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今生读已迟」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二七篇。全文如下。

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其中「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名声在死后仍旧被人称道才算是好,书到今生才开始读已经算是晚的了。

袁枚的《随园诗话》这一片段的中心意思是今生开始读书已经晚了,要抓紧时间读书。理解一句诗所表达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要从上下句串联、整段文章中寻求答案,去理解袁枚先生对世人的教诲及励志之语。

曾经有妄谈什么黄庭坚的所谓的「轮回转世」,岂不可笑、滑稽至极!一些标有佛学家的假行僧们抓住一枝一节,喧嚣自己「高深」经学,误人子弟,拖牛入潭,有一点生活常识、懂一点生命所源的同仁们,是不是糊涂了一把年纪!

怎么不学学袁枚先生的致雅、情趣及明志、淡泊呢!

附录几首袁枚先生的诗,大家共勉吧!

1、《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3、《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袁枚先生说的这句{书到今生读已迟),跟我们平常俗语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个意思。

我们幼儿园的是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玩儿。

到了一年级呢,对于这个学习就有了一个懵懵懂懂的认识,但是呢,也认识的不太那个深刻,但是那个时候其实还好,因为大家起码有一颗向上的心,会去努力。

其实到了二年级就是开始分流就是好学生跟差学生其实就开始有区别。

三年级呢,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分水岭,就是一些爱学习的学生,跟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就很明显的分成了两个两个不同的阵营,甚至是有点极端。

四年级其实就是一个一般学生来说,一个混的开始,嗯,一直混到五年级。

初中就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学生学习好的跟差的就很明显,因为到了初中之后,差学生是是跟不上学科的,我个人就有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特别是英语,你某一科一旦跟不上,后面所有的学习全都不上。

所以说,学生的初中是一个改变的契机,一个良好的契机,如果这段时间能改变的话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普通的学生呢?因为他这个时候对学习来说,本身他就是崩溃的,所以他只能去走向社会学习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谋一个以后的生路。

所以在上完初中,辍学的学生是最多的,或者是在上初中的过程中是辍学学生最多的。

能升入高中的学生,一些是要么家境比较不错的,一些是真的爱学习真好的学生,这一段时间其实高中学生都比较紧张,因为他们有一个很简单的压力,就是要上大学。

升大学,可能就是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分流,如果考不上的,有的已经去参加工作了,或者去学某一份技能。

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因为多年的学习,有的人自以为是解放了,因为没有人再催他们交作业,那么去叮咛和嘱咐他们,开始了她信马由缰的大学生涯。

当大学生毕业的时候,真正到了社会上才知道了社会的残酷。 在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那个刻苦的学习,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这时候你就会想起袁枚先生那句话,

(书到今生读已迟)

这就是现实的教训,希望那个在读的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里面虽然有典故!但我觉得诗人袁牧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意思是:学海无涯,学问一辈子都学不完!从这句话可以看的出,诗人袁牧勤奋好学,嗜书如命。对新知识非常渴望,求知欲强!


说的是宋朝黄庭坚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山谷前生喜好文学,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他由前生种因,而来生结果,这才引发了明代进士袁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