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疗,大家都会想知道需要多久。通常多久(时间长短)会依照治疗的目标怎么订(有些人只求可以睡著、有些人期待可以专心工作),以及不同的预后因素,会造成达成目标快慢有所不同。


The Haunted self 中有提到预后可以区别为3组。这3组可能随著治疗,会有所变动。



1.     虽然有2,3级结构性解离,患者的ANP(日常生活看似正常的部分)还是有著强大的功能,不论是与内在不同部分的合作,或是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对于其他两组来说,比较少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共病的忧郁等情况治疗反应较佳。主要负责日常生活的ANP有一些情绪调节技巧、社交技巧。对于创伤也容许治疗师来协助,做一些改变。这样的治疗相较后面2组可能是较快的。

2.     患者的ANP的功能稍弱一些,会有较多的EP(情绪部分,背负不愉快的情绪、想法、记忆)闯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会常伴随出现边缘性人格疾患等共病,也会有比较严重的忧郁、饮食疾患(厌食、暴食)、物质使用疾患(酒瘾、毒瘾)。也比较不熟悉情绪调节、社交技巧。患者对于创伤相关的治疗会有所畏惧,治疗上会遇到比较多困难,像是比较多危急需要急诊、住院的情况,或还没有准备好要对于创伤做些改变而难以持续治疗。

3.     这组的治疗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治疗师之间,有时候很难建立关系。或是平常的生活中,就有层出不穷的状况。情绪上可能常常处于愤怒、冲动等比较极端的状态。ANP与EP之间的切换,可能是不受控制的,导致常常出现快速又频繁的切换。可能常有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或是有很接近精神病的幻觉、过度强调的意念(近似于妄想)通常此时治疗仅限于第一阶段,著重在稳定及减少症状。


在Treat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书中,则建议可以从一些因素来评估:

   最高程度的功能:有些诊友是高学历,或是是高社经地位的

   共病的程度:例如合并酒瘾,天天大量使用酒精,就会增困复杂度

   愿意分享心里的想法和感觉:如果只想要拿药就走,很难多做了解

   与创伤有关的畏惧:有时候治疗进展到与创伤记忆有关的部分,会引发案主不想要继续进行治疗。

   创伤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生年龄:脚踝只有扭到一次,跟反复经常扭伤,治疗的反应会不相同。

   心智化的能力:了解他人与自己想法与情绪的能力。

   动机和对于自己情况的了解:有时候也牵涉到与案主间的知识交流。例如有时候说我们心里面会有不同的部分,案主难以接受。有的改用心中有不同年龄的自我、有不同情绪的自我。对于有的案主比较贴近他们内心的经验,就比较可以继续工作。

   自我慈悲的程度:对比愿意开始照顾自己的案主,有些人直白的表示非常讨厌自己,可以感受到更强的负面自我认知。

   学习调节情绪、痛苦耐受的能力和意愿:有些案主寻找了很多疗法,上了很多课程想要改善。有些案主则停留在使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依附议题的严重程度

   是否愿意接受与其他的解离部分合作

   解离部分之间彼此冲突的程度:

   是否目前的环境不安全


曾经治疗很久,不代表预后就会不好


就像以前关于边缘性人格,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前,可能这些诊友会被贴上无法治疗的标签。在逐渐发展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后,有许多人在治疗后状况逐渐的改善。目前对于解离症也逐渐在发展治疗的方式,或许随著我们对于解离症的了解越多,持续精进,可以提供越来越精致的治疗。


参考资料:

1.     Treat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by Kethy Steele

2.     The Haunted self by Onno van der Har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