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端详」,这两种药确实「长」得很相像啊,哈哈,其实它们是各自不同的两种药。

先说阿莫西林,它是一种抗生素,属于青霉素类的半合成药物,常用来治疗青霉素药物敏感菌的感染,有一点需要注意,口服前需要做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文献报道,阿莫西林引起的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我们急诊科就接诊过口服阿莫西林过敏的患者。女性,35岁,因为颌下淋巴结肿大,自行服用了阿莫西林胶囊,既往对青霉素不过敏,也静点过青霉素,无不良反应,而且这次也做了皮试,结果为阴性。然而当她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数粒后,身上却逐渐出现了皮疹,密密麻麻的皮疹如小米粒一般,搔痒剧烈,并且,出现颜面潮红,面部、口唇有肿胀感,后经抗过敏药物治疗后,数天皮疹才消退。

迟发性过敏是阿莫西林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希望能引起读者注意。

再说阿司匹林,这种药「历史悠久」,已经有了「百年老药」的美誉。最初它是解热镇痛抗风湿。后来才发现它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预防血栓形成效果显著,所以今天,阿司匹林更多的被应用于抗血小板领域。心梗、脑梗的预防方面,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对胃肠道有刺激,可引起出血,增加全身各个部位的出血风险。印象中还记得这样一个病例:一位老太太,六七十岁的年纪,又出现了阴道出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肿瘤?还是其他?于是她到医院检查,查来查去,却发现是由于她口服的阿司匹林惹的祸,经停用该药后,症状很快缓解。

虽然她服的也是常规剂量,但每个人耐受性不同,个体差异引起了她的出血症状。

通过这两个病例,阿莫西林与阿司匹林,这两种药的区别,您一定不再是分不清了,对不对?,我也就出色地完成任务了吧!谢谢!


这么说吧,阿莫西林是我们老百姓口中通常所说的"消炎药"。不过这种叫法其实是错误的,严格来说它应该叫做抗菌药。而阿司匹林才是正真的消炎药。

阿莫西林主要是针对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是用来杀细菌的,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比如能够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鼻窦炎,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有治疗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炎症反应,比如咽喉肿痛,身体发热等症。但是阿莫西林不是直接抑制炎症因子的,而是通过杀灭细菌来缓解炎症。

如果身体没有感染细菌而出现炎症反应,比如我们不小心在哪碰一下磕一下,身体出现红肿,疼痛,那么此时就只是炎症,而没有细菌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就没用了。而是需要使用正真的消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够抑制人体环氧酶,从而阻止前列腺素的释放,来达到消炎作用。因为前列腺素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不过用阿司匹林消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这样带来胃肠道副作用也比较大,所以现在一般不用阿司匹林作为消炎药了,而选用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目前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乍一听,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真的很难区分,都姓「阿」,名字中都有「林」,貌似是兄弟俩一样。但是实际上这两种药确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阿莫西林是抗生素,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从化学结构到药理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平常我们有个头痛脑热、感冒发烧时要怎么选择和区分呢?

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广谱β-内醯胺类抗生素,对大部分常见细菌都有效。临床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能用于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就是说,阿莫西林只有在细菌感染时才有效,普通的感冒常常是病毒引起的,不应该常规使用,只有确认是细菌引起的疾病才可服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使用阿莫西林必须遵医嘱,不能作为家庭常备药物盲目服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非抗生素。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牙痛、头痛、关节痛等,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目前,临床上也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作。阿司匹林可以缓解我们因感冒发烧而导致的炎症和肌肉酸痛,降低我们高热的体温,减轻身体不适感,只能治标不治本。阿司匹林不是抗生素所以它不会杀灭细菌,也不会杀灭病毒,不会产生耐药,虽经历百年但是效果依然如前。

总的说来,一般感冒伴发热,可选择阿司匹林缓解感冒症状,或者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即可。只有在确诊是细菌性感冒时才可选用阿莫西林之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阿莫西林与阿司匹林只是名字有些相近,事实上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消炎药。

抗菌药物,咱们老百姓有时候也称之为消炎药,但抗菌药与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解热镇痛消炎药)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就说说啥是抗菌药,啥是消炎药,都有什么作用。

大家平时所说的抗菌药、抗生素(专业上其实这是不同的概念)大多时候都是指治疗细菌感染用的药物,这类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在内的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名字中含有「沙星」二字的喹诺酮类,以及糖肽类(万古霉素等)、恶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等等。每类、每种抗菌药善于攻击的敌人(细菌)有所差异,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也没有哪种抗菌药是对所有细菌感染都有效;因此一定要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可能的话,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抗菌药仅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效(通过清除侵犯机体的细菌消除炎症,属于针对病因治疗),需要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属于处方药),切不可自行使用。 消炎药是用来消除机体发生炎症时伴随的红、肿、热、痛症状,属于对症用药。病原微生物感染、跌打损伤等非感染因素都能造成机体的炎症反应。针对感染引起的炎症,应该是根据感染源选用抗感染药物(如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等);而对非感染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使用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的说:阿司匹林是消炎药,阿莫西林是抗生素,两者完全不同,一定要对症下药!


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是大家平时感冒发烧常用的药物,有很多朋友都会把他们弄混,甚至认为他们是一种药,生病时二选一服用即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阿司匹林和阿莫西林,从化学结构到适用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

首先来说说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叫做乙醯水杨酸,是一种传统有效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因此,阿司匹林是消炎药,不是抗生素。消炎药仅能治标,即能够缓解因感冒发烧而导致的炎症,从而减轻你的不适感,却并不直接杀灭引发病症的细菌或者病毒。所以最终让你恢复活力的还是你自身强大的免疫力,阿司匹林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也正是因为它是消炎药,而不是抗生素,因此不会产生耐药性,这也是它历经数十年依然对大众有效的原因啦!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

然而,不同于阿司匹林,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部分常见细菌都有效。抗生素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抗生素能够抵抗其它微小生物对你的进攻,是从病因上治疗你的感冒发烧,也就是治本。可是就像人们知道的,抗生素虽然能够直接杀灭病原菌,也具有很强的耐药性,这也是造成现在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因此,阿莫西林作为抗生素的一种,也很容易耐药,不到发热很严重的地步,最好不要服用。

所以,对于一般的感冒发烧来说,朋友们千万不能把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混用,要对症用药!如果只是一般的风寒感冒,并不严重,最好选用阿司匹林这样的消炎药,顺便锻炼一下自己的免疫力。如果发高烧,实在是难受,而且已经确诊是细菌性感冒(不是病毒性)的时候再使用阿莫西林之类的抗生素,以免造成抗生素的耐药!

问题回答:山东大学 石彤 审核:吴一波


阿莫西林与阿司匹林的区别在于:

阿莫西林系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而迅速的杀灭作用,对钩端螺旋体亦有杀灭作用。本药作用快,且无细菌再繁殖的可能,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吸收较好,服后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为口服相应剂量氨苄西林的2.5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阿司匹林,也叫乙醯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故俗称它为「万灵药」。


阿莫西林与阿司匹林,我个人在刚开始接触药物时,也常常混肴在一起。关键是西药的名字会让一些人晕头转向。想什么普瑞巴林与聚普瑞锌、西地那非与非那西汀、尼扎替丁与替扎尼定更是让人看著头皮发麻。

比起刚才的例子,阿莫西林与阿司匹林算是比较好区别了。虽然名字有两个字一样,但是它们治疗的疾病是完全不同。如果要说它们有那方面的相似,只能说两个药物算是经典药物,历经百年而没有被新药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阿司匹林(Aspirin),也叫乙醯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以前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现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即每天75mg-100mg)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合酶,从而阻止前列腺素的释放,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抗血小板作用。

阿莫西林,则是一种半合成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使细菌破裂而亡。由于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增加疗效。临床上常与克拉维酸钾联合用于抗菌药物的治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