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新闻网记者纪沈廷/台北报导

自从「新零售」一词出现后,「无人商店」也就跟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从中国到美国,再到台湾,世界各地知名企业都争先恐后的推出无人商店,但急速扩张的结果,就是迎来惊人的倒闭潮,究竟无人商店是否真的代表未来的商机?无人商店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未来又在哪里?今天就让汇流新闻带您深入了解。

什么是无人商店

相信应该不少人大概听过,甚至接触过无人商店,但我们还是先来简单了解什么是「无人商店」?简单来说,无人商店是一种新零售的概念,也就是指商店里没有任何服务人员或收银人员,消费者进到店里完全采取自助方式进行购物及结帐,也不用排队付钱,是完全实现消费者「拿了就走」的新形态商店。

要设立这种新形态的零售商店,需要依靠各种现代科技,像是机器视觉技术、AI、IoT物联网、大数据、各种感应器、自动贩卖机及智慧设备等;而无人商店最重要的技术大概可以分为AI人工智慧、RFID无线射频辨识及自动贩卖机等三大类。

无人商店的崛起

2016年,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宣布推出首间无人商店「Amazon Go」,但一直到2018年1月才正式对外开放。这间是在西雅图亚马逊总部的无人商店,占地1,800平方英尺,想要进入消费的人需要拥有亚马逊的帐号,并下载Amazon Go专属APP才能购买;消费者在入口处会先扫描Amazon Go APP确认身分,接著选购商品,等到你走出店面就代表你完成结帐扣款。

▲亚马逊的「Amazon Go」,开出了全球无人商店的第一枪。

整间商店的天花板装了为数不少的相机镜头、感应监测器,当然还有复杂的机器演算法作为背后强大的支援;从消费者进入店内后,摄影机就会开始运转并记录消费者移动的路线、看过的商品及拿取、检查标签或把商品放回去等行动,再把影像传送给机器作为影像辨识。当消费者拿取某项产品,就会自动加入APP中的行动购物车,如果消费者不想买,把产品放回架上,那行动购物车也能做到自动删除的功能;最后,当消费者完成挑选,不用等待排队节涨,只要走出店门口,系统就会自动从消费者帐户中扣除消费金额。不过,Amazon Go仍算不上真正的无人商店,因为你在店里还是看的到补货人员。

其后,无人商店的热潮开始席卷全球,中国电商龙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咖啡」、京东「X无人商店」、创新工厂的「F5未来商店」等,就连台湾的7-ELEVEN都推出无人商店「X-STORE」,整间店采用人脸辨识、商品辨识、电子标签、语音互动、物联网感测元件、电子看板等技术,再搭配OPEN POIN会员系统,消费者须先注册OPEN POIN,完成人脸辨识资料登录后,才能借由商店入口处及出口处的人脸辨识系统进出消费。

▲台湾统一集团的「X-STORE」风光开幕,却也在今年退场。

无论国内外,无人商店从2017年开始进入疯狂扩张的时代,根据资料显示,最疯狂的时候,短短5个月之中,中国就有138间无人零售公司,有将近200间的无人便利商店,货架数高达2.5万个,总投资金额更超过40亿人民币,但这无人商店的潮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无人商店很快就在2018年遇上了危机。

无人商店的挑战

其实从2017年年底,就已经有10多家无人货架企业壮烈收场,到了2018年,中国的无人商店更是出了不少状况,不是关闭分店就是亏损、欠薪,甚至有公司因此倒闭。

对于阿里巴巴或京东这种大型电商来说,开无人商店如果亏了,就当作在市场上试个水温,但不少为了投入无人产业而开设的新创公司可就没那个本钱,最多一年,最快可能一个月就烧完资金面临倒闭或破产的情况,而之所以会走上这一步,主要可以分成两大原因:

(一)成本:原本开设无人商店最大的优势应该在于「节省成本」,但光是要开设一间无人商店就得投入几十个监控设备及后台大量的云端部署,光是硬体设备上的资金就够公司烧的,至于人力成本,虽然没有收银员,但其他补货、整理、清洁等还是要依靠人力,最后公司投入的资金不但没回本,还面临亏损。

(二)技术:无人商店的技术不断更新及改进,而且当时的智慧技术并不如现在成熟,还是会让消费者遇上失败的辨识、不能结算、算错金额或无法开门等问题,久了,消费者也就不会再上门了;另外,有不少人可能是想第一次尝鲜,但首次造访的注册或支付过程太过繁琐,这也可能导致减少消费者的兴趣。

简单来说,「减少成本、提升效率」应该是无人商店的初衷,但在技术跟资金都不到位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完成目标,也没借由这个模式获利,只是一昧的扩大规模,最后只能掉进亏损的沼泽之中。

▲中国京东的无人超市,在中国表现亮眼,且持续扩增门市。

无人商店的未来

那么是否就代表无人商店的危机,暂时没有解套的方式吗?倒也未必,你看亚马逊的Amazon Go不就还存活得很好,除了总部的门市外,另外在美国还有10家门市,未来预计在2021年前在美国开设超过3000间无人商店,根据外界预估,Amazon Go在2021年的营收将会达到45亿美金。

另外,亚马逊的死对头「沃尔玛」也在纽约开设了一间「未来商店」,乍看之下与Amazon Go的配置上好像没有不同,但最特别的是沃尔玛的未来商店仍有100名员工在店内负责不同的业务,也保持传统收银消费模式,因为对沃尔玛来说,并不是想要取代现有人力,而是想要借由科技当作辅助,让人力资源可以更有效的运用,也希望让消费者能感受到更多亲切感。

▲不让亚马逊专美于前,美国零售巨擘「沃尔玛」也开起未来超市。

其实无论亚马逊或沃尔玛,都为全球新零售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两家电商巨擘很精准的融合了电子商务及线下实体店的业务,在未来商业全面数字化的时代,线上线下共生将是未来零售业的趋势,尤其在线上零售称霸的局面下,线下零售该怎么与线上零售相互联系,并发挥特有价值就成了企业重要的课题,有分析师表示,未来的商店应该会是:

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借由商店的独特性与线上零售做出区别
丝毫没有隔阂及摩擦:即使到了线下商店也能与线上零售同步
线上线下都没有距离:借由零延迟缩短线上及线下之间的距离

未来,新零售商店提供的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而是更多体验及温度,该从顾客的角度思考,在导入科技及服务设计的过程中,对接相对的支援系统,借此提供给消费者更完美的服务体系,另外,除了资金及技术外,也需要有人才,经过更全方位的思考后,再决定企业是否有必要投入无人商店。

照片来源:Amazon、Pexels、京东、7-11、walmart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智慧新零售II】星巴克携手阿里巴巴 从双雄合作看新零售的三位一体

【智慧新零售III】突破困境!实体店面的逆转武器:数据应用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