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这个公众号不到半年的时间,得到了身边朋友和很多五湖四海热爱街健的小伙伴们的大力支持,很感激!

一直在拷问自己创号的初心,为什么要办公众号、写文章,如果说当初简单地就是为了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训练的心得,那么现在是时候凝练出一些比较系统和核心的东西了。

那就是理念,一种思路。

首先谈谈我对街头健身目的的理解

最初接触街头健身,是看了网上一些国外街健大神的视频,炫酷的杠上360转体、震撼的前水平漫步、不可思议的俄式挺身接倒立。。。

这些动作无不在青春荷尔蒙迸发的年纪深深的吸引住我的眼球

我要练这些动作!

于是从双力臂、人旗到分腿俄挺、前水平等等,开始了街健动作打怪升级之路。

所以说,接触街头健身最开始是以动作完成为牵引的。

后来看到大神汉尼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街头健身,练就健美运动员般身材和惊人身体控制力的时候,我又希望通过街头健身能够取得去健身房里锻炼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要练得肌肉好看,这是以形体塑造为牵引的街头健身。

当然,要做到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强大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引体系列锻炼拉力,俯卧撑系列锻炼推力,前水平离心、龙旗、高团等动作锻炼核心前、侧、后各方向量,形成了以发展身体力量为牵引的街头健身。

除此之外,街头健身不收场地限制,一系列的自重动作极大地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这些是以实现身体功能性运动为牵引的街头健身。

归根到底,街头健身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体格健壮。

那么能不能用简单点的思路来引领我们街头健身的方向呢?

我的思考是,通过街头健身,打造健康平衡的强大身躯。

为什么要强调平衡?

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行动个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著身体的协同运作,来完成复杂多样的功能性运动,如跑步、搬运东西、游泳、攀爬等等。

解剖列车里描述的肌筋膜经线(力线)和筋膜网更加形象地表现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基础。

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全身各部位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一个更古不变的定律。

现代西方生物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迫切地希望且有条件了解局部、观察显微结构,而流传过来的器械健身理论更是强调了孤立训练、现代解剖学使人们更加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分布和其他生理构成。

系统的器械健身理论指导下确实缔造了一大批优秀的健美运动员,普通人通过专业的器械健身锻炼、配合合理的饮食恢复也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形体效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唯健身房可健身」的误区,有些甚至盲目地进行一些器械锻炼,卧推、深蹲、硬拉。。。有专业的指导、姿势正确尚好,有些人动作不标准、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详细的训练计划,不仅练著上身没练下身、四肢发达核心晃荡,甚至可能造成训练伤、肌力发展不平衡而关节压力增大、颈椎腰椎出问题。。。

中国人很早就强调平衡,借助祖先的智慧,我觉得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重新认识健身这回事了。

肌肉量大和形体美观程度绝不代表一个人训练就科学、身体功能发展平衡、身体不存在潜在或已有的训练伤病。

因为肌肉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身体缺陷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上交叉综合症。

那么人体的训练平衡应该关注那些因素呢?我认为有这几个:

肌肉平衡

肌肉发展不平衡可能造成关节节点受压增大,造成动作代偿。典型的肌肉平衡对包括:胸、背;三角肌前中后束;肱二、肱三;肱四、股二;核心前侧后链。

力量平衡

拉力、推力;前表核心、侧链核心、后表核心。

功能平衡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稳定

动静平衡

动态训练和静态修复

整体与局部平衡

孤立的肌肉(相对)训练与动力链训练(实力举、前滚翻、壶铃抛、摆浪双力臂、鲤鱼打挺、直拳、投篮)

健身前要了解的几个身体准备常识:

错误的身体训练姿势可能毁了你

积极的心态使训练事半功倍

训练常识|了解一点解剖学

训练常识|了解一点生理学

训练常识|了解一点营养学

打通身体韧带,让身体更有弹性

学会呼吸很重要|膈式呼吸方法说

训练安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训练操作:

一般为分热身阶段、训练阶段、放松阶段这三大部分。根据不同训练水平、不同训练目的、不同训练内容而定,在这里总结了一些普遍性的原则及经验。

热身分为微观热身和宏观热身。其中微观热身主要指日常训练前的基础热身和专项热身;宏观热身指的是大训练日或者比赛前一至两天内进行的心理预热和身体预热,特指身体准备。

训练阶段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组织。

肌肉训练类

动作技巧学习类

放松方法很多样

宏观训练操作:

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平衡评估修复-->基础训练

以动作训练为例,练习前水平的力量要求主要是三角肌前中束、背阔肌、腹直肌、竖脊肌。那么基础训练的安排可以是前平举、侧平举、引体向上、单杠举腿、背起、硬拉、龙旗;专项训练可以是低阶团身、高阶团身、并腿高位离心、前水平正向起身加慢速离心等,或者利用拉力带做动态离心和静态保持训练;平衡评估修复:上述训练侧重的主要是身体拉力与身体前后表核心力,要评估拉力和推力是否平衡、正面核心力与侧面核心力关系是否影响身体稳定性、背阔肌和肩胛下肌与胸下肌是否平衡,然后进行专项修复,训练量不用太大,不如说做做倒立撑、侧向仰卧起坐、双杠曲臂撑等。

通过这样一个宏观的训练循环可以科学地安排训练科目、及时进行身体修复、平衡身体机能、使身体运动水平螺旋上升。

怎样确定训练方案?

答案:进行组合训练

示例一

功能组合:力量、灵敏、柔韧

内容组合:深蹲、腿蹲、股二收缩、折返跑、网格跑训练、腿部拉伸

示例二

功能组合:耐力、速度(爆发力)、灵敏

内容组合:双杠曲臂撑、卧推RM15+、花式俯卧撑、跳绳

示例三

功能组合:力量(核心)、稳定、灵敏

内容组合:前水平离心、单杠举腿、壁虎爬、自由倒立、异向平板支撑、单腿跳(慢速)、拉力带抗阻跑

示例四

功能组合:速度、稳定、柔韧

内容组合:30米冲刺跑、台阶冲刺跑、单腿跳台阶(慢速)、异向平板支撑、腿部拉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