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傍晚天黑得尤其早,下班後順帶放學的兒子回家,街上華燈初放,可還是擋不住速速奔回家的慾望,兒子卻在小區門口叫停我,說要吃烤紅薯,我說那個有什麼吃頭,兒子說好香呀!只得買個給他。邊做飯邊在兒子吃的烤紅薯的暖香里,想起很多很多…

紅薯營養價值很高,被專家們吹得神乎其神。小時候,在我們農村,紅薯卻是極常見的食品,我們叫山芋,可以作主食,做菜,當零食。

作主食時,可以將整個的紅薯用水煮或扔灶膛柴草灰燼中燒烤,抑或洗凈切片貼在煮米飯的鐵鍋邊,跟米飯一道悶熟,還有就是煮紅薯粥。我比較喜歡後三種吃法。在灶膛柴草灰中烤熟的,特別香甜,剝去外層烤成黑炭的,裡面的橙紅香軟,讓人垂涎欲滴! 往往吃得雙手漆黑,被大人笑成「烏龜爪子」,嘴角也黑乎乎的成了小花貓!切片貼在鐵鍋上跟米飯一道悶熟的,我愛吃貼鍋成鍋巴的那面,山芋鍋巴,又香又脆;煮粥也不錯,香軟糯滑,一碗在手,吃得微微冒汗,身心俱暖!

那時沒什麼零食吃,但任何困難都擋不住中國人吃的熱情,他們有充分挖掘食材的聰明才智。我媽將山芋削皮洗凈,加水在大鐵鍋中煮熟,待冷卻後,搗成泥,拌上芝麻,做成薄餅,攤在竹製簸箕上晾曬。待半干,切成約長一兩寸寬一公分左右的條狀,再晾曬至干,貯存。我們稱之為麻條,可以炒,可以油炸,酥香甜脆,是一道人間美食呀!原始純樸,是食物原有的味道,不像現今小孩們零食,有種化工品的虛假香味。

山芋還可以作菜,全身都是寶呀!山芋葉和藤餵豬,山芋桿撕去外皮,配紅辣椒或蒜子清炒,碧綠爽脆,一道不錯的下飯小菜;山芋還可以碾碎,濾渣,淅出澱粉。這山芋粉可以加工成山芋粉絲或粉條,跟豬肉一道燉,又是一道美味;山芋粉還可以和雞蛋攤成薄餅再切條做湯;山芋粉可以當芡粉用,用來勾芡。

老公卻不喜歡吃山芋,說是小時候吃傷了。他家兄弟姊妹多,南湖鄉產稻米卻不多,所以糧食不夠紅薯湊,下半年頓頓吃紅薯,上學路上,全村狗子出動跟小孩們後頭,不是送,而是揀小孩們扔下的紅薯皮吃。吃多了還有一副作用就是課堂上"卟卟"聲不斷,此起彼伏,笑聲也不斷,此起彼伏。

後來我離開農村,到屯溪上學就不常見紅薯。冬日,異鄉街頭,至繁華,我卻至落寞。寒冷寂寥中鼻尖嗅到一絲暖香,是烤紅薯。若有人此時將一塊烤紅薯遞到我的手中,我願意牽著他的手,哪怕隨他浪跡天涯。

呵呵!真幼稚!那時!其實也不是多可笑,無非是在等一個愛我疼我懂我的人。

吃飯時,跟兒子說了這些紅薯往事,他聽得津津有味!當然,沒提「浪跡天涯」之事,只告訴他我也喜歡烤紅薯的暖香,兒子說"媽媽,你剛才說的話是通感!我們剛學的!"我愣了愣,哦,暖香,修辭手法上,可不就是通感!

作者|紅楓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