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 CT 检查可以发现细小部位病变,帮助医师更好地诊断疾病。认识、辨别常见 CT 征象,也是医生的基本功之一。

今天,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丁香园论坛影像达人 @华夏览雄为我们总结的:胸部 CT 的 6 大征象解读。(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影像检查怎么选?

临床医生要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证,更重要的是了解其限度,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例如:

认识 6 大常见征象

临床医生需要认识病理改变所致的表现、CT 描述用语与一般相对应的疾病。

CT 的 6 大常见征象:渗出性病变与实变;磨玻璃影、灶;纤维化病变; 粟粒/结节/团块阴影、灶;空洞性病变、肺气囊、肺大疱;钙化。

1. 渗出性病变与实变(Consolidation)

描述语:云絮状/片絮状/絮状影、灶大片实变灶。

相关病变:(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肺炎、浸润型肺结核、肺水肿等。

(1)病毒性肺炎:男性患者,29 岁,CT 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片絮状、磨玻璃样影。

(2)H1N1 肺炎:CT 显示双肺片絮状、磨玻璃样影呈弥漫性分布。

(3)肺水肿。

患者脑出血入院,治疗后呼吸深大急促,并出现上肢与脸部水肿。

急查胸部 CT,见双肺自肺门向外弥漫基本对称的片絮状影(蓝箭头),双侧胸腔后部可见液体(白箭头)。

(4)肺渗出性病变:支气管肺炎

(5)肺渗出性病变(实变): 大叶性肺炎。

平片示右肺上叶密实,下缘清晰(箭示);CT 所见右肺上叶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箭示,提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通畅)。

(6)肺渗出(浸润)性病变:浸润型肺结核。平片、CT 所见双肺散布片絮状影,并可见树芽征。

2. 磨玻璃影、灶

(1)GGO:片状磨玻璃影/灶

不同疾病,病灶部位、范围不同。相关病变: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出血弥散、过敏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结核等。

因为磨玻璃影/灶是多类疾病可出现的一种影像表现,所以予以列专项阐述。

磨玻璃密度灶中有两个较具特点的征象:晕征和反晕征。

一种磨玻璃影围绕结节或肿块的 CT 表现。最先被描述为围绕侵袭性曲菌病并出血的征象。

晕征无特异性,也见于其他疾病中的伴出血的结节或肿瘤的局灶性肺浸润(如球形肺炎、肺腺癌等)。

鳞癌:较为少见,双肺弥漫性分布结节灶,周围有磨玻璃影围绕。(来源:丁香园论坛站友@一花医世界)

顾名思义,表现与晕征相反,是一种外带密度略高(白箭)于内部磨玻璃密度区(蓝箭)的 CT 表现。一般常见于肺结核和真菌肺炎。

肺结核(来源,丁香园论坛站友@xueyuan999)

(2)GGN:结节状磨玻璃影/灶

有清晰边缘。相关病变:AAH(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IS(原位癌)、MIA(微浸润癌)和 IAC(浸润性肺癌)多见。少数为炎性结节。

3. 纤维化病变

描述语: 索条状/网状影或斑片状影、灶。

相关病变:陈旧性肺结核、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双上肺多见,呈条索状);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多以胸膜下明显,呈网状、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下线)、尘肺、放射性肺炎等。

胸膜下线影:胸膜下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一般距离胸膜面下 10 mm 内;病理基础是细支气管周围的纤维化或肺泡萎陷。最初报告见于石棉肺,现认为这一现象无特异性,可见于其它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和病毒性肺炎愈后(SARS、H1N1 等)。

4. 粟粒/结节/团块阴影、灶

描述语及定义:

直径<2 mm 为粟粒;直径 3 mm-30 mm 称之为结节;病灶直径>30 mm,称之为团块, >50 mm 为巨大团块。

相关病变:

粟粒——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特点为 3 均: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肺转移瘤(不具备 3 均特点,一般中下肺野病变较上肺显著;大小不均匀,常可见小结节灶)、肺泡微石症等;

结节——结核球、肉芽肿类病变、肿瘤等;团块---肿瘤等。

5. 空洞性病变、肺气囊、肺大疱

(1)空洞

描述语及分型:薄壁空洞——厚度<3 mm;厚壁空洞——厚度>3 mm;无壁空洞——干酪性肺结核。

相关病变: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如近肺门侧壁厚,可见壁结节,首先考虑肺癌,空洞形成。壁厚度均匀,内缘光整,腔内可见少量液体及低小气液平,多为良性空洞。

(2)肺气囊

病理学为肺内薄壁的充气气腔。常为急性化脓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外伤、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所致。发病机制是实质坏死和活瓣性气道阻塞的综合作用。

金葡菌肺气囊形成是由于支气管周围脓肿,而使终未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生坏死,空气进入肺间质内,加上小支气管内的炎性渗出物,引起活瓣性阻塞,形成肺气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空腔,其大小、数目、位置可随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变化快。

(3) 肺大疱

肺大疱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也可能仅为纤维性膜。肺大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

多位于胸膜下,大小在 15 mm 以上;有学者认为肺实质内部直径大于 25 mm 的含气囊腔可诊断肺大疱,常见于肺气肿患者。

右肺实质内可见巨大含气囊腔,壁菲薄/无壁,为少见的肺实质内巨大肺大疱;左肺胸膜下可见多个肺大疱。

6. 钙化

描述语:高密度点、条状、片/斑片、不规则影/灶。边缘清楚。

相关病变:结核/肺组织胞浆菌病愈后;支气管结石、矽肺等;成骨肉瘤、软骨肉瘤肺转移等;血管壁钙化等。

本文首发:呼吸时间

编辑:decie|责任编辑:王弘

投稿及转载:[email protected]

正文配图:作者提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