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出生至今38天,每天都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光喂奶后陪在他身边睡的时间就可以溜达2小时〈惊叹时间真得太快啦~呜!〉

在医院与月子中心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喂奶、挤奶,因偏头痛及奶量不足让他开始搭配方奶而感到难过/忧郁〈这心情只有身为人母才懂呀!〉

初期的产后忧郁+太想给他最好的方式或习惯,除了听月中护理师的话以外,也上网查询亲喂母奶的时间控制及&孩子哭闹的训练方式,一但试一个方式我就严格执行,不管这孩子当下到底需要什么。直到回家的一周后《这一周内居然还让他戒夜奶》至医院注B肝第二剂,医生说以他满月阶段的成长状况是严重迟缓的,严肃的态度让我感觉颇严重,顿时头脑空空、慌张与自责,觉得没尽好喂奶的责任……

其实刚回来时,妈妈在帮弟弟洗澡时,就跟我说过他太瘦了,只是我都一意孤行。在医师严重叮咛我时说网路的资讯参考就好,真的要吃多少、怎么吃,是要照这个小孩的状况的,每个人都不同,我这才顿悟了。曾经一直在母奶不够,到底要不要继续喂,但又不够有耐心,不断在这矛盾里循环。于是为了确认量跟时间,后来决定全配方了〈因此难过满久的〉

有关网路查的资讯:

不管母奶、配方奶都要执行四小时后喂。这样小孩在喝母奶(亲喂)才会认真喝。

小孩哭,从15分钟到30分钟的循环,找他哭波低时再抱。

以上是两个我最困扰也有跟著执行的,结果却不适用在弟弟身上。

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饿了就让他吃啊。他哭可能是大便尿尿不舒服、打嗝打不起来、饿了等,但上述问题处理好后就都ok,并不会再继续哭闹,我觉得是一个可爱的宝宝。

整篇是自责居多。

我觉得住月子中心不光只是好好的休息,更是要配合护理师了解宝宝状况,学些自己不懂得带小孩方法,重要的是不要被其他外力〈网路资讯、自以为热心的建议左右,一切端看自己与宝宝得相处状况,毕竟是带的人最明了,所以要好好观察,多跟护理师了解才是。

如果从来一次,我一定会有耐心的持续亲喂母奶,不被外力〈是谁就不多说了〉说来月子中心就是要休息的,少抱少亲喂等干扰到轻微忧郁了。

认清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找0岁教育的相关题材时,参考之于住要也得依小孩为主,不因为书上说他应该有什么反应等而局限了。

经过了一次错误,我期许在这块能做好,真正了解「因材施教」!

 

以上分享住月中的意义,也为自己失误的地方找个出口发泄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