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业内人士给个客观的的评价。


1.首先得科普基础知识,NASA不造火箭、不造发动机,NASA给马斯克技术属于地摊文学式忽悠了

NASA全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是政府机构,一般会以建项目并对项目进行招标,火箭和航天器都是中标乙方研发制造的,造火箭和发动机是是美国的一众航天产业链企业例如波音、洛马、ULA、内达华山脉、轨道科学、诺格、SpaceX、罗克韦尔、道格拉斯、火箭实验室等。

例如NASA前年的货运招标吸引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德雷珀(Draper)、深空系统(Deep Space Systems)、航天机器人技术(Astrobotic)、萤火虫航天(Firefly Aerospace)、直觉机器(Intuitive Machines)、马斯滕航天系统(Masten Space Systems)、月球捷运(Moon Express)和超越轨道(Orbit Beyond)等九家公司竞标

例如今年NASA的登月项目第一阶段招标中标的三家企业分别是Dynatics、蓝色起源以及SpaceX.

换句话说,地摊文学把美国航天的全部精华归结于NASA,再把这个幻想出来的美国航天集合给马斯克转移了运载火箭技术,结果最落后最简单构型的煤油小火箭还三连炸,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前后矛盾,一方面幻想美国航天集合为马斯克所用,另一方面这个所用失败连连 .....

最关键的是,SpaceX曾经发生过人间罕见的,向法院以招标不公平、不透明的原因起诉美国军方.....

2.讨论中国航天技术和SpaceX比较片面,因为SpaceX是私营商业公司,只对产生营收的项目感兴趣,而中国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是一整军用、民用、国家战略探索的集合

换句话说,SpaceX专注于承接来自NASA的空间站货运任务、承接来自于NASA的载人任务、承接来自于美国军方的载荷任何、承接国际航天机构的商业载荷任务,自己为了扩大营收积极筹备的天地互联星链项目。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甲方的需求马斯克和SpaceX是不会在当下这个节点去探索月球、探索小行星、研发弹道导弹、研发反导系统、重型精密卫星研发等这类行为的,而这些中国航天都要去主动涉及。

3.在SpaceX专注的领域,不仅是我国航天,俄国、欧洲、美国其他航天企业和SpaceX的差距都在拉大,这没什么好掩饰的。

在过去美国航天运载火箭呈现三巨头格局波音、ULA、诺格,后来SpaceX一路开挂成长晋升为4S之局,现在又成为了美国坐二望一的航天企业。

站在SpaceX面前的只有ULA这个怪物了,这个从公司成立以来的近150次发射全部成功,包括探火发射都是100%成功率的成功航天企业。

波音的星际飞船载人飞船被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击败,久负盛名的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和联盟号飞船被SpaceX的猎鹰及龙飞船反杀,波音正在研发的土五之后大火箭SLS火箭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SpaceX的BFR火箭追赶,曾经的美国航天三巨头诺格手中的欧米伽火箭因为难敌猎鹰火箭甚至面临流产的境地,最近洛马甚至召开公司大会重点讨论了SpaceX凭借星链卫星超级工厂的技术积累和全新平台计划进军军用卫星承包服务这一巨大威胁。

4.SpaceX超高速发展的原因有二:加班和互联网CS研发式迭代

加班不用多说,马斯克旗下的企业包括特斯拉基本就是美国版「华为」,从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康奈尔、普渡等院校招收廉价优质的生源,然后"压榨",得益于美元购买力虽然待遇在美国航天企业里面只能算中等,但是核心人员还算稳定。

互联网式迭代这个算是马斯克创建两家IT公司的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paceX发射的猎鹰火箭没有一枚是一样的,就像是程序员打生产环境的War包,每次都有迭代改进的内容。而传统航天企业倾向于,火箭定型就定型了,产线标准和生产设计都冻结。

SpaceX还是具有学习借鉴的地方的,虽然SpaceX拥有美国航天人才储备及工业链的支持,但是美国其他航天企业也可以招美国理工院校的学生、美国高精尖工业产品,多达十几家航天企业最终让SpaceX发展到这种程度,从控制变数法来说SpaceX算是很成功的了,甚至美国航天企业掌握入轨级火箭回收技术的也仅有SpaceX一家。


国家航天有个困境,摔不起。

不摔技术无法增长,摔了又有人说浪费国家资金。

根本困境是没钱赚,这个各国都一德行。

现在的航天还处在郑和下西洋阶段,看的热闹实际上赔本赚吆喝。啥时候发现新大陆可以殖民了,可以有收益了那航天就真大发展了。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真是神魔乱舞,尤其一连串字母的那个答主。

开口就是曲率引擎和可控核聚变,我寻思这两玩意儿到现在有影子吗?那口气,比旱厕都大。除了这两玩意儿别的都不屑一顾。真是连爬都不会就想著飞。

我寻思现阶段除了化学燃料我们人类还能用啥?核裂变?那么一大堆配套设施你全搬到火箭飞船上去?目前核裂变发电可是烧开水哦!没用相应的引擎推不推得动还是个问题。

退一万步讲,航天可不仅仅只有能源和动力。机体材料,飞行经验,内置仪器等相关技术都是需要时间积累才能有所突破的。就我们科技水平,给你前两个技术你也不一定用的好。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工程还发展了那么多年呢。最初的汽车跑得可比马车慢。

现阶段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是走出去,太空中那么多资源,太阳能不提,最近的木星有燃料,小行星带有矿产,月球和火星是中转站,从那里起飞不比你从地球起飞容易?

有人说哎呀星际航行时间太长了。我寻思太阳系你还没逛明白呢就想著星际了?

而且真的长吗?从地球到火星要半年,来往一年。听起来很慢,可诸君别忘了远洋航行打个来回也得大半年。这还是现代货轮,帆船更久。我们不过是从航海变成航天。

随著引擎技术的再发展,来往的时间会在一年这个纬度上再缩短,半年,三个月,一个月……

走出去才有未来。

说起来我这篇回答跟问题一毛钱关系没有,我只是看不惯一连串字母那位答主丑恶无知的嘴脸。

逼乎很多科幻爱好者,逢航空航天必谈曲率引擎和可控核聚变(有了叉叉就怎么怎么的),慢慢的不关注这一类的人也信了。仿佛它们才是航天的基础。

但我想说,还太早!

现在我们人类能用的,最实惠的还是化学燃料。一个比地球还大的燃料库还不够你们造的吗?


虽然我也是SpaceX爱好者,但是我清楚Spaceax的实力。

在2018年前,SpaceX与中国航天不是一个级别的。SpaceX厉害的是火箭领域,毕竟这只是家太空运输公司。

所以我就只能运载火箭方面进行比较:发动机是火箭的根本,但是直到现在,SpaceX依旧只有一款发动机在服役:梅林。反观我们中国,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涉及各种循环方式(简单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各种燃料,可以说是很全面的。

在2016年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三号」乙型,但是也只有11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低于SpaceX的「猎鹰9号」。所以在5年前,我们在运载火箭方面是逊色于SpaceX的。

不过从2016年开始,情况就变了:2016年中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在运载能力方面「猎鹰9号」还是优于「长征七号」。有意思的是发动机方面,那时候的梅林发动机都还没有80吨推力,长征七号所使用的YF-100则是达到了120吨推力左右。并且YF-100所使用的循环方式,是先进于梅林发动机的。

同年年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中国航天远远把SpaceX甩在了身后,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直接世界第二。

而从2018年开始,情况又开始改变了:

先是2018年2月份「重型猎鹰」首飞,世人震惊于「重型猎鹰」火箭的性能。63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远远领先世界,之前最高的是28吨的「德尔塔重型」。27台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非常富余,几台发动机坏了都影响不了成功,外行人以为缺点的构造恰恰是优点。并且还有可回收技术,这更是一大亮点。

2018年5月,SpaceaX推出「终极板猎鹰9号」,把「猎鹰9号」火箭和「梅林」发动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举个例子,委屈一下「长征七号」了。两款火箭同为3.35米直径,长征七号还装配了四枚长助推器,不过运载能力只有13吨多。而猎鹰9号没有助推器,还在回收情况下也有13吨多的运载能力,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梅林」发动机也从曾经的丑小鸭成长为了白天鹅,最新版几百斤的重量却能产生近百吨推力,一举拿下液体火箭推重比最高的头衔。得益于梅林发动机的优秀,猎鹰9号也一举拿下干质比最高的运载火箭。

可以看出,SpaceX是有点东西的。

但是从技术上讲,「重型猎鹰」并没有多大的创新。仅是把三枚一级运载火箭连在一起,形成CBC的火箭构形,火箭也还是那个火箭。但是人家那63吨的运载能力摆在那,这是不能抹杀的。

而我国也有类似的运载火箭:921,与「重型猎鹰」一样捆绑多台火箭发动机,这款火箭使用的发动机的是YF-100,会用上21台。性能上与「重型猎鹰」类似,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921火箭的概念早于「重型猎鹰」的,因此不能是我们是模仿的他们。

总简言之,现在看来SpaceX是领先于我们,还有世界。「重型猎鹰」的运载能力可能明年会被NASA的「SLS」运载火箭所打破,但是不知道波音会不会又推。


我说句难听的,某些空叉粉根本就不是航天爱好者,真正的航天爱好者不会将眼界只放在spaceX身上然后去踩其他一切。

我就问一句,你们这些满口阴阳怪气的,到底有几个听说过腾云工程这个东西?

我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要说这只是ppt是不是?

风动模型验证成功的事情你们有几个关注了?

发动机模态转换飞行试车成功了你们有几个人了解?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0_09_22_565922.shtml?

www.guancha.cn

关键的组合动力发动机试飞成功的事情你们有几个人知道?

热防护材料专利都申请了你们有一个知道么?

哦对,你们怎么可能知道呢?毕竟连之前那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发射成功你们都不关心,而那就是腾云计划的上面级部分。

把话挑明了说吧:

你们装什么航天爱好者呢


更正,腾云计划的一级用的是TRRE,不是RBCC,这个我记混了,不过TRRE的进展也很神速。

另外,最后那句话语气可能有点冲,但我不打算改,原意是真正的航天爱好者不会只把眼光放在spaceX爱好者身上,更不会去用spaceX踩中国航天。航天本身是一条复杂的科技,TSTO也好,SSTO也好,可回收火箭也罢,本质上技术路线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