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英国大赚1900多万两白银。(图/截自网路)

台湾的外交一向被批评为「金援外交」,用大笔的金钱去资助落后国家以换取邦交国。现代中国更是拿钱去租借落后国家的港口。但实际上从 19 世纪开始与欧洲人打交道的清国政府,在凯子外交上面也不遑多让。根据统计,从清国入关以后和西方国家签定的合约中,其赔款数字 38 亿 8120 万两白银,折合台币大约是 7 兆 7624 亿元新台币,相当我国 3 年多的总预算。可以买 4000 多亿间信义区豪宅「陶朱隐园」;给 2000 多亿名台湾小朋友吃一顿营养午餐。

清国第一个要赔款的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实际上本来是打算在广州签《穿鼻草约》,由清国首位外交官琦善谈出来的结果,本来《穿鼻草约》内容还不错,虽然割让香港但关税还是给清国政府,另外赔偿英国军费 600 万银元。不过这个条约老板道光皇帝不喜欢,英国政府也不喜欢,最后破局。英军继续攻打南京,才签这条《南京条约》,除了割让香港以外,关税也没了,投降输一半也没有,还要赔 2100 万。实际上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军费开支是 17 万英镑, 19 世纪 1 磅约白银 7 两,大概花了 119 万两,可以说是大赚一票。

▲南京条约。(图/截自网路)

接下来破千万两的大笔「凯子外交」要到 1860 年的《北京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因为英法联军因为亚罗号事件出兵东亚,并攻破北京烧了圆明园。《北京条约》赔给英国 1300 万两,然后给法国 800 万两。

之后虽然经历《烟台条约》和《伊犁条约》等,但因为清国没有和外国展开战事,这段期间是清国的外交蜜月期,赔款大多是拿来给传教士被杀等费用,金额都不高。中间只有和法国开战,还打赢过法国,最后的《中法新约》法国连赔款都不敢提,所以要赔款的重点不在于有没有打仗,而是有没有打赢。

1894 年日清战争开打,清军在陆海战场一败涂地,请出李鸿章赴马关与日本和谈,又是一大笔的来了。原本日本方面要求赔款 3 亿两白银,这费用很明显超过清国底线,期间李鸿章据理力争,脸还被日本愤青打了一枪,最后日本才把赔款降到 2 亿两。这个赔款费用也超过过去西洋各国所要求的赔款,让李鸿章后来恨日本入骨。

▲马关条约。(图/截自网路)

不过很快的最高赔款纪录不到 10 年就被打破, 1900 年的《北京议定书》,也就是《辛丑条约》。义和团在北京包围使馆并屠杀外国人,引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逃到西安办公。没错,打赢就可以要赔款。

因为各国在义和团之乱中损失惨重,不仅电报、铁路和其他建设都被毁,连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被威胁,德国还赔上一个公使的性命。所以一开始八国联军要求赔款 10 亿两白银。但各国很快就认清,清国如果付不出这笔费用可能会倒台,倒台以后无政府状态,那各国的利益都化为泡影,于是用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4.5 亿两白银,也就是清国当时每一个国民一人付出一两银子做赔偿。而这份被认为「丧权辱国」的条约,没错,又是可怜的李鸿章签的。当时李鸿章为表不满,签字还不签自己的名字,只用代表他的封爵「肃毅侯」的「肃」字代替。

这条赔款也是清国与外国最后一条赔款,再过 11 年清国政府倒台进入民国,民国政府还是一直在偿还这条赔款。这条赔款虽然是 4.5 亿两,但因为分 39 年还清,所以还有 4% 利息,比现在台湾常规的房贷都还要高。所以本息加起来共要付 9 亿 8223 万 8150 两。另外, 1905 年由于国际市场上黄金上涨,白银下跌,各国认为清国以白银支付赔款的方式将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要求改用黄金支付。这就是晚清财政史上的所谓「镑亏」问题。 1905 年清国政府就向各国额外支付了当年的「亏镑」 120 万英镑,折合白银 800 万两。

▲辛丑条约。(图/截自网路)

而这笔款项到最后也没付完,有些在一战时成为战胜国就不还钱了(德国和奥地利),有些是直接说不用还(苏联)、二战时开战也耍赖不还钱(日本和法国),最后英国和美国也不要了。

林林总总加起来,政府从 1840 年到 1939 年为止,付给外国的战争赔款费用是 38 亿 8120 万两白银。按照网路上资讯,一两白银约台币 2000 元, 7 兆 7624 亿元新台币。相当台湾3年半的国家总预算。

这样看也许没甚么感觉,换成房价就很猛了。百年来清朝赔给外国的赔款可以买4000多亿间台北市最贵一户18亿的豪宅「陶朱隐园」;换成营养午餐;可以给 2217 多亿名台湾儿童吃一顿营养午餐;还可以帮台湾付 3 年半的国家预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