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王,我有一套二手房,从去年10月份就想出手,有几个人看过,但是价格都没谈拢。最近中介一直给我打电话,让我把价格从145万降到110万。这个价格卖感觉有些肉疼,不卖又担心永远没人卖……

答:说实在话,老王不喜欢回答笼统的问题。什么叫笼统的问题呢?

比如:

老王现在西海岸房子还值得买吗?

老王市北区哪有好房子?

老王现在还能买房吗?

西海岸大了,藏马山和灵山湾能一样吗?

即时是同一个小区的房子也分很多期,质量、户型、物业可能存在差异,甚至邻居不对付,这住着都很不舒服;

不同城市、不同购房者经济承受能力不一样,买不买房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我喜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手房是“割肉”还是持房待涨,不同的房子我给的建议当然也不一样。现在大势不好,又到了传统淡季,房子长时间没人问很正常,但是你一定要对自己房子有一个理性评估。

大家使劲往前翻翻我的稿子,我在2017年和2018年都提醒过,手里有烂房子的人赶紧置换。

什么是烂房子?

位置差、户型差、质量差、物业差。

首先说位置差,没有学区、地铁这些加分项,而且商业、医疗配套也很薄弱,周边刚需很少,租房客也不多,这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配套比较醇熟,但是环境嘈杂,居住感不强,这是一类;

户型差,户型偏小或者布局不合理,不是目前刚需主力的菜;

质量差,房子就像豆腐渣,365天有200天修房子;

物业差,小区卫生脏乱差,电梯坏了没人修,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整天干仗;

这样的房子,我和以前观点一样,要是有人要就卖了吧,因为随着地铁陆续开通,人们居住选择越来越多,这些烂房子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少。

有一些二手房,我则不建议在淡季出手。

第一类,学区房。

虽然一些传统媒体的小编也借着外地的一些表面政策臆测学区房要不值钱了。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优质的学区房就如同房产中的劳力士,稀缺属性不会改变,保值增值属性是房产中最好的。这是买学区房最好的时候,但却是卖学区房最差的时候,明年二三月份,不管楼市如何,学区房回暖必定会如期而至。

第二类,利好没有兑现的区域。一个朋友在台东有一套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我看了一下,还属于刚需所需主力户型,房子位置也不错,而且是台六的学区房。我就不建议他割肉。因为地铁2号线还没有开通,大悦城已经开工,等这两个配套有了,这个区域房产价值一定会提升。

第三类,片区内稀缺房源。这个老王有惨痛的教训。当年买了鲁信含章一期,感觉户型不好,交房稍微赚了点钱就卖了,但没有将这个小区品质放在片区进行综合考虑,也没有对片区发展有一个综合评估,结果现在想起来就心痛。特比是那些出租旺盛的区域,现在真没必要急着割肉,你把钱拿手里想干嘛,去郊区抄房还是买股票?

你怎么知道这些选择不是坑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看待楼市,不悲观也不贪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