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朋友說了句聽起來有點難以接受的話,你是否就會耿耿於懷?上司對你的改進意見會不會讓你惶恐不已?這些都是過度敏感。過度敏感往往是我們內心不成熟,不強大的表現,會給生活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該怎麼辦呢?

  一、學會忘記過去類似的痛苦經歷

  心理治療學家認爲,當過去痛苦的經歷再次出現時,人們往往會變得過度敏感。當別人碰到自己的痛處時,常常不能理性地剋制情緒。

  玲玲是一個敏感的人,雖然她對工作認真負責,但是對同事而言,她是一個很難接觸的人。這是因爲她對於外界事物過於敏感,經常將別人的好意看成是對她的挑釁。有一次,玲玲的一個疏忽被領導發現,他對玲玲說:“你總是這樣可不行啊,公司的事情馬虎不得,所以一定要多用點兒心”。

  僅僅一句簡單的提醒,在很多人看來只要以後注意就可以了,然而對於玲玲來說像天要塌下來一樣,她不但爲自己工作疏忽而內疚,還對領導這句"總是”一詞過分敏感,她懷疑有人在領導面前打小報告,還將懷疑對象鎖定爲坐在自己對面的小王。於是她對小王充滿敵意,即便是人家對她微笑,她也認爲那是一種揚揚得意的挑釁與嘲弄。

  過度敏感的人,可能曾經在某些方面受過同樣的傷害,所以對待人羣就會過於敏感。玲玲因爲曾經受過同事的告密,所以一旦發生這種事情,就很容易聯想過去的經歷做過多的猜想。

  如果我們想要告別過度敏感,我們首先要學會鈍感力。“什麼是‘鈍感力’呢,意思就是‘遲鈍之力’,指的是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

  現代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不順暢的愛情、競爭激烈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有時排山倒海壓過來,逐漸侵蝕人的健康。

  而鈍感力就是人生的潤滑劑、沉重現實的千斤頂:具備不爲小事動搖的鈍感力,靈活和敏銳纔會成爲真正的才能,也才能讓人大展拳腳,變成真正的贏家。”

  二、切勿自作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過度敏感的人,其實是過多在乎別人,有時也是自作聰明的表現。尤其有些人爲芝麻綠豆大的事都不放過,對於別人的一句話也要思量半天,揣摩是不是對自己別有用意。這樣的人往往敏感過度,還會備受敏感的折磨,給自己帶來很大人際關係困擾。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天天想着今天張三白了我一眼,肯定是對我有意見,明天李四開我的玩笑,明明是對我的一種挑釁,別人竊竊私語,肯定是在說我的壞話。

  最終大家都不敢跟其有任何交流了,即使這樣,他還要在心裏揣測:他們一定是想聯合起來對付我。這樣的人不僅自己活得很累,他周圍的人也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與其相處,最後只能對其敬而遠之。長此以往,不僅使自己被孤立,還會給自己帶來苦悶,喘不過氣來。

  學會在生活中大智若愚,是一種高明處世的哲學,可以省去自尋煩惱的無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不想過度敏感,不被小事煩惱,我們就要學會抓大放小,每次被小事情糾結煩惱的時候,都詢問自己,這件事到底對自己有多大的影響,我們就能從容的態度去應對。

  三、對小事得過且過,不要刻意追究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給自己添加負擔,無異於作繭自縛。敏感就像一條無形的繩索,將自己越纏越緊。別人在外面什麼都看不出來,自己卻已經快要被纏繞得窒息了。過度的敏感就像是條死衚衕,越走越黑,越走越沒有出路。

  面對生活,我們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平和的態度對待它, 體察對方的心情,不要因爲一些瑣碎的小事就鬱鬱寡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狹隘的觀念中走出來,心平氣和地去享受屬於自己的那份心靈的健康與釋然。

  在心理學家看來,敏感並不是一件壞事,生活中保持適度的敏感能夠幫我們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是我們生理、心理健康的標誌,然而敏感一旦出現過度的趨勢,勢必會導致生活中出現不和諧的現象。

  今日話題:你認爲過度敏感的人是否往往都不夠成熟,歡迎留言探索與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