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样,北斗卫星在刚开始建立的初期就已经民用化了,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甚至我们每天都在用北斗卫星导航和定位了,并不是想很多人说的那样,北斗卫星是国家战略利器,先考虑国防需求,然后再考虑民用,其实这个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可能很多人不信,这是一个手机app查询的卫星服务状况,一些在北斗卫星还没有运行前的手机晶元上,没有集成北斗导航系统的老手机除外,现在的新手机其实都同时集成了美国的GPS、俄罗斯GLONASS、以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从信号上来说一般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的信号都是很强的,唯独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信号非常弱非常弱,可能原因个人认为俄罗斯导航系统是苏联时期的了,苏联在电子系统方面的成就是比较弱的,因此卫星性能上可能要弱一些,第二就是俄罗斯的信号服务方向不再中国。

现在已经发射了41颗了,但是请注意,北斗卫星组网还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因为组建全球的北斗网路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已经发射的北斗卫星包括,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2017年11月5日,第三代导航卫星发射,这是偶才开始组网。

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北斗导航的区域组网,区域组网服务的主要是中国地区和一带一路政策地区,因此现在所有的中国国产手机中都有集成北斗导航系统的晶元,据说这个根本就不复杂,因此基本上都是支持北斗系统导航的。至于其他区域的信号估计也是比较弱!

所以说,北斗的民用化已经非常普遍,已经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

看看你的手机,现在在享受北斗系统导航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41颗卫星中,有24颗属于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导航系统,有17颗属于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他们是中国不同时期建发射的系统,不是一个组网内的项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图如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在2018年11月19日,也就是我写这篇问答的前一天,北斗三号又通过长征运载火箭「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了第42、43颗中圆静止轨道卫星,北斗将可以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了,也标志著中国北斗三号全国组网的开启,北斗开始真正进入全球时带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并称为世界4大导航定位系统,而北斗三号系统组网需要总计35颗卫星,其中27颗中轨道卫星、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将提供独有的短报文服务。


12月27日,中国北斗系统今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了,可很多人感觉我们国内却没有用上北斗导航系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我们现在用的高德丶搜狗丶百度等导航用的是美国的GPS,还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在国内销售的手机,除了苹果,别的都是美中欧俄日五个系统同时内置,至于那些导航软体是不同的经纬度接收的哪个系统的信号好就用哪个。

关键看你手机内置哪种硬体,上层应用不关心这个。硬体是北斗晶元就用北斗,硬体是gps就用gps,很多新手机都是多晶元共存,用的是多重信号融合定位。

其实国内很多机主每时每刻都在用北斗,却一点不知道,我们的手机有个位置服务,就是通过北斗定位的,北斗定位系统他它是和CPU一样的是属于硬体,但是它是非常小的东西(纳米级别)。

现在北斗晶元都集成在了大多数手机的晶元里!像麒麟晶元,高通晶元等等,所以早就在用北斗了你们都不知道。导航系统比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等都是提供基础导航定位数据的,现在大多数手机几乎都支持这几种导航系统,而高德,百度等地图软体都是利用这些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数据来实现导航功能的。所以,不要再说国内没用过北斗了。


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但有人就问北斗只需要35颗卫星就可以全球导航,那为什么还要发射到41颗呢?

1、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分三个阶段的

北斗卫星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是分成了「三步走」,41颗北斗卫星是分别属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三个不同的型号,也代表了我国在建立全球导航系统的三个阶段。

北斗一号是试验卫星,仅仅只有4颗,现在已经停止工作;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卫星覆盖亚太地区,一共20颗,在2016年前已全部发射完毕;11月1日刚发射的北斗卫星属于北斗三号卫星,是第17颗,已经是第三代的北斗卫星系统了。也正是这个北斗三号系统将组成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建立是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将会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导航服务。

目前还需发射大约18颗北斗三号星全球组网才能成功,至2020年年底,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到时先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也将淘汰。

2、GPS市场占有率高,北斗导航还未进行大规模推广

在2000年之前,我国使用的一直是美国民用版的GPS,而之后虽然开始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大多数人的手机定位显示的还是GPS。GPS在1970年就开始研究,比北斗早了30年,所以也是率先抢占了市场,GPS在全球的覆盖率曾高达98%。

现在中国北斗主要是使用北斗二号系统,只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同时北斗也还未完全民用,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到民用之中。1994年建设的美国GPS系统,同样也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实现了全球的普及。只要你手机晶元有可以接受北斗定位数据的晶元,那么已经在使用北斗导航了。

3、我国北斗导航需要的卫星比其他的更少

相比GPS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PS卫星从1978年发射第一颗原型卫星以来,一共经历了两代、6个系列的卫星,现在能够查到的就已经发射60颗卫星,但实际上上述的统计数据只是在2014年之前的,因此实际发射数量还远远不止这些;格洛纳斯系统就更加夸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就发射了超过84颗卫星。

而我国目前才发射了41颗,预计再多发射18颗就可以完成北斗全球组网导航,不得不说我国北斗导航研发速度还是很快的。


北斗是目前在所用到组网卫星最多的导航系统。曾经中国想寻求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接触核心技术,而且同时还需支付费用。中国就是开始自己研制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北斗一号系统工程于1994年启动,到现在已经到了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在技术上更是有很大进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先为中国提供服务,然后是亚洲,最后将对全球提供导航服务。北斗所涉及的领域不逊于美国的GPS。以手机为例大部分安卓手机都会支持北斗导航。不过苹果手机目前也许是「技术原因」还不支持北斗导航,不过苹果现在也是逐渐对中国市场妥协,现在「苹果双卡技术获得突破,未来可能会采用主流屏幕指纹」同时不排除苹果会使用更加先进的北斗导航。好了调侃结束,言归正传。北斗导航起步晚于GPS导航,而且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也晚于GPS。所以支持GPS导航的设备较北斗导航也就更多,尤其是在过去。因此我们通常看到使用GPS导航的偏多,而不是我国的北斗导航。但是也不是特别少,现在安卓手机厂商自家的手机大多会支持北斗导航,而且在导航仪上使用北斗导航也十分常见。


感谢邀请,我是墨墨观察!

目前,中国有了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已发射了41颗卫星入轨,第三代卫星也已发射近20颗。

除了完全满足军用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那为什么很多人在国内最常见还是GPS呢?

投入时间差

早在1990年前后,各国都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核武。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建立于2000年左右,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起步晚,自然会影响市场占有率。

军民的转换和过度

众所周知,无论是GPS还是中国北斗,首先服务的受众面肯定是在军事领域。

截至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满足了军用需求,这从中国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火箭炮等武器装备精度的大幅度提升就可以看出来。

倘若某国一直使用外军的导航系统,时间久了多少都会泄露核心军事机密。同理,军用转民用过度还需一定的时日。

技术的革新和终端设备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整体技术可以保证在中国的任何地区都有信号、卫星通信不依赖地面基站,完全做到了独立、安全、实时、有效,这是美国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所不能及的。

因此,现在市场上很多设备相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言较为陈旧,兼容性较差,这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推动「更新换代」。

回顾

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在1994年完成对全球的覆盖,相比较美国,当时的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与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只能依靠美国的GPS来维持某些方面的运转,尤其是军事领域。

当时,美国的GPS十分的不可靠,曾几何时,因美国关闭对中国的GPS服务,使得中国的舰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数日、使中国的洲际导弹弹道偏离等,这让世人彻底看清楚了美国人是何其的丑陋,为人所不齿。

近期,据业内专家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事实上已经完全具备了服务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能力,是完全可靠可行的,只是在起步方面晚于GPS。随著中国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搭建,中国将会在2020年前后将北斗导航系统完全普及。」


北斗卫星已经41颗了,为什么我们还常用美国的GPS呢?

1.美国的GPS发展比北斗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00年底才完成北斗一号,为我国服务,2018年完成北斗二号,为亚太及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计划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为全球提供服务。

由于北斗发展比较晚,好多早期的民用设备都是美国的GPS终端模块,而且不影响使用,大家都不会换设备或者加装北斗模块,所以使用美国GPS的设备要比北斗要多的多,特别是车载导航。

2.设备(导航仪或者手机)生产厂家方面。由于现在全球贸易比较发达,设备(导航仪或手机)生产厂家做的都是全球贸易,在设备设计生产时都会考虑全球用户,所以其产品都会配置或兼容各个导航系统终端模块,不论是美国的GPS,还是中国的北斗,乃至欧洲的伽利略等。

但是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使用导航时,软体使用的哪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而且我们也控制不了(其实也没必要知道,北斗正在和俄罗斯、美国搞民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数据兼容和互补合作呢)。

3.导航软体开发商方面。导航软体开发商和设备厂家一样,其开发的导航软体要做到与各个设备最大可能的兼容,这样也就最大可能占领市场,就拿前一段时间热炒的「北斗地图app」来说,他也是兼容美国的GPS系统的。

4.「GPS」开关≠GPS。我们常见的手机中的「GPS」开关不等于美国的GPS。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美国是第一个搞「全球定位系统」(1958年)的,而且当时就它一个系统,所以「GPS」这个名字就习惯性地给了这个系统。我们打开手机中的「GPS」开关是指广义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开关,打开开关不仅仅是打开美国的GPS系统,是打开了手机中的定位系统,也可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以及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导航时GPS常常如影随形,而且有可能以后还会长期陪伴在我们身边,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无法改变生产厂家的设备,也改变不了我们使用的导航软体,所以我们也基本控制不了(甚至不知道)设备使用的是哪个定位系统的数据。未来我们也不必在乎使用的是什么系统,因为北斗与GPS、GLONASS兼容以后,我们会享受到更精准的定位和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PS:地图(如高德、四维图新、百度等)+软体(如高德、凯立德、道道通、美行、百度、北斗地图等)+设备(导航仪、手机等)+全球定位系统(如GPS、北斗、GLONASS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导航体系。


北斗系统首先解决的重大国家战略所需,也就是国防安全的需要,然后才是民用。有了北斗系统,我国进行军事行动时所需的导航、定位就不再受制于人,国家安全就有了很大保障。

而在民用领域,主要是市场化起作用,这方面就不可能像军用领域那样急迫。美国的GPS系统发展最早,全球组网都很多年了,技术上也很成熟,各类GPS接收机产品丰富,功能强,价格低,而且GPS系统的民用导航定位精度也能够满足日常导航需求,所以其市场占有率很高。现在,人们已经用习惯GPS了,很多人脑子里甚至只有GPS。而北斗系统虽然打了41颗星,但是大部分星都是近几年打上去的,全球组网还没有完成,地面网路也还在建设和调试,相关的接收机在功能上、价格上与GPS接收机相比也不占优势。所以,要想让人们迅速转用北斗系统是不现实的。

要想让北斗在民用领域为人们广为接受,首先北斗系统要组网完成,并且表现出更出色的导航定位精度,而且要快捷方便;其次是导航定位接收机产品要丰富,可选性强,价格要低;三是大力宣传,让人们逐渐有心理上的接受,这就如同打广告一样。但是现在北斗系统在市场化运营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成熟、可靠、方便、快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人们脑海里还没有多少对北斗系统的深切感受,也就是没有形成条件反射。大多数人一想到卫星导航,首先还是GPS,而不是北斗。所以,北斗系统还需要时间,才能逐步让人们接受和使用,最终取代GPS。(S)


我们的北斗卫星已经发射了41颗,北斗三号也已经发射了18颗,已经完成了亚太甚至是一带一路地区的组网,完全具备地区应用能力,定位精度还不亚于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在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支持下,定位精度优于美国的GPS。那为什么中端还会使用GPS不使用北斗呢?其实在关系国家安全和财政支出的应用已经使用北斗系统。对于广大的民用市场,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在技术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市场就用谁,GPS先于北斗系统多年,其产业链成熟,终端价格低,加上国际大晶元厂商对北斗系统支持不够,影响了北斗系统商业应用。

北斗系统商业没有GPS发达,不代表北斗落后GPS,只是我们的北斗还需要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发明的与美国GPS系统,与欧洲加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与俄国格雷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并列的四大导航系统之一。目前发展最好的是中国的北斗系统和美国的GPS系统。

世界上最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属于美国的GPS。他使用时间最久,应用范围最广泛,除了军事应用外,民用普及律很高。民用的设备齐全,使用成本不高。普及率最高,而且民用领域成为巨无霸!就是在我国民用领域的取代,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这样的条件下,尽管北斗系统发射了41颗卫星,北斗三号也发射18颗卫星。军事应用已经完全使用了。民用的效率也不错,只是由于民间过去使用的是美国系统,使用我国的北斗,必须在购买终端接收设备。因此,随著我国的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北斗系统越来会越普及!

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的飞行表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