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当你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时,你真的知道原因吗?研究发现,多数人根本不清楚自己选了什么,还能够为自己不曾做过的选择辩护。而且,人们对某事支持或反对,只在一念之间!

根据《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瑞典隆德(Lund)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Petter Johansson)和霍尔(Lars Hall)做一实验,将多组女性面孔的照片(一组两张)给参与者做选择,并让他们说明这张照片较具吸引力的原因。在这当中,假设受试者选择了A,研究员便拿出B来请受试者解释选它的原因。

出乎意料的是,约7成的参与者并未发现所呈现出的照片不是自己所选择的,而且他们还能找出很多理由,说明那张自己未曾选择的照片为何较具吸引力。研究员也发现,比对这些理由和他们为自己选择过的面孔所找的理由,两者之间差异不大。

▲▼思考,题目,谜题,猜谜。(图/取自pixabay)

▲选择的盲目性说明,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选择,却能为它找到合理的借口。(图/取自pixabay)

另一项实验将照片改成果酱,结果显示,仍然只有约3成的参与者发现自己选择的果酱被调包。然而,未发现果酱被调包的参与者也能够给出理由,充分解释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未曾被选择的果酱。

最后一项实验是让参与者对一些热门议题和道德准则所抱持的态度进行评分,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不确定,9分则是完全同意。研究员让他们阅读这些答案(这当中问题栏已被改过,使这些答案与原先所持的态度相反),并解释他们为什么这么填。

实验发现,约7成的参与者接受至少一个概念完全相反的叙述(非常同意或者不同意思某个陈述)。有些参与者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而且还能为转变后的态度找到非常多理由。

选择的盲目性说明,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选择,却能为它找到合理的借口。社会心理学家李阿娜杨(Liane Young)说到,「这个结果显示,如果我被他人误导,认为自己支持某个观点,我可能也会找到些理由来支持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