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book on the road

老二哲学的真意,仅是为了把自己保留在舒适圈里,

安于较无竞争战斗,避免随时神经紧绷的生活吗?

 

近日有个刚开学的一女中学生,

从住家顶楼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生命。

敲中我脑门使怒火熊熊燃起的是新闻稿中一段话:


『⋯⋯并透露女儿当初其实是想上(师大)附中,

比较能够表现突出,但因认为女儿分数有达到北一女,

加上夫妻俩都是北一女及建中毕业,双方皆念医大,

因此希望女儿可以延续名校,没想到女儿就读后,却备感压力。』


(节录自由时报社会版2017-09-06)

 

四个月之前,被我教了六年的小C刚考完高中。


她身为家中唯一的孩子,没有哥哥姊姊可以当范本,


或许生活中会有点寂寞,我从国小四年级看著她长大,


常常在课堂上和她天南地北的聊天。

我知道她很用功、从不补习,在校成绩与才艺都很优秀;

 

自考前几个月,我就用一派闲聊又有点认真的语气跟她说:

『最好不要考太好,刚刚好最好⋯⋯附中真的比较好玩啦,相信我。』


『考到刚刚好也太难了吧!为什么不能考满分?』

『对啊真的有点难,但想想看,如果妳真的考最高分,

最后还是想念附中的话,能吗?会被骂死对吧?』

『好像是。』

 

后来我们又聊了一些彼此对高中生涯的想法,


我觉得学校的风气和同学合拍与否是开心学习的关键;


而她喜欢挑战,测试自己的各种极限。

六月中我离开台北,七月初就在脸书上看到她上北一女的庆祝文,


在心底为她喝采,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顺利达成目标。


 

我不想浪费时间批评庞大父母群对名校的爱慕与迷思,


那是上一代想不开的事情,留给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们无力改变。


而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一点的年轻人早该替自己找到江湖一点诀:

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考太好!

 

试想,若考到满级分,

认识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全校上下都来替你放鞭炮,

接著就会问志愿会怎么填?

你蹲在马桶上苦读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在哪堕落著,


现在却十分关心起你的人生目标与志业,

好吧也没关系,这是人之常情习惯就好。

只是,此时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最想读的不是台政清交,又不是电机法律医学院,

你说得出口吗?

就算勇敢说出口,是不是已经料见,

你小小的心声会被扩大再扩大,


被全世界解读为此举对不起国家社会的栽培,


会被祖宗八代吊起来打洗门风?好吧这样说太夸张,

但你真心觉得自己承受得了那些最爱家人的惊慌/失望/不可思议的表情?

别说接下来的漫长人生了,

很可能连自己能不能活到开学当天都有疑问。

 

文化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僵化思考,单一价值,


若还口口声声说有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真的太恶心。


因为早在选择之前,你们就洗脑成功了。


那些选项,都是假象。

 

这绝不是单纯做父母的问题,不是很好也没有太糟,

只是一种社会现象。

集体的氛围本来就会直接影响著个人的决定。


但若是你好巧不巧的刚好少了一点五分,落到第二志愿⋯⋯

从此之后会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

并很快会明白,那扼腕写错的唯一一题是人生中最棒的失分。

 

第二志愿之后的人生,怎么选都没有人会有话好说。

『分数只到这儿啊,没有办法。』


周遭的大人们在某种关卡上已经承受了一次小小失落,

剩下的心情反而很容易客观且平静,

说得难听点或许有点放弃的心态下,

不期待你等于不限制你,

于是我们可以获得广大做自己的机会与空间。

 

对许多肤浅得要死的长辈来说,
没有了第一,

其他的反正都差不多。


就像从没有人会记得去年拿银牌的人是谁,

他们无话可说,默默地把眼光移开,

我们拿回生涯规划主导权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

 

第二志愿除了可以让你自由,


还让人有许多时间思考人生中重要的哲学问题。

孔子几千年的尊尊教诲依旧残存在我们的细胞里,

永远怕自己不够好,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而自己是谁?兴趣与热情在哪里?

这是少年时期最需要搞清楚的课题。

 

我们被保护的太好,成长过程中我们被介入的太多,

八只眼睛24小时的盯著我们看,

盯我们的青春不能长歪,

盯著我们不能被任何东西污染。

然后呢?然后我们长得很正直没错,

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把手伸到框框外,

被制约到连碰触框框都会电到缩手。

 

因为『大学只有这些系可以选,不然你到底想念啥?』


甚至『全台湾只有一间叫台大,其他不如不念。要不要随便你』

说这种话的长辈,是逼死人了还嚷嚷著『我都让孩子自己决定』。

 

老二哲学的真意,仅是为了把自己保留在舒适圈里,

安于较无竞争战斗,避免随时神经紧绷的生活吗?

不。

 

我说当老二可以获得的自由开阔,

是金字塔顶端人一辈子最奢望却不可得的梦想。

当老大不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头上有多少的光环,就是社会对其投以多少的枷锁,

让人不得不根据“各位”的期待走上一条“康庄”的道路。

 

基测与指考失去的那一点五分,所带来的复利,


是让身边的人有机会学习失望;


让自己有机会发现踉跄跌一跤原来也是种甜头;

原来世界之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谦卑;

是得以诚实聆听心底的想望,找到人生的乐趣与目标,

培养自己许愿的能力与野心。

 

祝福天底下所有可爱的孩子们都不要功成名就, 只要活得踏实自在。

 

延伸阅读:当子女简单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