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等社会机构禁止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等内容。通知全文不长,我认为相当言简意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上面的链接看一下。

我今天想聊聊我个人对学前教育、超前教育的一些想法。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 我没上学前班,一年级遭遇重大挫折

我本人没有上过学前班,我甚至幼儿园大班都没上过。上小学前在爷爷奶奶家玩了一年。

当我上一年级后,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因为班上绝大多数孩子都上了学前班,拼音已经学完了,字也认识不少了,数学基本的加减法也都学完了。而老师虽然确实是从零开始教,但教得飞快。拿拼音来说,声母韵母一带而过,怎么拼出一个读音几乎就没教。

老师在课堂上问,这个大家都明白吗?同学们都说明白,而我却不敢说我一点都不会。于是老师就进入了下一个主题。

几天下来,我彻底懵了,语文课几乎听不懂任何东西。

回家之后,爷爷问我学上得如何?我竟然著急得哭了,然后跟他讲了我在拼音学习时遇到的巨大麻烦。爷爷也不会拼音,没法教我。于是他第二天去了书店,买了一套教拼音的书给我,最重要的是,这套书有磁带。我在家听了两天磁带,豁然开朗,原来拼音是这么回事啊!

然后,很快我的语文就跟上了同学们的进度。

那数学呢?虽然我确实也没提前学过,老师也讲得不慢,但那已经足够我学会并拿到高分了。

2 学霸有必要上学前班吗?

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我刚上小学时,那种挫折感,那种自己比大多数同学都差很多的感觉是非常糟糕的!

但我又是幸运的,这种糟糕的感觉只保持了半个月。也就是说,我那些上了一年学前班的同学们对我的领先优势只有半个月。

后来我思索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就追上来呢?

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我比大多数同龄人聪明;第二,我比大多数同龄人重视学业。

说自己聪明是一种很不要脸的行为。但事实确实是如此。前段时间我们小学班上建了班级的微信群,有同学进群后问「那个很聪明的同学在群里吗?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然后别的同学 @ 了我。

我想我们得承认一个客观现实——有孩子天生比大多数同龄人高,有孩子天生比大多数同龄人跑得快,有孩子天生比大多数同龄人漂亮,那么自然就会有孩子天生比大多数同龄人聪明。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我应该算是「学霸体质」,并且就我本人而言,我感觉先天的成分居多。所以,我说我是幸运的。

如果从学业本身来考虑(比如考试考高分),对学霸体质的孩子而言,晚点起跑并无压力。当然了,在起跑的时候可能会如我一样遭遇挫折,但长远来看是微不足道的。

特别地,在这里我想再探讨另外一个问题——聪明的孩子早点起跑有没有好处?

所谓「聪明」的孩子(或者「学霸体质」的孩子),大约有多少呢?美国教育部公民权利办公室给出的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数据是大约 6%,我想全世界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比例。

美国搞了一个 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简单来说就是把这6%的聪明孩子挑选出来,然后给他们提供超过普通孩子的教育资源,费用由政府承担。

上图来自纽约教育局的网站,网站上有纽约这一项目的招生计划、报名方式、考试内容等诸多信息。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项目的招生最低年级为 kindergarden,也就是对应我们的5岁学前班。招生过程需要考试,分数达标才能报名参加面试等环节。我看了低龄孩子的考试样题,主要就是测智商。而且要求考到90分或者97分以上,想来要考上绝非易事。

我也搜到了这一计划的教学大纲。虽然写得很宏观,但也可以看出来不容易。

美国人搞的这套东西,应该也算是超前教育吧!但好处是只针对那些学霸体质的孩子。我想这应该算是因材施教了。既然聪明的孩子在学业所需能力的发育上比较强劲,那就给他们更适合的教育资源喂饱他们。

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学霸体质的孩子来说,虽然晚起跑不会被落下,但如果更早地提供给他们教育资源,他们会更舒适。

最后,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学霸体质,我媳妇也是学霸体质,我儿子也是。就我的感觉来说,我儿子在学业所需的天赋上胜过同龄时的我不少(看来是媳妇遗传得好)。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符合他秉性的、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安排他上了学前班。

3 普通孩子有必要上学前班吗?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佩里学前教育项目。

上世纪60年代,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在底特律西部的黑人区招募了100多名大多在3岁的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在上小学前,为实验组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和为其父母提供家庭辅导;对比组不提供这些服务。

在孩子们上一年级后,实验组的孩子在智商上确实高于对比组。但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到三年级时两组达到同一水平。

这个实验进行到这里,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学前教育会让孩子有智商上的优势,但可惜是短期优势。

这个项目的科研人员并没有停下来。他们继续跟踪这100多个孩子,发现学前教育虽然没有提高孩子们的智商,但带来了某种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持续几十年。在小学毕业率、高中毕业率、犯罪率、女生怀孕率、嗑药率、40岁时获得2.5万美元以上年薪等诸多指标上,实验组都比对比组更好。

从佩里学前教育项目来看,学前教育会让普通孩子上升一点点,虽然比不上学霸们,但是会比原来的自己更优秀一点点。

当然,学前教育多少会有些辛苦的成分。一种常见的观点是不如快乐的童年重要。我个人觉得这也有一定道理,尤其是考虑到普通孩子参加学前教育的收益可能不像学霸们那么明显。

综上,我个人也说不好普通孩子是否一定要接受学前教育。请大家综合考虑利弊吧!

4 学什么、怎么学很重要!

我小时候的学前班主要学语文和数学,现在学前班的主科会多一门英语。

英语学习相对特殊一点。如果有条件的话,低龄小朋友确实学得更快更好!这在我之前写过的英语学习的文章中有具体分析。(关注我的公众号,并向其发消息「英语」二字可以获得文章链接)

我个人觉得像拼音、识字、加减法之类纯认知的东西,早学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优势持续时间很短。但早学英语如果方法得当,是当做语言学;晚学则会当做知识学。那么早学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并且持久。

我本人是12岁开始学英语的,我儿子是从5岁开始使用最佳方法学习英语的。现在他6岁多,我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学英语和我学英语在大脑处理回路上存在显著差异。他未来能达到的高度,肯定会超出我好几个 level。相对而言,他的语文和数学虽然也不错,但至少目前看不出未来会100%超过我。

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学前教育应该加强英语的比重。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有这样一段话——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我个人认为不论是学霸体质的孩子也好,还是普通孩子也罢,都不适合用「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小朋友最需要的是有趣,如果学得有趣,对他们来说就跟玩一样。如果学得辛苦,既学不进去又损害了对学习的兴趣。

好在现在的学前班、幼小衔接并不都是填鸭式的,也有很多是宽松的、启发式的。

比如某知名奥数培训机构就有佛系的奥数班,教学并不以参加竞赛为目标,而是以启发数学思维为主,会要求孩子做一些题目,但绝不会让孩子刷题。

还有的学前班很重视阅读,强调在阅读中识字,而并不强调让孩子把字写工整,机械性记忆生字。

我觉得这类学前教育方式是符合小朋友成长规律的。

综上,如果要上学前班,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适当的机构更好一些!

5 我儿子的学前班经历

我儿子是去年九月进的学前班,今年九月进的一年级。

他所就读的学前班主课是语数外,另外有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社会等各种课程。

语文方面,他入学前的水平是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拼音完全不会。一年下来学完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阅读了学校指定的一些书籍。

数学方面,他入学前已经掌握了学前班所教内容的80%,所以从头到尾未遇到困难。

英语方面,他入学前的水平相当初级,说一个完整句子挺费劲的。一年下来,他辞汇量大增,而且在他辞汇量能覆盖的领域,听说流利,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平。

所以,他读了一年学前班,语文提升中等,数学提升微小,英语提升巨大。

他们学校学前班每天的作业很少,10分钟就能写完。课堂上要求机械记忆的内容不多,进度也非常缓慢。所以,客观地说,他并不辛苦。

现在他进入一年级了。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是本校学前班升上来的,相比新来的孩子,客观说英语领先很多。我儿子的英语老师亲口告诉我,新来的某某孩子距离其他孩子很远,还需要老师额外补课。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孩子在学前班学的内容和一年级开始时学的内容会有很多重叠,孩子会不会不听讲?

以我所知我儿子和我朋友们孩子的情况来说,确实会不听讲。

我问过我儿子的老师,这是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说,这没关系,他会安排我儿子去教别的不会的同学,这样对大家都是一个促进。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另一所学校,因为觉得课上内容太简单,上课不听讲,结果被老师批评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还找家长告状。

所以,我觉得这就看一年级遇到的老师是什么风格了。

综上,我们家按照前文所述的几点想法,根据我们家庭的情况为孩子选择了合适的学前班。从目前的效果来说,我儿子收获很大,同时并不辛苦。对我们家来说,学前班物有所值。

注意,本文并非劝大家都上学前班,宏观上我是拥护教育部的。各位爸爸妈妈还需根据孩子情况、家庭教育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微信号:DaddyGrowUp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