本不相干的舊書,還以為燒盡的煤灰能照亮世界?

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可總有人把「百花齊放」當成了一家獨大。信息化時代了還不知道什麼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死抱那些個僵死東西你以為就是傳統啊?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先知先覺者,任何一個領域都永遠是改革者挺立潮頭。

于丹的《論語》好,好就好在能被廣大百姓所理解,且一改老夫子的樣子而生動活潑。而那些個抵制們自以為的「正味」誰懂?誰知道?平臺都上不去你以為廣大羣眾會認識你是誰?自以為是而已。人貴有自知之名,可信息化的今天就有人不自知也不知人,抱死那個千年的牌位,畢竟從古到今也不是一個兩個。

一家之言。


謝邀

于丹講《論語》確實講得不怎麼樣。比如說講君子之道。什麼是君子,于丹都沒講清楚。君子有兩種解釋,一種指的是君王。一種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如何行,行出君子的方向並沒有講出來。下面我來說一下。

做為當官的怎樣行出君子呢?(子產是個當官的)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譯文: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行為顯得謙遜,他事奉君主謹慎,恭敬,他養育百姓有恩惠,實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義。」

做為普通百姓怎樣行出君子呢?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中庸)

譯文:孔子說君子道有四個方面,我一個都沒做好,我作為一個好兒子,根據仁道原則,也可以說根據中道原則(應該)侍奉自己的父親,我沒有做到。(孔子三歲就死了父親)

作為一個好大臣,我用一種中庸之道,去行做大臣的本分把這個君臣關係處好,這我也沒做好,因為《史記》寫孔子「溫溫然無所試」。他總是想出來做事,但沒人用他。

孔子有哥哥,因為孔子有侄女。這是孔子謙虛,我們看到《論語》裏孔子給自己哥哥的女兒選男朋友,選丈夫。

這是謙虛,《論語》中說過,朋友死了,棺材沒處放,孔子說放在我家,這個事兒不小。

以上者兩句話講出了做官的與普通百姓行出君子的方向。當然還有很多的細節要具體事情具體說。總之,做君子目的是讓天下太平。

下面看一下樑宏達怎樣評價于丹的。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89680003147f1f883fa8", "vname": "", "vid": "v02019190000bh65cqppjc2op5d135eg", "thumb_width": 480, "src_thumb_uri": "189680003147f1f883fa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89680003147f1f883fa8",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38.0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1050082}, "normal": {"duration": 338.0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8160697}}, "md5": "90e29bad82930ce4734f5a51f9571a6e", "duration": 338.08, "file_sign": "90e29bad82930ce4734f5a51f9571a6e", "thumb_uri": "189680003147f1f883fa8", "vu": "v02019190000bh65cqppjc2op5d135eg"} --}


《論語》梁啟超稱之為「國人思想總源泉。」自古是帝王將相,往來鴻儒的必修課。我沒看過於丹講《論語》節目,更沒看過於丹的任何出版物。就我個人對《論語》的理解,說說我的看法。

自兩漢,唐宋而來,註解《論語》的不下幾十家。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本子,是朱熹的《四書集註》和清儒劉寶楠的《論語正義》。近代錢穆的《四書釋義》也很好,但是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最好不讀。把儒學和禪學糾纏在一起,自以為出神入化,其實我覺得南懷瑾治學上很不嚴謹。儒釋道,畢竟有本質不同。不能似是而非的旁徵博引。別人以為南懷瑾學貫中西,精研古今,我覺得南懷瑾是歪門邪道,侮聖人之言。

對於世俗之論,我有幾點兒要說清楚:

第一,有一種論調,說不是于丹普及,誰知道《論語》?我的反駁,于丹沒出生之前,知道《論語》的也不少吧?換言之,《論語》的興衰,豈是一個區區于丹,左右得了的。以始皇帝之暴而焚天下書,《論語》不也沒毀嗎?說于丹,幾個人知道她是幹嘛的?反正我真不知道這個人是幹嘛的。

第二,說什麼言論自由,解釋自由。搞物理,數學需要精確。難道認為搞文學,經學就可以自己臆測,隨便兒怎麼解釋都可以嗎?如果,誰都能解釋得似是而非,看似有理。那孔子還說什麼「放鄭聲」?還說什麼「惡鄭聲之亂雅樂」?每個人都能解釋了,還有什麼不能的?孔子的語錄並不高深,但是不高深不意味著就能隨便兒一個什麼人,隨便兒的解釋就行的。

第三,于丹也好,張丹,或者別的什麼丹也罷。講《論語》也好;講《道德經》也罷。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師承,或者德性博厚,或者切實有得於心而身體力行。就別借聖人之學,假君子之道,據一己之見,侮辱聖言,誤導眾人了。

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你們索隱行怪,不就是為了金錢,知名度,和商業利益嘛!

一個財迷心竅,嘩眾取寵,假借聖人之經,忽悠沒有根基的大眾,賺取商業利益的人,自詡為「《論語》專家」眾人推奉為「國學大師」給我的感覺專家如今這麼便宜?大師如今這麼賤?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國學大師?就像亂世多宰相一樣,其實不如治世一縣令。

大師熄久,阿貓阿狗都能以大師自詡了。唉,世道人心,不忍聞問啊!


我是遠方我來回答。要回答如題所示的這個問題,至少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對論語精讀過,二是看過於丹講論語的節目,如果缺了其中一條,那他的回答是胡亂猜測的,完全是憑自己的主觀來臆測的,不管講的再怎麼好,那也回答不正確。不知道這樣說大家認不認可?

先不說于丹的治學水平怎麼樣,也不說論語的精髓在哪裡,就我個人而言,學習論語只限於上學的時候課本上那點摘選,最近每天學習一點論語,已經學完庸也篇,已經學到第七篇述而篇,我學習論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看看論語到底在講什麼,很多地方不求甚解,走馬觀花似地看看就行了,因為需要看的書太多,不能只是侷限於論語這一本,而且我學習論語是抱著一種批判的心理去讀的。

再來說說于丹,于丹很出名,曾經很火,電視上一直在播放這些人的視頻,於是青少年耳濡目染覺得他們很有文化,可能就是當代國學裡面最有學問的人,曾經我問過一個高中生,覺得那本書最好,他說易中天的,當時我很羞愧,因為那時候我不知道易中天是誰,思付著我太孤陋寡聞了,連易中天都不知道是誰,當然後來我知道了,易中天是和于丹一樣的一位在電視上講書的人,同樣我也沒怎麼認真看過於丹講的什麼,因為當時對國學這些經典都很抵觸,認為他們都是封建毒瘤,都是老掉牙的,都是過時的,都是不合時宜的一些東西。

現在讀了論語,覺得論語是一本中華道德標準書,裡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孔子和他的第子在哪裡講,誰誰誰比較好,誰誰誰比較差,我們應該怎麼去處世,我們應該怎麼去遵守禮法,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到仁,如何做到信。即便現在我們是一個沒有學過論語的人,但是很多評判社會規則的標準都是論語裡面的,所以即便你很討厭論語,但是你必須承認,你接受的論語的薰陶不在少數,因為看到朱熹等人評註論語,那份虔誠讓人很是喫驚,就像虔誠的佛教徒在哪裡仰望釋祖一樣,所以既然是在中華文化的環境中接受教育並長大的人,不可能不受到孔子的影響。

再來說說于丹,其實她將論語,面對的是大眾,大眾就是最為普通的民眾,她講的對不對,講的好不好,講的精彩不精彩,那是要讓觀眾來說的,就我瞟了兩眼的功夫,我就覺得還是不錯的,給大眾講講孔孟之道,讓老百姓普及一下中華的經典,很好的事情,至於是否治學嚴謹,她是否出書撈錢,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有些人罵于丹,他就比于丹強了嗎?比于丹學問高了嗎?比于丹講的好了嗎?其實很多都是在人家出名以後的一種嫉妒心理,包括現在我對於大家喝倒彩也是很激動,畢竟大家都是看不得別人好。不管是中國文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有這種心理。

論語裡面有精華,也有很多糟粕的東西,其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就在於營造了一羣喫苦耐勞的,忍辱負重的人民,所以放眼全世界,最為勤奮的人都是華人,為什麼呢?與孔子不無關係,畢竟孔子有那麼多徒子徒孫,且備受各朝各代統治階級所推崇,所以我們的奴性很強,也造就了我們的勤奮和頑強。

所以如標題所問,大家就是對於丹的羨慕嫉妒恨,看著人家出名,看著人家賺錢,看著人家學術水平一般卻比自己好,那就是要嫉妒一把。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謝謝邀請。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個方面有著廣泛的涉獵和了解。從儒家孔孟之學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到黃老之學的《老子》《莊子》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等興趣廣泛,無所不包。多年之前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論語心得》之後,一戰成名之後,獲得了無數粉絲的喜愛。于丹乘著人氣高漲的東風一鼓作氣,接著又講了莊子的專題。隨後,就成了央視文化訪談節目的常客,講了許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話題。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有關於崑曲的,大概是《于丹 遊園驚夢》講的是崑曲之美。總之,于丹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宣傳者和鼓吹者,對這些年來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以于丹的文化修養,當然也會明白這個道理。于丹從大紅大紫,幾乎成為中國傳文化的代言人,到逐漸為人所詬病甚至反感,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他的自身學養。

于丹是大學教授,但她的專業不是傳統文化的某個方面,而是現代傳媒學。于丹講傳統文化,從學術上來說,就是業餘愛好。因此,于丹講傳統文化最大的問題是博而不精。因此,雖然她既能講《論語》也能講《莊子》,還能講《崑曲》但她的講解,都是不會面,有漏洞,有缺陷的。因此,她的講解,只能算是一種現代心靈雞湯,與傳統文化的學術解讀是有差距的。

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有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了。大多數中國人對它是尊重的和敬畏的,因此,大家都希望它能夠被正確解讀。如果它有時代侷限性,我們可以指出來。使它符合現代生活的需要,但不能曲解它。因為曲解之後會產生反作用,從而形成對歷史的誤讀。于丹的論語解讀中,這樣的問題是很多的。

如果說于丹把《論語》熬成現代心靈雞湯,對於傳統文化淺嘗輒止,不想深究的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大問題。也沒有太多負作用。但她在許多時候,會暴露出明顯的錯誤。舉個例子。央視《文明之旅》節目有一期聊得是傳統文化中《大學》的話題,請的嘉賓是于丹。于丹對大學的解釋當然是不錯,對「三綱八目」的介紹也是符合原意的,這一點中國人大都明白。但她有一段話說的就很不靠譜。她說,《大學》在古代是小學生一上學就開始學的,是很淺顯的學問。她的這段話是有來處的,不是她自己信口說出的。其來處在《四書集註》,在《大學章句》的開篇之前,朱熹引用 了程子的話: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朱熹自己又說:「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于丹把程頤的「初學入德之門」的「初學」當成「初次上學」理解了。這種理解顯然是不對的。古代小孩子上學最初階段叫「啟蒙」,也就是啟發矇昧。這一階段大概兩三年時間,俗語叫「讀書識字」。這一階段的所學的教材也不是《大學》,而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這是認讀的教材,而寫字的教材是「上大人,孔乙己」等。這些教材裡邊,有做人的基本知識和原則,比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孝順父母(香九齡,能溫席),友愛兄弟(融四歲,能讓梨)等等。這些基本知識學會了,也認識許多字之後,就進入人格和品德培養的階段。這叫「入德」,也就是立身之德,沿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徑,進行道德和修養的人格完善。

于丹的這個錯誤,如果放在古代,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知道她說錯了。可是放在現代,人們上學的程序和古代不一樣了。所以,即使她講錯了,也對現實不產生太大影響。不會引起人們很大的反感,但真正懂得傳統文化的人,自然不會喜歡她了。

于丹是現代傳媒學的教授,她是懂得現代傳播規律的,她的成名,不在於她學識的淵博,(她是博而不淵)而在於她對現代傳播規律的準確把握。在利用央視出名之後,她能夠立刻把知名度轉換成現實利益,並迅速提現。完成價值轉換。這大概是于丹引人忌妒的最重要原因。于丹的出名,靠的是副業,而她的發財,靠的還是專業。當我們看到許多明星戲子們向社會提供了垃圾產品之後,居然能夠獲得上億收入的時候,看看于丹得的那點,其實不算什麼。于丹的學術上是有不夠完美的地方,但她為推動傳統文化的回歸所做的貢獻,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她的錯誤引起人們的討論,本身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推動。

易經上有句話說: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句話與于丹的情況還是相符的。于丹利用現代傳煤手段,爆得大名,成了傳統文化的專家,而且還是萬金油似的萬能專家,在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她都可以發表意見。但是,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代人就說過「辛苦遭逢起一經」,一個人苦讀一輩子,能通一經就不錯了。那有能夠全通的專家。樣樣通,最後只能是樣樣不通。

于丹在北大被轟事件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于丹對崑曲的理解,確實比較不錯。我是很喜歡,也深受啟發的。但是,于丹對崑曲的理解是一種美學解讀。類似於文學評論。當北大舉行崑曲演唱會的時候,于丹做為嘉賓被邀。在演唱完畢,演員謝幕之時,于丹被邀上臺講話。這雖然與主辦方的安排有關。但于丹自己也有責任。當北大的學子們能夠坐在劇場裏聽完演唱會之後,他們絕對不需要于丹告訴他們,崑曲美在哪裡。他們更想看的是表演藝術家們,比如蔡正仁、楊鳳一、史紅梅、魏春榮等等,看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因此,于丹上臺之後,遭遇了被轟的尷尬。這也反映出了于丹盛名之下的浮燥。

總之,從於丹開始講《論語》的時候,我就很喜歡。現在,也並不討厭她。她對傳統文化多方面的涉獵,以及她講話時引經據典而表現出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采都讓我很佩服。但她也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有自己的弱點和缺陷,也是可以批評的。


當今社會,這樣的「豬腦!」話題,除了讀了幾日書當他認識幾個英文蚓言,便偏見了祖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或級別地位高了則目中無人!簡直就是一個讀枉書的走狗,叛徒、或漢奸、偽君子之黑社會的奸賊!他們常常抱著西方戰犯臭腳的裏念,沒多大出息,一則是盲目拼人的噴子!和反祖宗反民族,反中醫學、忘恩負義的「方騙子!」狗奴,尚未明確他們的「變態!」行為,他們一不學無術!天天舉著科學的牌子,一心想污衊咱們中國名人史!打壓中國人就沒科學了,只有「儒家!」,被論為一個迷信的人種,因此,他們不知他們的「卑賤素質!」低,這樣「踩著別的肩膀上高峯!」之小人的宗旨,股一肚子的爛腸爛肚臭不要臉,畜生都不如,加上「人心隔肚皮!」,想遮遮掩掩,難為他們說得出口,……不論那一個時代,特別是現代高科技低智時期,也則抱著部手機不學無術的現代人!說你什麼都是假的!!意想「顛覆歷史!」,抹黑中國優良傳統文化?忠告小人敗類!這個「異想天開!」的白日夢,比起實力「硬功夫仔!」,你們差距得太遠啦,……這個恐怕早就決定了一個人生的規律!哪怕沒有你們的尚不知量力的想像啊,……就算你是一個見材謀利、見義思遷的小人!相信你用盡你的缺德才學、來斷章取義!那怕一遍遍的歪理學說,恐怕是陸文龍看相,「不衰找衰!」,根本沒見得一點正義能量詞,哪又說明瞭什麼?明顯地表露了一個失去教養的西化小人,盡你「喪權辱國」愚昧良心,如此變態!好讓人家得知所有名人在他們小人的眼裡,也象他小人那麼卑賤了!對嗎?再也沒見得有「名人美德!」了,……當時美國言語學家!因才學不知深淺,曾探訪于丹,面對面想狡辯,你們是否料到出現那場面情景嘛!當于丹老師一開口,便將對方的精神打住,而且崩潰了,一場權威的辨識度!一下8便將對方失魂喪智,可憐的一副眼臉下垂,垂頭喪智的表情!這樣的場合,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呀!我相信史無前列,咱們中國人不說誰的智慧如何!那就是「于丹!」老師纔有如此風範,一個這樣傑出的人出現,相信那是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光明人物代表之一,……


我剛看了你的問題,我特意去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說句實話,開頭就說錯了。

天何言哉,……她說用樸素的,溫暖的,生活去影響弟子。

我個人覺得這就是錯誤的。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說過什麼嗎?四季而分,萬物生生不息。其實也是說,我們要像天一樣學會懂得包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這個和管理,做人一樣的。

觀天之道 執天之行。

看論語首先自己一定要懂「道」或「佛」

佛是修心,道是觀物,儒是外用。

但是他們的根本的東西是一回事兒。

就是首先做自己。

所以如果你看的任何經典書翻譯的白話文,他如果沒說讓你做自己,這個幾乎可以肯定是假的,盡量不要看,會害自己。

至於于丹這人如何,不好意思,我還真沒關注過。

我建議你最好不要看朱熹翻譯的,還有所有翻譯白話文的儒家經典,中庸,大學,論語,自己悟,不要看他們的,看了會害自己。

什麼中庸,不偏不倚謂之中,這是坑人的翻譯。

中庸的意思是,做自己,也要學會懂得自己平庸。特立獨行而不驕傲自滿。其實這樣理解儒家思想你會不會感覺很通暢,不矛盾。

大家非常不好意思和對不起,我覺得我個人解釋的中庸雖然意思很相近,但是卻根本沒有解釋其根本的內在,比如何為做自己,這個其實非常大的牽扯到佛學問題和道學問題,因為我現在只看了佛學(越看越不信佛教,但是越看越覺得佛學非常的爽,神清氣爽)。道學我還沒有仔細看,雖然看了一丁點,但是理解和悟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儒家我準備學好了佛學和道學再看大學中庸論語。因為孔子的東西必須要自己懂了道和佛,才能更好的應用。

雖然佛學,道學,儒學,可能就是一句話概括,但是其內在的學問就非常大,就像一加一為何可以不等於二,為何非要等於二?一樣的道理。

在此感謝大家,可惜既然沒人爭辯和交流,唉,只能靠自己了。


有人說于丹品德有問題。有人說于丹財迷心竅。有人說于丹嘩眾取寵,有人說,于丹是個騙子……我只想問,事實在哪裡?依據在哪裡?如果真的像上述所說的那樣,于丹早就進監獄了!輿論是一種導向,也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負能量的輿論能讓人生毀於一旦!文人相輕也是一種博弈,嶄露頭角者會被同行的嫉妒者扼殺在搖籃裏。你要創新,他就說你無中生有。你要正能量,他就說你講大理論玩玄乎套。你要謙虛謹慎,他就說你才疏學淺。你要低調做人,他就說你沒有本事。所以在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要讓輿論左右你的正確認知!因為事實和時間勝於雄辯,于丹能夠現在仍然從事他現在的工作,說明他已經贏得了勝利!我承認于丹講的好,深入淺出,由表及裡,通俗易懂,有感染力,也有震撼力,講的很正能量!我喜歡正能量,也喜歡正能量的傳播,傳播正能量是有阻力的,也是有危險的。崔永元傳播社會正能量付出了無盡的代價,是,也有人說他不好嗎?不是也有人想殺他嗎?理論工作者能把正能量的理論傳播天下,我就認為他盡職盡責了!


我的觀察:

1、于丹的準確定位應該是重啟國學的啟蒙者。一是國學雖然產於我國,並興時二千多年,但是,幾乎中斷了半個世紀。二是最後一位國學大師纔去世幾年,但是,他的後半生傳播國學很有限,有限的幾乎到可憐的地步。三是于丹對《論語》的講解水平,只能用還可以來評價,距離優良、優秀確實有差距。四是于丹講《論語》確實是不遺餘力,對掀起國學熱的大貢獻不容抹殺。

2、于丹在個人修養和社會公德方面,確實得加強。畢竟己是名人,而且從事的是國學及其宣講,與一般人不能拉等號了。

3、反對於丹的人是幾個方面的。一是反國學的。你講的好壞,他都反對。講的越好,他反對的越猛。二是同道中持不同觀點的人,或者是糾正於丹之人的正常爭論和校正,屬於學術問題。三是嫉妒的。後悔自己怎麼沒想到于丹的運作思路,這種人往往是馬後炮。于丹一出名,他不悅了,生嫉妒了。四是吹毛求疵的。

4、我希望國學熱健康成長。一是更多人研究國學,尤其是優秀者越多越好。二是摒棄糟粕,吸取精華,有所創新完善,切莫囫圇吞棗。三是爭取儘快有一個完整的新國學。並用新國學普惠大眾。爭取新國學漂洋過海。


冒昧說出個人的一點看法。

于丹是否是國學大師,我不敢妄論。但是,姑且把她看成掃盲班的老師,還是可以的嘛?《論語》掃盲班的老師。

你看,除了初中、高中學的一點《論語》中的小篇章之外,平常人(非專業研究者,非國學愛好者),有多少知道《論語》、熟讀《論語》、精通《論語》的?

出了一個于丹,出來一個于丹,用她的語言,給大家講《論語》,講她理解的《論語》,對於廣大識字分子瞭解一點《論語》,哪怕是一鱗半爪,總好過對《論語》一字不識、一點不瞭解不關心吧?

就像建國之初,全國文盲眾多,無數的人一字不識。那時候,有多少老師,自己只是比那些文盲多認識一些字,然後就擔當了掃盲班的老師,給文盲掃盲,教他們認字。

我好像都曾經看到過我母親有一張掃盲班的結業證似的。她因為幼年喪母,沒讀幾年書。後來,父親任教的高中開了掃盲班,她也順便聽了些課。因此得到了一張結業證。

她這一輩子,一直都喜歡看小說看雜誌,現在也喜歡看頭條。八十九十年代流行看小說的時候她也是古今中外的書都看的。

這個習慣,讓她跟她平常一起打牌的那些一字不識的老人們比,多少是有了一點點不同。至少她知道有個安娜.卡列尼娜。至於列夫.託爾斯泰,其人如何,她纔不關心呢。

我想,這個功勞,多少要歸功於她當年識的那些字,歸功於掃盲班的老師。

于丹剛剛出道時,我們單位專門組織了走近於丹.學習論語的專門活動,把她的書作為教材,給單位兩三千青年員工進行國學教育,也算國學掃盲運動吧。

當然,比于丹有學問的專家多,比于丹學問精深的專家也多。可是,要能讓一家之言流行開來,不僅要求肚子裏有貨,他還得能寫啊,還得更能演啊!

你看,我案頭放兩本王力老師的詩詞格律的專著,可是放著就是放著,一直都沒有讀完。我多少還是個歪中文專業的人,都看得打腦殼。你讓非專業人士去讀《論語》,怎麼讀下去?

于丹也許不是國學專家,談不上大師,但至少可以算是一個好演員吧?傳播國學的好演員?

至於你要求于丹文德相符、文如其人、文德相配,這就有點勉強了。多少人臺上冠冕堂皇、臺下烏七八糟呢!

所以,罵于丹的人,可能有跟風罵的,有肚子裏有貨鄙視她沒貨窮顯擺的,有鄙視她說得比做得好看的,有眼紅她掙大錢的,有恨她誤讀誤國的吧?

可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歡迎你也來講呀,或者,來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