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失智症的成因相当复杂,与年龄、基因、生活型态都有关系。虽然没办法做到绝对预防,却可透过正确生活习惯延缓大脑退化。听听各科专家怎么说!

 

「神经内科」医师怎么说?

 

台北荣民总医院失智治疗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宁指出,减缓大脑老化最基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包含「脑子的活动、肢体的活动、社交的活动。」

 

只要改变生活型态,就有助于延缓失智的发病时间,同时减少发病机会。

 

其中,运动更是减缓大脑退化的良方。王培宁建议,如果体力允许,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肌力运动;体力较差的民众不用担心,简单的散步、走路也很好,只要持之以恒,对大脑健康都有好处!

 

 

王培宁补充,需要同时运动和动脑的太极拳、土风舞也是很棒的选择,因为打太极拳时必须一边想招式、一边做动作,土风舞等舞蹈则需要一边记舞步、一边跳舞,加上团体活动能增加人际互动,大脑、肢体、社交活动都有了,可谓一举数得。

 

「精神科」医师怎么说?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抱寰指出,预防失智症与预防其他疾病的原则相同,都要保持适度运动、避免三高等良好生活习惯,但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互动对于减缓大脑退化特别重要。

 

美国「修女研究」(Nun Study)就发现,许多修女因为长期教书、服事而有大量的人际互动,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较低,可见人际互动对于预防失智症的重要性。

 

 

陈抱寰表示,即使是家庭主妇,也可以把握上菜市场的机会与摊贩闲话家常,这样也是一种人际互动方式。

 

至于运动的类型,陈抱寰认为没有一定,只要每天保持适当的活动量,行有余力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即可,不必压力太大。平日应安排休闲活动纾解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对于保护大脑健康也有帮助!

 

「牙医师」怎么说?

 

牙医师黄明裕指出,咀嚼过程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与活动力,并刺激大脑分泌与认知功能有关的物质,因此若因缺牙导致咀嚼能力下降,就容易提升失智风险。

 

另一方面,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健康,但咀嚼功能不良常导致蛋白质等营养摄取不足,加上缺乏运动,易引发肌少症、肌无力症,造成活动能力下降。长期不运动的结果,不但体力衰退,大脑也跟著退化!

 

 

黄明裕补充,民众喜欢用「吃饱没?」作为问候,许多人际关系都在饭桌上发展,若因咀嚼能力影响社交,容易失去自信与人际互动机会,长期忧郁的结果,反而增加失智风险。

 

因此,避免蛀牙、牙周病导致缺牙之外,黄明裕提醒,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一口饭咀嚼30下,可多选择糙米、蔬菜、坚果等比较需要咀嚼的食物,训练咀嚼能力。

 

「中医师」怎么说?

 

从中医角度来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指出,运动是预防失智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记忆力不佳、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民众,非常适合打太极拳、八段锦,预防效果相当好。

 

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已经有研究发现,打完太极拳后,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加。而且,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大脑会进入冥想状态,有助维持大脑功能、缓解情绪。

 

 

另一方面,民众经常询问姜黄是否可以预防失智,林舜谷认为运动的效果还是大于饮食。而且,姜黄属于脂溶性,吃下肚后容易被胃酸破坏甚至刺激肠胃,吃咖哩反而比单吃姜黄更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