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吃益生菌顾肠胃,但究竟怎么吃最有效?医师表示,根据研究显示,餐前30分钟内或随餐服用,益生菌在肠道内有较高的存活率,天然食物如泡菜、味噌等也都含有益生菌。

开业医师、台湾肥胖医学会肥胖专科医师吴佳鸿在新书「肠漏,发炎的关键」中表示,「益生菌」是近年相当热门的主题。许多科学研究都环绕著益生菌,其中和肠道菌有关的研究主要针对肠胃道疾病,如细菌性肠胃炎、发炎性肠道症、肠燥症等,随著更多的研究进展,未来也可望用于皮肤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控制上。

吴佳鸿指出,肠道菌和肠道黏膜屏蔽是互相影响的,也是维持健康肠道功能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旦肠道菌丛失衡,就可能引发免疫、发炎等问题,导致慢性发炎或自体免疫疾病,伤害健康。

他表示,愈来愈多研究也显示,补充益生菌对于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有正面效果,包括血糖和血脂肪代谢、肠漏、发炎、氧化压力、肠胃疾病、过敏、感染性疾病、脑部认知与大脑作用等。

不过,市售厂牌、菌株百百种,究竟如何挑选呢?吴佳鸿说,简单来说,益生菌就是当我们摄食一定足够的量时,可以对人体产生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因此挑选有效菌株相当重要,市售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以及「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2类。

除了菌株,菌量足够与否也很重要,吴佳鸿指出,根据菌株不同,需要的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每次应食用1亿至百亿「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产品上应清楚标示在产品过期之前,每次服用或每一份量,会吃入多少的菌落形成单位。

益生菌什么时候吃最有效?他表示,根据研究,在餐前30分钟内或随餐服用,益生菌在肠道内有较高的存活率,每次应服用多少剂量,产品上也应明确标示清楚,并告知是否需冷藏保存、厂商资讯等资讯。

吴佳鸿说,想补充益生菌其实不一定要买益生菌产品,生活中常吃的发酵食物如酸菜、泡菜、味噌、优格、纳豆等也含有益生菌,而且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营养素,例如维生素B、胺基酸、多糖体、抗氧化物等。

吴佳鸿建议,其实只要多吃各类食物,就能让自己获得多样化的肠道菌,若有特别需求,再考虑使用益生菌补充品即可,若不确定自己适不适合使用,或因健康状况特殊,都应请教专业人员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文章引用>>>联合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