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SummerTaiwan

[图] 梁启超手稿于台南文学馆

 

每天烧饭给他们吃,也不能称为正向的流动。

因为妈妈口味丕变,
今天说太咸明天说太淡,

挑食的严重,吃的非常少,却非要三菜一汤以上,


让我这个煮饭的实在很没有成就感。

 

而且早餐中午都随便乱吃,没有蛋白质只有高淀粉使血糖快速飙高,

于是下午五点就饿,总感觉吃个饭都要被追赶。

偶尔来家里的两个可爱的姪儿,似乎完全没被爷爷奶奶影响,(幸好)

谁会愿意在乖乖又贴心的孩子面前,吼来吼去的说话?

常常我怀疑根本是我的问题。

为什么多年来依旧不能习惯他们的讲话方式?

不能安于且尊重他们相互配合的模式?


唯一觉得格格不入、日子不能这样过的只有我而已。

 

且安慰自己,哪个正常人活到40岁跟爸妈住还会开心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要比较,我家绝对是平均值里的轻症了。

 

简而言之,总结是我知道自己,完全没有心甘情愿想要为他们付出什么,

并且引以为耻。因为这样讨厌自己。

而为什么无法付出?
且只要对方讲一些小事情,

都觉得他们是在跟我讨,
我会更不想给。

但后来有没有给?几乎都是有。

多数时候我妥协,并没有努力为自己的意见发声。


委屈自己是为了让我看起来像是个“好人”,

不甘愿又充满怨的好人。

因为我没有信心说不,说了不,岂不是证明我是更差的小孩?

本来就不怎么样了。

为什么不想付出? 因为他们的态度让我很难接受。

而且是从小累积到现在。

为什么不能付出? 追根究底我没有从他们、或自己得到够多的滋养,


贫瘠的土壤没有办法再给出什么好东西。

 

长期家庭气氛很差的状况之下,

难怪前些年自己住的时候,想到要回来就莫名的心情低落,不回来又充满罪恶感。


成长是幻灭的开始,

但为什么直到中年才真正发现我的家庭一点都不可爱?

 

和知交抱怨吐苦水,会暂时缓解一些不舒服。

也明白这是每个成年人必修的学分,

千万别叫我习惯,看淡。

感觉生错家庭的丑小鸭,若为求认同去变成鸭子,

会是更大的悲剧。

 

我知道这样不对劲,

因为我决不希望这会是我和尼奇组成的家庭样貌。

若现在没有修通这一关,将来复制这样的家庭气氛也是必然而已。

 

知道关键都是自己的心念,改变起点在我自身上。


我还在和父母讨爱,依旧期待他们变成我心目中的样子,

幼稚的认为,如果我没有被爱够,也别期待我反过来对你们和颜悦色。

我清楚在成长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种种愤恨酸楚,根本还没排掉三分之一,

但是不知从何厘清从何排解。

 

自信不够,界线不明,所以觉得别人的抱怨都是我的责任,

于是受不了别人丢任何一点情绪垃圾过来,

完全无法用幽默的态度看著它掉在地上而不去接,

自己的垃圾早就爆棚了还四处去接别人的垃圾。

为什么我会忍不住的去认真看待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 还把它记在心上。

 

道理我都知道,方法也有从书上捡到一些,

但不知道是课题太难、我智慧未开,

还是本该如此不断重复的摸索撞墙?

我也知道一直批评自己只会把自己越弄越糟,

但我就是忍不住对自己开铡,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

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常对家人口气不耐烦,语拙又懒得沟通的人。

 

谁会想在家里永远笑不出来、无法聊天,口气冲动?


我也想换一种方式面对他们,但目前做不到,无能为力。

爸爸在这方面的程度有多差,我就有多差。因为我是他生的。

他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是我内心的投射。

因为自身的不快乐没成就,才会接收到他身上释放出来的每一分毫怨怼。

在隔空距离遥远的日子里,要我有能量力气对他们说好话是可以的,

但处在同一个屋簷下就绝对不可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告诉自己不要有罪恶感,接受自己就是这样的状态吧!

我知道事情不该如此,但现在能力只到达这边,

无法将疗愈的进程加速快转, 只能慢慢的熬,拖著沈重步伐走,

直到某天我愿意接纳且放过自己。

同时却是被时间逼迫著,父母年迈相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

我没有多少机会可以翻转了。

和尼奇之间的磨合必须尽快,否则眼看著我们的关系就要变成冷漠与怒吼相向。

 

我该停止分析他们的行为言语,就算透彻明白也不见得能谅解,

重点是他们也不可能会改变。

我只能好好的面对自己的愤怒,黑暗与不堪,


承认自己就是幼稚鬼不孝女,写个落落长,责怪东责怪西,

说穿了不就是自己脾气难搞EQ太低? 承认自己的能力低下,

同时也要努力替自己从各方搜集柴火来烧,才有往前走的能量。

 

看书静心与运动,我该尽力让自己的心引导,希望会越来越好。

深呼吸,面对别人的情绪,我就是做不到柔软。


好,做不到就算了,承认没有能力就算了,慢慢等或许有一天我可以。


写毕我就该忘掉, 让它在酷热的八月融化在电脑里,别再提醒我有这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