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一起研读,好比奥运会上掷铁饼者与长跑者在同场竞技,观众切换画面从中领略到全景奥运一样,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并修是必然的。柏拉图与孔子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经历了同样坎坷甚至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后,他逃出雅典,流亡埃及,...南义大利,其中一次差点变身为奴,四年后回到雅典,开设了学院。孔子在被鲁国贵族放逐之后,奔走于诸候各国,在匡地被拘禁,几乎陷入绝境,渡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才回到故乡,在生命最后五年开办了「孔子学院」。这二位先圣宗师,人生咋这么曲折呢?换现代人的话,就是「活的太累」,为什么累?就是他们有思想,而且太会思想了。这还涉及到什么是「哲学」了,哲学大略是介于神学(宗教)与科学(世用)之间的学问,就是老思考——人为什么要活著?活著的价值何在?哲学家左不被宗教法权者待见,右不为科学研究者看好,所以无疑在当时是风险系数很高的「职业」,易成为政局动荡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苏格拉底就揭露了很多人常识中的无知,被砍了头。回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国家或正义论》,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城邦」,分统治者(治国者)、国之卫士(武士)和商人农工三个阶层(当然,最底层是奴隶,在此不单列为一阶层),三层不可擅越,就是要各显其才,各安其位,城邦的动荡与毁灭,是各阶层不安分和窜权引起的;柏拉图哲学最伟大的发现是:实体(物)是不停变化的,理念(意)是不变的,好比画家睡的「床」和画家画的「床」,真实的床消失了,意念中的床还在,《理想国》就是他内心的「美好画卷」,是当下治理希腊城邦乱象的「理想镜像」,由此,他拉开了人类哲学史上物质与精神、唯物与唯心这两个重大哲学摡念的一系列宏大的思辩!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城邦式民主激情思辩的时代,孔子出生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杀身取义,舍身成仁」(《论语》),孔子「仁」的思想是东方哲学与人文思想的核心;「仁」的产生,与孔子哲学最伟大的发现相关,因为在他之前,天是人们祭祀的上天,可敬畏但不可触及,孔子发现,天命是可知的(就是人可上达天道),途径是善与修为,就是要「仁」,「仁者爱人」,天有四时,天佑苍生,不「仁」即「不畏天」,人「仁」,即是天道的境界,天道不语而与人同在,所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人从此觉醒于不光只匍匐于上天和自然之下,人可以有作为,人人要有修为,人存在于天地之间,要有尊严,要有价值,必须「立志成仁」,这与柏拉图一样,充满哲学的形上学与宗教般对人的终极关怀!柏拉图与孔子的哲学思想,都是从人出发,思考什么样子的「社会(邦国)」对人是合适的,是好的,是合乎理念(理想)的和天道(道德)的,他们的思想没有化为当时的现实,但他们思考与哲学的光辉启蒙后人、泽被后世、洗涤灵魂、彪炳千秋!


我没有看过柏拉图。但是我想,青菜豆腐水果鱼肉都是营养∵,为什么不能一起吃?是精华就吸收,是糟粕可以排除。光吃一种食物会营养不良。


柏拉图式理论以时代为背景依靠。而孔子是自然为引导结合人性封建礼教仁德治政,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故俩种理论都是经典,中国的孔子理论为世界学述界公论并研究!


可以,两种思想的碰撞,对启智大有好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