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7年,大明朝的搅屎棍李自成好不得意,最害怕的卢象升死了,最厉害的孙传庭也死了,放眼整个北方大地,再也没有对手了,这个邮差开始膨胀了,决定放个大招。这年正月,为了实现自家上台做主当皇帝的野心,决定开始北伐。为了使自己的北伐像那么回子事,还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的发表了一篇北伐檄文。

  檄文一上来就直接骂:嗟尔明朝,气数已尽。这倒是不错,已经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朝,从内到外早已腐朽不堪、问题重重。外有东北鞑子不停的侵略骚扰,内有张献忠、李自成这伙巨贼不停的折腾,整个国家千疮百孔,也就只剩下一口气了。

  面对老冤家的辱骂和开打,大明政权的总头子,崇祯皇帝没有一点办法,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要钱没有,这倒是很好理解,连年天灾兵祸,再加上各级官员都是贪污老手,造成国家经济困难,国库空虚。要兵没有,这就不可思议了,山西是战略要地,九边重镇的宣化、大同都在该省,宣大劲旅去哪里了?宣大劲旅在崇祯十五年就在松锦会战中全军覆灭,悍将曹变蛟、王廷臣等战死。整个山西,巡抚蔡懋德手里也只有二千标营人马。这两千乌合之众为了照顾省城太原,只好放弃平阳河防前线。

  二月初二,李自成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黄河天险,不堪一击。初四,包围太原。早在正月二十三,蔡懋德因为擅自放弃平阳,遭到山西巡按御史汪宗友的弹劾,官职已经被朝廷抹掉了。

  蔡懋德的亲信谋僚都知道太原根本守不住,正好借此来个撒手不管,躲到等城外新委派的巡抚郭京昌来办理交接手续。万一李自成先到了,咱们能及时脚底抹油,先走一步。

  对于这个好主意,蔡巡抚给予坚决拒绝,老蔡说我决定一死报答皇帝,就是现在郭京昌来到太原,办理完交接手续,我也不走,要死也得死在太原城里。多说一句,蔡懋德曾担任过河南布政使,在李自成第一次打开封的时候,守城得力,因功被崇祯皇帝提拔授予山西巡抚。

  为了鼓舞士气,学习开封守城的先进事迹,蔡巡抚还带领着山西各级文武大员,以及其他二百余人,在巡抚衙门的大会议室里跪在二祖列宗的牌牌前,指天发誓、慷慨陈词,决心以死保卫太原,蔡巡抚带头哭,大家跟着哭。会后,太原各界群众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招募起一支队伍。

  初五,这支新招募的队伍在总兵牛勇,王永魁等督率下出城迎战,结果,全军覆没。至此太原无兵可守,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雨天,叛徒出现了。

  南门守将张雄一点也不熊,连狗都不如,早已经被吓破了胆,暗地联系了李自成,决定投降,换来自己的狗命延续,弄得好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张雄这货,你自己投降就算了,还要把偌大个太原城当作见面礼,每次看到这些叛徒的恶略行径,我都忍不住呸。

  初八夜,夜黑风高、飞沙走石,张雄点燃了东南城楼军火库里存放的火药等军资,整个太原城在爆炸声中不断的颤抖,城门大开,李自成的人马蜂拥而入。

  蔡懋德正在西门巡察防务,一看大城已破,大势已去,叹息一声,唉自己学道多年(这不是学习道教,而是王阳明的心学),现在到了为国捐躯的时候了,然后就要拔剑抹脖子。

  这时,中军副总兵应时盛夺下宝剑,把他扶上马,簇拥着一起突围。这群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城里跑来跑去,跑了一晚上也没有跑出去,蔡巡抚也跑不动了,索性下了马做到地上不走了。

  应时盛不愧是一条好汉,勇猛无比,安顿好领导后,挥舞大刀,一路砍杀回到家里,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这不是残忍,而是爱护),又一路砍杀回来,找到蔡懋德的藏身之处,一看,秘书警卫们早都跑光了,只剩下蔡懋德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地上。

  只剩下咱哥两成难兄难弟了,咋弄,让我陪着你一起为国尽忠吧?咱们快去三立书院吧!蔡懋德来到山西担任一把手时,重视教育工作,成立了三立书院,亲自担任校长兼主要任课教师,教授心学。现在,在这危机关头,蔡巡抚想在这里完成人生大节。

  好在三立书院不远,应时盛挥舞大刀在前边开路,两人来到书院,大门洞开,看门的,教书的,打扫卫生的都跑个精光。应时盛在蔡教授平常讲课的教室的大梁上绑了根绳子,帮助蔡教授挂了上去,蔡教授太瘦,挂在绳上晃晃悠悠就是断不了气,白白受罪,应时盛一看,赶紧脱下自己的铠甲,披到蔡教授身上。有了配重,蔡教授立刻断气,应时盛在旁边自缢。太原陷落,宁武关首当其冲。

  宁武关,早在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唐置宁武郡。大明为了抵御蒙古的进攻,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宁武关城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动工建设于明景泰元年,相传宁武距凤凰山之北,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

  周遇吉,明末辽东锦州卫人。原名时纯。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

  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1642年,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周遇吉在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大局糜烂,山西尤其空虚,国难思良将,在这危机关头,崇祯皇帝为人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

  周遇吉与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人马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叛徒熊通后,气不打一处来,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去杀贼,还想来拉我下水,呸,白日做梦!”对于叛徒,没啥好说的,拉出去直接砍了。熊通的脑袋还被周遇吉级送回北京,崇祯皇帝对周遇吉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和赞扬。

  二月八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退保宁武关。

  宁武关地势险要,周遇吉部署得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城楼下碰得头破血流。战斗是二月十六打响的,在周遇吉总指挥沉着泠静的指挥下,守城将士勇猛善战,借助地势,用大炮不断的轰击攻城的农民军,农民军伤亡惨重,被打得怀疑人生。

  这群贼甚至放出狠话,说“五日不降者屠其城”,周遇吉不是吓大的,用大炮和弓箭狠狠的回应了这群土匪。周遇吉不光是一个悍将,更是一个智将,在火药弓箭等重要军资即将耗尽的时候,一改变硬拼策略,派出一些老弱病残出城诱敌,农民军不知是计,一窝蜂的冲上来就打,就趁机把敌人引进瓮城后,然后就简单的多了,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放下闸们一次性消灭数千巨贼。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是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四千人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宁武关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二月二十日,李自成恼羞成怒,小小的宁武都打不下来,还打什么北京城?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人海战术非常管用,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经过四天不间断的攻击,终于攻破宁武关。

  关城攻破入之后,周遇吉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指挥军队转入巷战,继续给予李自成大量杀伤。经过一天一夜的血腥巷战,明军伤亡殆尽,周遇吉的战马都力尽而亡,周遇吉从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越战越勇。

  在周遇吉的大刀下,农民军碰之即亡,触之即伤,吓得都不敢近身搏斗,只好围起来远远的放箭,周遇吉不是钢铁战士,身中数箭被农民军抓住,周遇吉破口大骂,一口一个贼,根本没有害怕的意思,更别说去投降保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是周遇吉的风格。

  在周遇吉巷战的时候,他的夫人刘氏也没有闲着,这个老婆素来勇健,在这关键时候,没有想着我该咋办,而是带领几十名妇女上到房坡上向这一群强盗放箭,而且是箭箭伤人,面对这一群巾帼英雄,号称义军的战士们更不敢近身,也没有好办法,就把房子点着了。刘氏合宅尽作灰烬。

  李自成下令将周遇吉吊到高竿之,命手下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看来周遇吉真是深深伤害了李自成那颗肮脏的心,真是恨的透顶。

  宁武血战,杀的李自成肝胆俱裂,据统计,战后阵亡受伤人员达七万余人。二十五日,贼集头目计曰:宁武虽破,受创已深,自此达京,尚有大同兵十万,宣府兵十万,居庸兵二十万,阳和等镇兵合二十万,尽如宁武,讵有了遗哉?不若回陕休息,另走他途。就在历史就要改变的这一刻,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第二天,投机分子大同总兵姜瓖,差人送降表至,紧接着宣府总兵软蛋王通也来投降了。

  周遇吉死后被草草安葬在东门外恢河之滨,到清朝顺治年间才又重修墓地、树碑立传。周遇吉在宁武得到普遍的尊敬,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这位大明最后的忠臣差点就凭一己之力改变时局。

  嗟乎,周忠武之殉难,阖门亲属,尽化烟尘,合镇兵民,悉罹锋刃。死后贼犹啮指而畏,则前此未闻。尤异者,刘夫人之亲率妇女,凭墙射贼,卒与全家具烬。壮哉!李小有有云:以视亲执桴鼓之蕲王夫人,勇矣。愧无其烈。以视夫妇同死之赵昂发妻,烈矣。愧无其勇。知言哉!宁武雄狮——大明忠臣流尽最后碧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