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朋友说了句听起来有点难以接受的话,你是否就会耿耿于怀?上司对你的改进意见会不会让你惶恐不已?这些都是过度敏感。过度敏感往往是我们内心不成熟,不强大的表现,会给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该怎么办呢?

  一、学会忘记过去类似的痛苦经历

  心理治疗学家认为,当过去痛苦的经历再次出现时,人们往往会变得过度敏感。当别人碰到自己的痛处时,常常不能理性地克制情绪。

  玲玲是一个敏感的人,虽然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对同事而言,她是一个很难接触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于外界事物过于敏感,经常将别人的好意看成是对她的挑衅。有一次,玲玲的一个疏忽被领导发现,他对玲玲说:“你总是这样可不行啊,公司的事情马虎不得,所以一定要多用点儿心”。

  仅仅一句简单的提醒,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以后注意就可以了,然而对于玲玲来说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她不但为自己工作疏忽而内疚,还对领导这句"总是”一词过分敏感,她怀疑有人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还将怀疑对象锁定为坐在自己对面的小王。于是她对小王充满敌意,即便是人家对她微笑,她也认为那是一种扬扬得意的挑衅与嘲弄。

  过度敏感的人,可能曾经在某些方面受过同样的伤害,所以对待人群就会过于敏感。玲玲因为曾经受过同事的告密,所以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就很容易联想过去的经历做过多的猜想。

  如果我们想要告别过度敏感,我们首先要学会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呢,意思就是‘迟钝之力’,指的是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而不要过分敏感。

  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不顺畅的爱情、竞争激烈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种种压力有时排山倒海压过来,逐渐侵蚀人的健康。

  而钝感力就是人生的润滑剂、沉重现实的千斤顶: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也才能让人大展拳脚,变成真正的赢家。”

  二、切勿自作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过度敏感的人,其实是过多在乎别人,有时也是自作聪明的表现。尤其有些人为芝麻绿豆大的事都不放过,对于别人的一句话也要思量半天,揣摩是不是对自己别有用意。这样的人往往敏感过度,还会备受敏感的折磨,给自己带来很大人际关系困扰。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天天想着今天张三白了我一眼,肯定是对我有意见,明天李四开我的玩笑,明明是对我的一种挑衅,别人窃窃私语,肯定是在说我的坏话。

  最终大家都不敢跟其有任何交流了,即使这样,他还要在心里揣测:他们一定是想联合起来对付我。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他周围的人也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最后只能对其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使自己被孤立,还会给自己带来苦闷,喘不过气来。

  学会在生活中大智若愚,是一种高明处世的哲学,可以省去自寻烦恼的无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想过度敏感,不被小事烦恼,我们就要学会抓大放小,每次被小事情纠结烦恼的时候,都询问自己,这件事到底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就能从容的态度去应对。

  三、对小事得过且过,不要刻意追究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给自己添加负担,无异于作茧自缚。敏感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将自己越缠越紧。别人在外面什么都看不出来,自己却已经快要被缠绕得窒息了。过度的敏感就像是条死胡同,越走越黑,越走越没有出路。

  面对生活,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平和的态度对待它, 体察对方的心情,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就郁郁寡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狭隘的观念中走出来,心平气和地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心灵的健康与释然。

  在心理学家看来,敏感并不是一件坏事,生活中保持适度的敏感能够帮我们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我们生理、心理健康的标志,然而敏感一旦出现过度的趋势,势必会导致生活中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今日话题:你认为过度敏感的人是否往往都不够成熟,欢迎留言探索与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